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58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包括过渡轮总成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过渡轮总成包括过渡轮、固定块、螺纹杆和过渡轮安装支架。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连接板。过渡轮安装在固定块上;固定块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与螺纹杆螺纹配合。螺纹杆两端分别与过渡轮安装支架转动配合;过渡轮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连接板上,安装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底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过渡轮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调节,还能够对过渡轮的倾角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保证皮带处于涨紧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平面度,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冷却风扇驱动机构由发动机曲轴皮带轮、过渡轮、风扇皮带轮以及与三种皮带轮传动配合的皮带组成。现有的过渡轮都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客车底架上,其安装位置是固定死的,无法进行调节。由于不同种类的发动机的安装倾角不同,且发动机安装支架存在一定的制造误差,因此,现有的过渡轮安装结构不仅使过渡轮的装配难度非常大、装配效率低,还不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安装倾角对过渡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容易导致皮带过松或过紧、平面度低,大大降低了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该过渡轮安装机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够对过渡轮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调节,还能够对过渡轮的倾角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保证皮带处于涨紧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平面度,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包括过渡轮总成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所述的过渡轮总成包括过渡轮、固定块、螺纹杆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连接板。所述过渡轮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与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两端分别与过渡轮安装支架转动配合;所述过渡轮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连接板上,所述安装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底架上。所述的固定块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渡轮连接板、轴承和螺纹杆连接块;所述过渡轮安装在过渡轮连接板上,且过渡轮的轮轴与轴承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连接块上设有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竖直螺纹孔和用于限制固定块运动方向的水平螺纹孔。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安装固定板和U型加强筋;所述的安装固定板上设有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长腰孔、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圆弧形腰孔和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圆弧形腰孔和第一定位孔共圆心;所述的U型加强筋包括依次折弯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螺纹杆安装孔,第四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螺纹杆安装孔,且第一螺纹杆安装孔和第二螺纹杆安装孔共中心线。所述的安装底座包括安装支架板和设置在安装支架板上方的支架连接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前后调节过渡轮位置的腰形孔;所述的支架连接板为U型,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且该U型支架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根据发动机安装倾角调整过渡轮位置的缺口;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安装连接板的连接孔。所述的安装连接板为U型,包括第二安装连接部和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连接部两侧的第一安装连接部与第三安装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连接部和第三安装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二圆弧形腰孔和第三定位孔,且第二圆弧形腰孔和第三定位孔共圆心。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够对过渡轮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调节,还能够对过渡轮的倾角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保证皮带处于涨紧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平面度,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渡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过渡轮总成的侧视图;图4是过渡轮安装支架的主视图;图5是过渡轮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图6是固定块的主视图;图7是固定块的侧视图;图8是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的主视图;图9是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的左视图;图10是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的俯视图;图11是安装底座的主视图;图12是安装底座的左视图;图13是安装底座的俯视图;图14是支架连接板的主视图;图15是支架连接板的左视图;图16是支架连接板的俯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2、过渡轮总成,11、安装底座,12、安装连接板,21、过渡轮安装支架,22、螺纹杆,23、过渡轮,24、固定块,111、安装支架板,112、支架连接板,113、用于前后调节过渡轮位置的腰形孔,114、用于连接安装连接板的连接孔,121、第二安装连接部,122、第二定位孔,用于连接安装连接板的连接孔,123、第二圆弧形腰孔,124、第三定位孔,211、安装固定板,212、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圆弧形腰孔,213、第四连接部,214、U型加强筋,215、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长腰孔,216、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定位孔,217、第一螺纹杆安装孔,218、第二螺纹杆安装孔,241、用于限制固定块运动方向的水平螺纹孔,242、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竖直螺纹孔,243、过渡轮连接板,244、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包括过渡轮总成2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1。如图2所示,所述的过渡轮总成2包括过渡轮23、固定块24、螺纹杆22和过渡轮安装支架21。所述过渡轮23安装在固定块24上;所述固定块24套设在螺纹杆22上且与螺纹杆22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22两端分别与过渡轮安装支架21转动配合。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21包括依次相连的安装固定板211和U型加强筋214。所述的安装固定板211上设有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长腰孔215、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圆弧形腰孔212和用于左右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第一定位孔216。所述的第一圆弧形腰孔212和第一定位孔216共圆心。所述的U型加强筋214包括依次折弯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第四连接部213。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螺纹杆安装孔,第四连接部213上设有第二螺纹杆安装孔218,且第一螺纹杆安装孔217和第二螺纹杆安装孔218共中心线。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固定块24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渡轮连接板243、轴承244和螺纹杆连接块。所述过渡轮23安装在过渡轮连接板243上,且过渡轮的轮轴与轴承244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连接块上设有用于上下调节过渡轮位置的竖直螺纹孔242和用于限制固定块运动方向的水平螺纹孔241。如图8-图10所示,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1包括安装底座11和安装连接板12。所述过渡轮安装支架21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连接板12上,所述安装连接板12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底座11上,所述安装底座11可拆卸连接在客车车身底架上。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的安装底座11包括安装支架板111和设置在安装支架板111上方的支架连接板112。所述的安装支架板111上设有3个用于前后调节过渡轮位置的腰形孔113。所述的支架连接板112为U型,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且该U型支架连接板112的一端设有用于根据发动机安装倾角调整过渡轮位置的缺口。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安装连接板的连接孔114。如图14-图16所示,所述的安装连接板12为U型,包括第二安装连接部121和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连接部121两侧的第一安装连接部与第三安装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122,所述第一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轮总成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所述的过渡轮总成包括过渡轮、固定块、螺纹杆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连接板;所述过渡轮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与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两端分别与过渡轮安装支架转动配合;所述过渡轮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连接板上,所述安装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底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轮总成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所述的过渡轮总成包括过渡轮、固定块、螺纹杆和过渡轮安装支架;所述的过渡轮安装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连接板;所述过渡轮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与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两端分别与过渡轮安装支架转动配合;所述过渡轮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连接板上,所述安装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底架上;所述的安装底座包括安装支架板和设置在安装支架板上方的支架连接板;所述的安装支架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前后调节过渡轮位置的腰形孔;所述的支架连接板为U型,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且该U型支架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根据发动机安装倾角调整过渡轮位置的缺口;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安装连接板的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轮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渡轮连接板、轴承和螺纹杆连接块;所述过渡轮安装在过渡轮连接板上,且过渡轮的轮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叶明张芹张志超於学花孟龙灿倪良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