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86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包括本体层,还包括加强层和基底层,本体层、加强层和基底层压延形成复合结构,所述加强层包括水平平铺的管体结构,该管体与管体之间通过连接层互相衔接,该管体为中空结构,该本体层朝向加强层的端面具有与管体局部弧面适配的下凹腔,基底层具有与该本体层上的下凹腔对应的上凹腔,上下凹腔形成与管体适配的定位容腔,本体层的边缘具有朝外且朝下弯曲的本体层拐角端部,该基底层的边缘朝本体层方向向外且向上弯曲形成基底层拐角端部,本体层拐角端部朝基底层拐角端部延伸形成将加强层包覆其中的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牢固,可拉伸抗压缩,强度高,性能优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薄膜
,尤其是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的包装用薄膜,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拉伸现象,普通的薄膜由于其结构薄、抗拉伸性能差,容易出现局部拉伸变形断裂使得薄膜大面积无法使用的情况,造成使用浪费现象;此外,对于有多层复合而成的薄膜,如图1所示,在其边缘处由于分层结构明显,在使用过程中经磨损或撕拉,薄膜会被分层扯开,使得薄膜的加强层裸露在外,造成薄膜强度降低或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该薄膜边缘由上至下将加强层包覆其中,结构牢固,可拉伸抗撕拉,强度高,性能优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浪费问题以及边缘易被撕拉扯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包括本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层和基底层,本体层、加强层和基底层压延形成复合结构,所述加强层包括水平平铺的管体结构,该管体与管体之间通过连接层互相衔接,该管体为中空结构,该本体层朝向加强层的端面具有与管体局部弧面适配的下凹腔,基底层具有与该本体层上的下凹腔对应的上凹腔,上下凹腔形成与管体适配的定位容腔,所述本体层的边缘具有朝外且朝下弯曲的本体层拐角端部,该基底层的边缘朝本体层方向向外且向上弯曲形成基底层拐角端部,所述本体层拐角端部朝基底层拐角端部延伸形成将加强层包覆其中的一体结构。上述结构中,该薄膜由三层复合形成,加强层通过平铺的管体结构与连接层连接而成,该管体的中空腔使得该薄膜在拉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使其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裂现象,且本体层与基底层之间的定位容腔与管体配合,结构牢固,起到加强效果;上述本体层的边缘通过其拐角端部以及延伸段与基底层的边缘融合形成一体结构,将加强层包覆其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其开放性边缘容易被撕拉分层造成加强层裸露,而破坏薄膜强度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管体外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环形凸筋,所述管体的中空腔沿轴向设有若干组加强连片,该加强连片与中空腔内壁呈径向交叉连接。上述结构中,该环形凸筋和中空腔中的加强连片均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该加强连片呈交叉结构安装于该中空腔中,在起到支撑管体抗压缩的同时,其仍具有变形空间,使其在拉伸过程中不会轻易断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层分布于管体与管体之间,连接层上设有连接块和空隙块,连接块和空隙块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连接层之间的连接块呈错位排列,相邻的两个连接层之间的空隙块呈错位排列。上述结构中,连接层上的连接块和空隙块间隔分布,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错位分布均起到加强连接强度的同时保持其一定的可变形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本体层上设有径向延伸的支撑体,该支撑体一端与本体层连接,支撑体另一端穿过连接层的空隙块与基底层连接。上述结构中,该支撑体的设置由上至下贯穿加强层,使得三层结构连接更紧密牢固,提高薄膜的整体强度和性能。