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950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0:00
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属于海洋生态环境技术领域,一根两端封闭的粗直径HDPE管弯成U型的主浮管和一根以上两端封闭的HDPE联结管构成的可升潜式生态养殖单元平台框架,平台框架上设有藻床区、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下沉装置和锚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带有升降功能,可以浮至水面和停留在水下不同水层,这有利于海藻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迅速,通过藻、鲍、参、牡蛎、贻贝等海珍品的开敞箱式生态混养,生产出纯野生水产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平台下与海底之间的空间可以形成鱼类的庇护区和产卵场,有聚鱼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属于海洋生态环境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海洋施加的压力和影响不断加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特别是对海洋无度、无序和不负责任的开发利用,加快了海洋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严重衰退,到了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刻了,而开发一种新型藻、鲍、参、牡蛎、贻贝等多营养层次综合生态型养殖设施与养殖模式,颠覆以往单纯的以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可以克服由于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以及由近海养殖带来的海水污染和病害加剧等弊端,可以说是海洋渔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是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我国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目前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中发现,由于受到不同海域底质、水深等条件因素的限制,如人工鱼礁建设,很多小型增殖礁被投入海底,随时间推移和风浪水流作用容易沉陷泥中;大型聚鱼礁造价高,海上运输和吊装困难;在藻场修复中投放的藻礁和石块受水深影响大,水深过深会造成光合作用减弱,海藻移植成功率极低,藻场修复缓慢,特别是在藻礁或石块上长出藻类后,由于初期规模较少,很快就会受到海胆等敌害生物的蚕食,导致全军覆没。因此,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研宄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为构建新型海洋牧场的提供了新的设施装备和构建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包括一根两端封闭的粗直径HDPE管弯成U型的主浮管和一根以上两端封闭的HDPE联结管构成的可升潜式生态养殖单元平台框架,平台框架上设有藻床区、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下沉装置和锚定装置,将联结管连接组装在主浮管的两直线段上,联结管把平台框架间隔分成藻床区和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藻床区内连接管上绑缚固定有养殖大型藻类的苗绳,藻床区下方吊养贝类,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混养海参、鲍鱼和藻类;所述的主浮管具有通透的内腔,在U型主浮管的中部设有进排气口,所述进排气口连接一根充排气管,在主浮管两直线段顶端下方设有2个进出水口,通过充排气管对内腔充排气和由2个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来控制整个平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所述平台的升潜,并且联结管提供浮力,保持整个平台在海底的悬浮状态。进一步,所述的下沉装置由重力绳索和连接在重力绳索上的重力块组成,所述的锚定装置由锚绳和连接在锚绳上的铁锚组成。进一步,所述的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中海参、鲍鱼、藻类的混养,在开敞养殖箱内绑缚已夹入海藻苗的苗绳,再放入附着基和海参、鲍鱼苗种,下潜至指定水层悬浮锚定,开展无需投饵的生态养殖,同时,在平台下方与海底之间形成鱼类的庇护区,形成修复型鱼礁聚鱼的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带有升降功能,可以浮至水面和停留在水下不同水层,这利于海藻的光合作用,生长速度快,通过藻、鲍、参、牡蛎、贻贝等海珍品的开敞式生态混养,利用藻床上生长的藻类及其海水中天然活饵料提供鲍鱼、海参等海珍品的饵料,形成生物链,全程无需投喂投饵,生产出纯野生水产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由于潜浮式单元平台可固泊在离海底一定距离的水层上,既能躲避海底海胆等敌害生物的蚕食,同时还能躲避台风、赤潮和高温的影响,提高抗风浪和防灾减灾性能。3.可以在陆地上将海藻苗提前夹入固定在绳索上,然后将潜浮式单元平台升到水面,将夹完苗的绳索绑缚在海藻床上,再沉入水中指定的水层停留,可定期升至水面检查修复和补充缺损的藻苗,收获时可浮至水面采收,节省了潜水员水下采捕的人工费,效能提升。