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93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其包括一纵束件、一横束件,以及一无间隙紧迫元件,其中纵束件于前端部横向穿设一八角孔,横束件后端部形成一凹槽并套设于纵束件的前端部,凹槽两侧对应多角孔穿设两锥形孔,无间隙紧迫元件对应两锥形孔设有两紧迫件,各紧迫件以内端嵌设定位于八角孔一侧,并且周面配合各锥形孔形成一锥形紧迫面,设有一螺栓螺锁两紧迫件,将两紧迫面朝锥形孔抵靠紧迫,使得纵束件后端部于枢转调整后,能够以锥形紧迫面配合紧迫锥形孔周壁的紧迫定位效果,由此达到无间隙调整定位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管装置,尤指一种利用锥面的夹合配合而形成无间隙调整定位构造的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自行车立管为可调整角度的功能设计,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568057号的「自行车立管高稳定度迫紧结构改良(二)」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装置,其主要是一C形的束仔于一端的结合部设有多角的孔,而一横管一端间隔形成二耳,以夹置于结合部两侧,耳设有伞齿形的定位部,以供具伞齿面的两卡掣件分别朝定位部安装,并以伞齿面相互啮合,以螺栓组穿螺锁,令两卡掣件迫夹二耳于束仔的结合部,而该卡掣件轴向延伸多角柱状的凸部,使凸部与孔形成凹凸插合,犹如方栓轴与方栓槽的结合型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主要是以锥面夹合的技术手段,使立管装置调整后欲定位时,能够以锥面与锥面的紧迫接触而达到无间隙的良好定位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其包括一纵束件、一枢接于纵束件前端部的横束件,以及一枢穿结合于该横束件及该纵束件之间的无间隙紧迫元件; 该纵束件于后端部纵向穿设一前叉结合孔,并于前端部形成一枢接部,于该枢接部横向穿设一多角孔;该横束件于前端部横向穿设一把手结合孔,并于后端部配合该枢接部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套设于该枢接部,该横束件于凹槽的两侧对应该多角孔穿设两锥形孔;该无间隙紧迫元件对应两锥形孔设有两紧迫件,各紧迫件为柱状的块体,其轴向各穿设一螺孔,并于内端部的周面形成一多角面,各紧迫件设有多角面的端部嵌设定位于该多角孔的其中一端部,并且配合各锥形孔而于周面形成一锥形的紧迫面,设有一螺栓,该螺栓螺锁两紧迫件的螺孔,将两紧迫件的紧迫面朝两锥形孔夹合紧迫,使横束件与纵束件结合定位为一体。所述横束件的后端部于两锥形孔朝外一端的周缘分别形成一容置槽,各容置槽为圆形槽,并于周围设有一环定位齿,所述各紧迫件的外端部配合各容置槽形成一盖板,各盖板的周围配合各环定位齿形成一环卡制齿,以各卡制齿啮合各定位齿而结合定位。于所述各紧迫件的内端面之间设有一顶推弹簧,该顶推弹簧套设于所述螺栓外,并且以两端分别顶靠两紧迫件的内端面,对两紧迫件施加向外推离的预力。所述纵束件于顶面与该多角孔的两端部之间穿设有两固定螺孔,设有两固定螺栓分别螺锁于各固定螺孔,各固定螺栓的内端穿入多角孔内并抵靠于所述各紧迫件的多角面。所述锥形孔为圆锥孔,所述紧迫面为圆锥面,所述多角孔为八角孔,所述多角面为八角面。当本技术安装使用时,以纵束件的前叉结合孔套设结合于自行车的前叉,并同时以横束件的把手结合孔套设结合自行车的把手管。当欲调整横束件的俯仰角度时,将无间隙紧迫元件的螺栓松开,使各紧迫件的紧迫面由横束件的各锥形孔退开,由此,将横束件释放而可相对纵束件而俯仰枢摆调整角度。当横束件的角度调整完毕后,再将无间隙紧迫元件的螺栓旋紧,使两紧迫件重新夹紧两锥形孔,将横束件与纵束件结合定位为一体而完成调整角度的操作。上述调整定位的操作中,由于紧迫件与锥形孔为锥面与锥面的紧夹配合,因此结合时能够抵抗旋转,并消除结合时的间隙以达到较佳的调整后定位效果。本技术进一步于横束件设有的定位齿与纵束件设有的固定螺孔,能够使本技术进一步具有以下功效1、各横束件以盖板周围的卡制齿进一步啮合各定位齿而定位,使得本技术能增加抗旋转以及防止螺栓松脱的功效,并能避免使用者于错误的定位操作后所产生的滑动危险。