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牢固、可拉伸、抗压缩、性能优良、强度高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薄膜部分的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本体层1、本体层拐角端部11、延伸段12、加强层2、管体21、环形凸筋211、连接层22、连接块221、空隙块222、基底层3、基底层拐角端部31、定位容腔4、加强连片5、支撑体6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4所示是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包括本体层1、加强层2和基底层3,本体层1、加强层2和基底层3压延形成复合结构,加强层2包括水平平铺的管体21结构,该管体21与管体21之间通过连接层22互相衔接,该管体21为中空结构,该本体层I朝向加强层2的端面具有与管体21局部弧面适配的下凹腔,基底层3具有与该本体层I上的下凹腔对应的上凹腔,上下凹腔形成与管体21适配的定位容腔4,本体层I的边缘具有朝外且朝下弯曲的本体层拐角端部11,该基底层3的边缘朝本体层I方向向外且向上弯曲形成基底层拐角端部31,本体层拐角端部11朝基底层拐角端部31延伸形成将加强层2包覆其中的一体结构。上述薄膜由三层复合形成,加强层2通过平铺的管体21结构与连接层22连接而成,该管体21的中空腔使得该薄膜在拉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使其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裂现象,且本体层I与基底层3之间的定位容腔4与管体21配合,结构牢固,起到加强效果;上述本体层I的边缘通过其拐角端部11以及延伸段12与基底层3的边缘融合形成一体结构,将加强层2包覆其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其开放性边缘容易被撕拉分层造成加强层裸露,而破坏薄膜强度的问题。上述基底层3和本体层I可以是同种材料制成,来提高边缘处的融合一体结构的平整紧密性。上述管体21外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环形凸筋211,管体21的中空腔沿轴向设有若干组加强连片5,该加强连片5与中空腔内壁呈径向交叉连接。上述环形凸筋211和中空腔中的加强连片5均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该加强连片5呈交叉结构安装于该中空腔中,且该焦点不在管体的中心线上,该结构的管体21在起到支撑管体21抗压缩的同时,其仍具有变形空间,使其在拉伸过程中不会轻易断裂。上述连接层22分布于管体21与管体21之间,连接层22上设有连接块221和空隙块222,连接块221和空隙块222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连接层22之间的连接块221呈错位排列,相邻的两个连接层22之间的空隙块222呈错位排列。上述连接层22上的连接块221和空隙块222间隔分布,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错位分布均起到加强连接强度的同时保持其一定的可变形能力。上述本体层I上设有径向延伸的支撑体6,该支撑体6 —端与本体层I连接,支撑体6另一端穿过连接层22的空隙块222与基底层3连接。上述支撑体6的设置由上至下贯穿加强层2,使得三层结构连接更紧密牢固,提高薄膜的整体强度和性能。本技术具有结构牢固、可拉伸、抗压缩、性能优良、强度高的优点。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包括本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层和基底层,本体层、加强层和基底层压延形成复合结构,所述加强层包括水平平铺的管体结构,该管体与管体之间通过连接层互相衔接,该管体为中空结构,该本体层朝向加强层的端面具有与管体局部弧面适配的下凹腔,基底层具有与该本体层上的下凹腔对应的上凹腔,上下凹腔形成与管体适配的定位容腔,所述本体层的边缘具有朝外且朝下弯曲的本体层拐角端部,该基底层的边缘朝本体层方向向外且向上弯曲形成基底层拐角端部,所述本体层拐角端部朝基底层拐角端部延伸形成将加强层包覆其中的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环形凸筋,所述管体的中空腔沿轴向设有若干组加强连片,该加强连片与中空腔内壁呈径向交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撕拉高强度薄膜,包括本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层和基底层,本体层、加强层和基底层压延形成复合结构,所述加强层包括水平平铺的管体结构,该管体与管体之间通过连接层互相衔接,该管体为中空结构,该本体层朝向加强层的端面具有与管体局部弧面适配的下凹腔,基底层具有与该本体层上的下凹腔对应的上凹腔,上下凹腔形成与管体适配的定位容腔,所述本体层的边缘具有朝外且朝下弯曲的本体层拐角端部,该基底层的边缘朝本体层方向向外且向上弯曲形成基底层拐角端部,所述本体层拐角端部朝基底层拐角端部延伸形成将加强层包覆其中的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兴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鸿日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