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650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布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基布层以及一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之一侧的第一敷料层,其中该第一敷料层包含一敷料以及一粉末颗粒层。通过提供一种贴布结构,其上之粉末颗粒分布于敷料上,进而改善贴布结构因大颗粒层之颗粒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升贴布结构整体的药性发挥性,让使用者能够有效地治疗并纾缓患部的酸痛症状,而且在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亦能让使用者减少贴布以及药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贴布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粉末颗粒层的贴布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因为从事运动而造成肌肉疼痛,又或者是因为过度地工作而引起关节或筋骨的酸痛,这些身体伤害多无明显外伤,因此一般人在第一时间通常不会选择到医院就医治疗,但是如果长时间对于患部的疼痛置之不理,日后有可能造成身体上难以弥补的永久性伤害。所以为了减轻肌肉关节等酸痛症状,大多数的伤者多会选择通过按摩、吃药或者是购买酸痛药布贴覆于患部以舒缓并治疗患部的疼痛。常见的药用贴布多是在布料上覆以黏结剂以及具有纡缓治疗疼痛功效的药物所制成,且亦进一步开发了于药物上方黏着如可释放磁力或红外线的粒子以进一步加强其功效。然而,本案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目前市面上所知的药用贴布中,其上所分布的颗粒为不均匀地分散于贴布的敷料上,而使用者通常是凭借感觉将贴布贴覆于患部上,而颗粒的分布不均产生药效程度、磁力或红外线释放的差异,如此一来,贴布不但无法顺利纡缓并治疗患部的疼痛,同时还让使用者浪费了贴布及药材,更会拖延了对于患部的治疗时间。此外,若使用者皮肤较为敏感,若分布于贴布上的颗粒型态较为尖锐,可能造成使用者皮肤过敏或刺痛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案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习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提供一种贴布结构,以解决习知技术中具有药性的颗粒因为分布不均而影响到治疗效果的问题,并且在改善治疗效果的同时让使用者减少贴布以及药材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贴布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基布层以及一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之一侧的第一敷料层,其中该第一敷料层包含一敷料以及一粉末颗粒层O进一步地,其中该粉末颗粒层的粉末颗粒选自由磁石粉末、陶瓷负离子粉末、远红外线粉、锗金属粉末、钛金属粉末、玉石粉末及电气石粉末所组成的群组。进一步地,其中该粉末颗粒层中之粉末颗粒的大小介于500?1500微米。进一步地,进一步包含一离形纸,该离形纸贴附于第一敷料层未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基布层为一不织布层。进一步地,其进一步包含一密度均匀的大颗粒层,所述大颗粒层设置于该第一基布层以及该第一敷料层之间。进一步地,其中该大颗粒层中颗粒选自由磁石颗粒、陶瓷负离子颗粒、远红外线颗粒、锗金属颗粒、钛金属颗粒、玉石颗粒及电气石颗粒所组成的群组。进一步地,其中该大颗粒层的密度为2x2平方公分面积中具有4至6个颗粒。进一步地,其中该大颗粒层中颗粒的直径大小介于0.01?0.1公分。是以,本技术比起习知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功效:本技术所提供的贴布结构于敷料层上分布粉末颗粒层之粉末颗粒,使具有药性或可释放磁力或红外线的粉末颗粒能够均匀分布于贴布上。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当使用者将本技术具有粉末颗粒层的贴布结构贴覆于患部上时,不仅能藉由让贴布上的粉末颗粒对于疼痛的患部充分发挥其功效以达到改善因为大颗粒层的颗粒分布不均匀而导致药性无法完整发挥的问题,且皮肤敏感的使用者也可使用,不但达到提升舒缓及治疗的目的,更能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让使用者减少贴布以及药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布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布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布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布结构中大颗粒层排列示意图。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为:100-贴布结构、10-第一基布层、20-大颗粒层、21-颗粒、30-敷料、40-粉末颗粒层、50-第一敷料层、60-离形纸、D1-密度、D-直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再者,本技术中的图式,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实际比例绘制,该等图式及其比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之范围,在此先行叙明。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为本技术中贴布结构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如图所示:以下针对本技术的技术举一较佳实施态样进行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贴布结构,得以配合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贴布上。以下针对本技术所述的贴布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的贴布结构100包含有举例如由一不织布层所制成的一第一基布层10以及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10之一侧的一第一敷料层50,且于该第一敷料层50之一侧上贴附有一离形纸60以保护贴覆面避免污染,但该离形纸60并未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10的另一侦U。该离形纸60可为离形塑料膜或透明离形胶膜,且与该第一敷料层50 二者之间为胶合状态,并可相对于该第一敷料层50单独脱离。其中,该第一敷料层50包含有一敷料30以及一粉末颗粒层40。本文中所称的「第一基布层10」可为任何习知可做为贴布之材质,如透气性棉布层、透气性化学纤维层、不透气胶膜层或不织布层;其材质的选用并无限制,而可依照生产者之制程进行选用。本文所述的第一敷料层50包含有一敷料30,该敷料30上具有多个具有药性成分或可发射磁力、红外线等粉末颗粒所形成的粉末颗粒层40,且可进一步视需要包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黏着剂。本文中所称之「敷料30」,可为任何具有药性的材料,如水胶性中药材、水胶性精油材料、水胶性西药等,可依使用者需要选用,此外,该敷料30亦可为包含一吸收渗出液材料者,其中该吸收渗出液材料可为亲水性水胶、棉垫、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基布层;以及一第一敷料层,其贴附于该第一基布层的一侧,其中该第一敷料层包含一敷料以及一粉末颗粒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纶
申请(专利权)人:天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