2、各固定螺栓以内端抵推各紧迫件的多角面,可使多角面与枢接部的多角孔之间的间隙消除,进而使各紧迫件的内端与多角孔的端部结合更加稳固,于调整时不松动而达到最高的消除间隙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调整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10纵束件11前叉结合孔12枢接部13八角孔14固定螺孔 20横束件21头部 22把手结合孔 23凹槽24锥形孔25容置槽 251定位齿30无间隙紧迫元件 31紧迫件311螺孔 312八角面313紧迫面 314盖板315卡制齿 316阶级部32顶推弹簧33螺栓40固定螺栓50前叉60把手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请参看图1至图3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纵束件10、一枢接于纵束件10前端部的横束件20、一枢穿结合于横束件20以及纵束件10之间的无间隙紧迫元件30,以及两固定螺栓40,其中该纵束件10是具有前后端的块体,其于后端部纵向穿设一供套设结合于前叉的前叉结合孔11,并于前端部形成一宽度较窄的枢接部12,枢接部12的左右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垂直面,并于左右两侧面之间横向穿设一八角孔13,纵束件10于中间部位顶面的左右侧以及八角孔的两端部之间穿设两固定螺孔14,各固定螺孔14由上往下朝前斜向延伸。该横束件20是具有前后端的杆体,其于前端形成一头部21,并于头部21横向穿设一供套设结合于把手管的把手结合孔22,横束件20于后端部的中间形成一开口朝向后方枢接部12的凹槽23,以凹槽23套设于枢接部12,横束件10于凹槽23的左右两侧横向穿设两对应八角孔13两端的锥形孔24,各锥形孔24为外侧直径较内侧大的圆锥孔,横束件20于两锥形孔24外端的周缘表面分别凹设形成一容置槽25,各容置槽25是圆形槽,并于周面形成一环定位齿251。该无间隙紧迫元件30对应两锥形孔24设有两紧迫件31,各紧迫件31为柱体并穿设于各锥形孔24以及该八角孔13的其中一端部,各紧迫件31于轴向穿设一螺孔311,并于内端部的周面配合八角孔13形成一八角面312,以设有八角面312的端部嵌设于该八角孔13的其中一端部而定位;各紧迫件31于中间部分的周面配合各锥形孔24形成一环圆锥形的紧迫面313,以紧迫面313夹合紧迫各锥形孔24的周壁,各紧迫件31的外端部配合各容置槽25形成一圆形的盖板314,各盖板314嵌设于各容置槽25内,并且于周围配合定位齿251形成一环卡制齿315,以各卡制齿315啮合各定位齿251而达到抗旋转、防止松脱,以及使用者操作不当而发生滑动造成危险的功效;于各紧迫件31内端面的螺孔311周缘分别凹设形成一环阶级部316,于两阶级部316之间设有一顶推弹簧32,顶推弹簧32分别以两端顶靠两阶级部316而将两紧迫件31向外顶推。设有一螺栓33,螺栓33螺锁于两紧迫件31的螺孔311并穿经所述顶推弹簧32,由此,螺栓33将两紧迫件31螺锁而使各紧迫件31的紧迫面313朝横束件20的各个锥形孔24夹合紧迫,使横束件20与纵束件10结合定位为一体;所述各固定螺栓40分别由上方螺锁于各固定螺孔14内,并且各固定螺栓40的内端穿入各八角孔13,分别以内端抵靠各紧迫件31的八角面312,由此使八角面312紧靠八角孔13的周壁,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而达到更稳固的结合效果。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八角孔13可为六角孔或其它多角孔,且所述的八角面312也可配合多角孔而为六角面或其它多角面,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当本技术使用时,请参看图1至图4的较佳实施例,是以纵束件10的前叉结合孔11套设结合于自行车的前叉50,并同时以横束件20的把手结合孔22套设结合自行车的把手管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边无间隙调整立管装置,其包括一纵束件、一枢接于纵束件前端部的横束件,以及一枢穿结合于该横束件及该纵束件之间的无间隙紧迫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纵束件于后端部纵向穿设一前叉结合孔,并于前端部形成一枢接部,于该枢接部横向穿设一多角孔; 该横束件于前端部横向穿设一把手结合孔,并于后端部配合该枢接部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套设于该枢接部,该横束件于凹槽的两侧对应该多角孔穿设两锥形孔;该无间隙紧迫元件对应两锥形孔设有两紧迫件,各紧迫件为柱状的块体,其轴向各穿设一螺孔, 并于内端部的周面形成一多角面,各紧迫件设有多角面的端部嵌设定位于该多角孔的其中一端部,并且配合各锥形孔而于周面形成一锥形的紧迫面,设有一螺栓,该螺栓螺锁两紧迫件的螺孔,将两紧迫件的紧迫面朝两锥形孔夹合紧迫,使横束件与纵束件结合定位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武赐
申请(专利权)人:骏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