4.潜浮式单元平台由HDPE管材制成,造价低,材料耐海水腐蚀,寿命长,重量轻,移动方便,制造简单。5.可以根据海域面积,由潜浮式单元平台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组合成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群,构建成大规模的海洋牧场。6.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下与海底之间的空间可以吊养牡蛎、贻贝等海珍品,并且形成鱼类的庇护区和产卵场,有聚鱼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 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如图所示:1、主浮管;2、联结管;3、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4、藻床区;5、重力绳索;6、重力块;7、锚绳;8、铁锚;9、充排气管;10、进出水口 ;11、大型藻类;12、吊养贝类;13、海平面14、海底;15、附着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所述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如图1、2所示,它包括:一根两端封闭的粗直径HDPE管弯成U型的主浮管I和6根两端封闭的HDPE联结管2构成的可升潜式生态养殖单元平台框架,平台框架上设有藻床区3、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4、下沉装置和锚定装置,将6根HDPE联结管连接安装在主浮管的两直线段,联结管把平台框架间隔分成藻床区3和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4,藻床区内联结管上绑缚固定有养殖大型藻类11的苗绳,藻床区下方吊养贝类12,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混养海参、鲍鱼和藻类;所述的主浮管具有通透的内腔,在主浮管的中部设有进排气口,所述进排气口连接一根充排气管9通至水面,在主浮管两直线段顶端下方设有2个进出水口 10,通过充排气管对内腔充排气和由2个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来控制平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所述平台的升潜。所述的下沉装置由重力绳索5和连接在重力绳索上的重力块6组成,所述的锚定装置由锚绳和连接在锚绳7上的铁锚8组成。所述的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中海参、鲍鱼、藻类的混养,在开敞养殖箱内绑缚已夹入海藻苗的苗绳,再放入附着基15和海参、鲍鱼苗种,下潜至海平面13以下指定水层悬浮锚定,开展无需投饵的生态养殖,同时,在平台下方与海底14之间形成鱼类的庇护区,形成修复型鱼礁的聚鱼效果。将上述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组装好拖至制定海域;并用单元平台水下锚固绳索7和铁锚8进行锚固;将配置的多个单元平台重力绳索5和单元平台配置的重力块6悬挂在单元平台下,使之具备下潜和上浮功能;在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上,将预先夹入藻苗的绳索以及海参鲍鱼附着基15绑缚在平台的框架上;然后再将预先夹入藻苗的绳索和植入牡蛎和贻贝苗的吊养绳索12绑缚在平台上构成的藻床区4,最后将一定数量和规格的海参鲍鱼苗放入开敞式海参鲍鱼海藻混养区3中;打开潜伏式平台的充排气管9,使平台的进出水口 10进水,将潜伏式平台下潜悬浮的水下指定的区域水层位置,开展无投饵的纯生态综合养殖;定期将单元平台升至水面,进行检查、补充和修复藻苗绳索等;到收获季节,将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逐一升至水面进行海珍品的收获。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包括:一根两端封闭的粗直径HDPE管弯成U型的主浮管(I)和一根以上两端封闭的HDPE联结管(2)构成的可升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包括:一根两端封闭的粗直径HDPE管弯成U型的主浮管(1)和一根以上两端封闭的HDPE联结管(2)构成的可升潜式生态养殖单元平台框架,平台框架上设有藻床区(4)、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3)、下沉装置和锚定装置,将联结管(2)连接组装在主浮管(1)的两直线段上,联结管(2)把平台框架间隔分成藻床区(4)和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3),藻床区内联结管上绑缚固定有养殖大型藻类的苗绳,藻床区下方吊养贝类,开敞箱式海珍品混养区混养海参、鲍鱼和藻类;所述的主浮管具有通透的内腔,在主浮管的中部设有进排气口,所述进排气口连接一根充排气管(9),在主浮管(1)两直线段顶端下方设有2个进出水口(10),通过充排气管(9)对内腔充排气和由2个进出水口(10)的进出水来控制整个平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所述平台的升潜,联结管(2)与主浮管(1)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不连通,联结管提供浮力,保持整个平台在海底的悬浮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滨关长涛梁友崔勇李娇刘宝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