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985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路、第二道路、第三道路、第四道路、小区区域、慢行优先道路、城市支路,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平行,所述第三道路和第四道路平行,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三道路相交,所述第一道路、第二道路、第三道路和第四道路围合形成所述小区区域;所述慢行优先道路平行于第三道路,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中;所述城市支路平行于第一道路,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中;所述城市支路在与慢行优先道路交汇处设置有机动车道下穿区,以便城市支路能够从慢行优先道路的下方穿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属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住区建设中普遍采用大型封闭住区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下城市道路的间距普遍达到300m到400m。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不堪重负。城市规划界及相关行业的学者们纷纷指出该模式引发了城市街道活力丧失、城市空间碎片化与社会隔离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在此状况下,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规划中引入了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尝试,将道路间距缩小至150m到250m,从而大大增强了城市道路系统的负荷能力。任春洋、赵燕菁、卞洪滨等学者在对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分析与建构中,认为该模式的优点包括:提供了高连通性和高可达性的交通模式、改善了居民交往并产生了混合居住的可能性、以及对土地价值的提升[1-3]。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众学者们也发现,普通的密路网小街区模式对于住区建设而言,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1)增加了直接邻近外围城市道路的住宅比例,噪音、汽车尾气等对住区环境的影响加剧;(2)住区内部的慢行区域进一步缩小,影响了住区公共活动的舒适性,降低了社区的生活品质和居民出行的安全感;(3)地下车库被分隔成许多零散的小块,影响使用效率。在此背景下,本专利技术对普通的密路网小街区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了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适度立体分离的密路网住区道路和地库复合系统。[1]任春洋.高密度方格路网与街道的演变、价值、形式和适用性分析分析——兼论大马路大街坊现象[J].城市规划学刊,2008(2):53—61.[2]赵燕菁.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J].城市规划,2002,26(2):24—30.[3]卞洪滨.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以天津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适度立体分离的密路网住区道路和地库复合系统,能够减少机动车交通给小街区带来的噪音、污染,降低其对居民安全出行和住区环境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并继续保留和发扬密路网小街区的优势。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包括第一道路、第二道路、第三道路、第四道路、小区区域、慢行优先道路、城市支路,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平行,所述第三道路和第四道路平行,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三道路相交,所述第一道路、第二道路、第三道路和第四道路围合形成所述小区区域;所述慢行优先道路平行于第三道路,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中;所述城市支路平行于第一道路,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中;所述城市支路在与慢行优先道路交汇处设置有机动车道下穿区,以便城市支路能够从慢行优先道路的下方穿过。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地下车库,所述第一地下车库设置于所述城市支路的一侧,所述第一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与所述机动车道下穿区相互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地下车库,所述第二地下车库设置于所述城市支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与所述机动车道的下穿区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地下车库和第二地下车库均后退用地边界5m。进一步地,所述小区区域沿第一道路方向长400~500m;所述小区区域沿第三道路方向长300~400m。进一步地,所述慢行优先道路宽22~24m,所述机动车道下穿区长度为8m,其余地库出入口连接处标高-5m,所述机动车道下穿区坡度为5%。进一步地,所述慢行优先道路居中设置7米长的慢行道路,所述慢行优先道路两侧分别设置有纯步行广场。进一步地,第一地下车库和第二地下车库均还设置有若干地下车库出路口和人行疏口。进一步地,所述城市支路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5、人行道6,所述机动车道经由机动车道下穿区下穿,所述非机动车道5、人行道6则在地面直接与所述慢行优先道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地下车库和第二地下车库之间相互联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适度立体分离的密路网住区道路和地库复合系统,能够减少机动车交通给小街区带来的噪音、污染,降低其对居民安全出行和住区环境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并继续保留和发扬密路网小街区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和地库复合系统实施例总平面设计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和地库复合系统实施例负一层平面设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区路网通道地库符合系统设置有:周边道路1、城市支路2、慢行优先道路3、机动车道下穿区4、非机动车道5、人行道6、地下车库范围线7、地下车库出入口8、地下车库门禁9、小区区域15、第一地下车库16、第二地下车库17。周边道路包括第一道路11、第二道路12、第三道路13、第四道路14。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系统由普通城市周边道路1围合而成的、东西向宽度约400m到500m(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南北向宽度300m到400m(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区域;2、区域内部一个方向居中建设一条20m到24m宽的慢行优先道路3,该道路断面设计为:居中设置7米慢行道路(兼紧急消防车道),两侧为纯步行广场,该慢行道路加步行广场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给小街区带来的噪音、污染,另一方面则能够为对居民提供休憩与交往的公共空间;3、小区区域15内部另一个方向居中建设一条22米到24米宽的城市支路2,该道路断面设计为:居中设置8米机动车道下穿区4(坡度为5%),在约-5m标高(地面标高为±0)处与住区地下车库主要出入口直接相连,非机动车道5和人行道6不下穿,仍由地面与慢行优先道路3相连;4、该区域地下车库后退用地边界5m,在内部留出贯通的、下穿的城市道路机动车通道后,进行整体建设,并根据消防疏散和功能要求,灵活设置其它地下车库出入口和人行疏散口。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路(11)、第二道路(12)、第三道路(13)、第四道路(14)、小区区域(15)、慢行优先道路(3)、城市支路(2),所述第一道路(11)和第二道路(12)平行,所述第三道路(13)和第四道路(14)平行,所述第一道路(11)和第三道路(13)相交,所述第一道路(11)、第二道路(12)、第三道路(13)和第四道路(14)围合形成所述小区区域(15);所述慢行优先道路(3)平行于第三道路(13),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15)中;所述城市支路(2)平行于第一道路(11),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15)中;所述城市支路(2)在与慢行优先道路(3)交汇处设置有机动车道下穿区,以便城市支路(2)能够从慢行优先道路(3)的下方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路(11)、第二道路(12)、第三道路(13)、第四道路(14)、小区区域(15)、慢行优先道路(3)、城市支路(2),所述第一道路(11)和第二道路(12)平行,所述第三道路(13)和第四道路(14)平行,所述第一道路(11)和第三道路(13)相交,所述第一道路(11)、第二道路(12)、第三道路(13)和第四道路(14)围合形成所述小区区域(15);所述慢行优先道路(3)平行于第三道路(13),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15)中;所述城市支路(2)平行于第一道路(11),并居中设置在所述小区区域(15)中;所述城市支路(2)在与慢行优先道路(3)交汇处设置有机动车道下穿区,以便城市支路(2)能够从慢行优先道路(3)的下方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地下车库(16),所述第一地下车库设置于所述城市支路(2)的一侧,所述第一地下车库(16)的出入口与所述机动车道下穿区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地下车库(17),所述第二地下车库设置于所述城市支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地下车库(17)的出入口与所述机动车道的下穿区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密路网小街区的居住社区机非分离道路地库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润青段进钱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