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存义专利>正文

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60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由一顶座、一底座、一扣合组、一定位销、一固定销、二弹簧与一调整螺丝构成。顶座,是概呈Ⅱ状体,其两侧边向上切设有二卡槽,末端延设二凸耳,右侧边前段开设一定位孔,定位孔下方设一导槽,前缘设卡固槽;底座是相对合顶座的形状,末端弯折成一长圈墙,另端切设一U形槽后,向上弯折成二并置的左、右圈墙,两侧中段向外延设二凸块;扣合组,是设一哨子状扣柄,其头部设有偏心轴柱,该轴柱上枢接一螺杆;定位销,设有一透孔,长度略长于底座宽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结构技术,是一种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该结构设有可相盖合的顶座与底座,并能由一定位销与一扣合组的定位效果,使一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可达稳固定位和快速定位的功效。习用的折叠式自行车骨架接合结构,常见者其大体是设可相互盖合的盖合座与底座,该盖合座顶端及底座底端分别焊设有自行车骨架的焊接管,而盖合座上设有一通槽,通槽顶端两侧设置有顶座,使顶座中形成与盖合座相对应的通槽,而盖合座两侧的侧板末端形成具穿孔的凸耳,以供穿设一枢轴,并借枢轴而令底座一侧可与顶座连结,而在底座另侧设有一穿套轴用于枢接一按扣;其特点是盖合座一侧板上适设一缺口,且缺口边设一转折的卡举凸部,并接续设一定位槽,而底座的底板两侧端分别卷设成端边弧圈板及外弧圈板,该外弧圈板中形成定位孔,并于其中段处形成缺槽,而缺槽根缘处向内卷绕而形成内弧圈板,且内弧圈板中形成一通孔,而于底座两侧壁上形成对应于内弧圈板通孔的横槽及穿孔,借此而令底座的穿轴套穿入外弧圈板的定位孔中,而按扣螺杆底端的螺纹部可锁固于穿轴套的螺孔中,再设一定位销由底座之一侧壁的穿孔中穿入且穿过内弧圈板的通孔,并由另一侧壁的横槽穿出,再以一弹簧的一端钩置于定位销的周面,而其另端固设于外弧圈板加于固结,进而可操作定位销及按扣,完成其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固定,然而,该结构仍有以下的缺点1、盖合座与底座结构过于复杂,而增加其加工步骤,使得生产工时拉长;2、其实际结合操作时须历经定位销脱离顶座定位槽与按扣扳动旋转等两段的步骤方可完成,此一过程实非十分简易快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该结构将比已有的技术更趋精简,不仅减少零组件数量和加工组装时间,降低成本,更在于简化了操作过程及步骤,提供出一种更为快速便利的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本实用性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和特点在于该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主要包括一顶座、一底座、一扣合组、一定位销、一固定销、二弹簧与一调整螺丝构成。其中,该顶座,是概呈∏状体,其两侧边向上切设有二卡槽,而两侧末端延设具透孔的二凸耳,并于顶座右侧边前段开设一定位孔,同时于定位孔下方切设一斜面导槽,而于顶座前缘凹设一я状卡固槽;该底座是为相对合顶座的形状,其末端一体向内弯折成一长圈墙,而底座另端切设一U形槽后,也向上弯折成二并置的左、右圈墙,并将左圈墙外端予以封闭,且其底座两侧中段向外延设二凸块;该扣合组,是设一哨子状扣柄,其头部设有偏心轴柱,该轴柱上枢接一螺杆,而螺杆另侧则依序穿设一垫片、一压抵块与一弹簧,且该压抵块背侧切设有放射状的齿纹;该定位销,是于其上设有一透孔,且其长度略长于底座宽度;借由上述构件的枢设,以固定销穿过顶座二凸耳透孔、底座长圈墙而予以铆固,使顶座与底座先行连结,继而自右圈墙外侧先后置入弹簧与定位销于左右圈墙内,而以扣合组螺杆穿置弹簧的一端,自底座前侧穿过定位销穿孔,并于螺杆末端螺设一调整螺丝,进而可下压顶座,令定位销端头自顶座定位孔下方的斜面导槽,滑入定位孔内完成定位,并继能扳移操作其扣合组,使螺杆定位于顶座卡固槽,同时借由压按扣柄将顶座与底座迫紧固定,而使一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可达稳固定位及快速固定的功效。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结构将比已有的技术更趋精简,不仅减少零组件数量和加工组装时间,降低成本,更在于简化了操作过程及步骤,提供出一种更为快速便利的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如下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系统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图2A部另侧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的图2B部另侧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顶座与底座开启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焊设于自行车骨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号说明10顶座11卡槽 12凸耳13透孔14定位孔15导槽16卡固槽 20底座21长圈墙壁 22U形槽 23左圈墙 24右圈墙25凸块30扣合组 31扣柄 32轴柱33螺杆34垫片 35压抵块36、42弹簧37齿纹40定位销41穿孔50固定销 60调整螺丝如图1、2、2A、2B、3所示,本技术的结构主要包括一顶座10、一底座20、一扣合组30、一定位销40、一固定销50、二弹簧36、42与一调整螺丝60构成。其中,该顶座10,是概呈∏状体,其两侧边向上切设有二卡槽11,而两侧末端延设具透孔13的二凸耳12,并于顶座10右侧边前段开设一定位孔14,同时于定位孔14下方切设一斜面导槽15,而于顶座10前缘凹设一я状卡固槽16;该底座20,是为相对合顶座10的形状,其末端一体向内弯折成一长圈墙21,而底座20另端切设一U形槽22后,也向上弯折成二并置的左、右圈墙23、24,并将左圈墙23外端予以封闭,且其底座20两侧中段向外延设二凸块25;该扣合组30,是设一哨子状扣柄31,其头部设有偏心轴柱32,该轴柱32上枢接一螺杆33,而螺杆33另侧则依序穿设一垫片34、一压抵块35与一弹簧36,且该压抵35块背侧切设有放射状的齿纹37;该定位销40,是于其上设有一透孔41,且其长度略长于底座20宽度;借由上述构件的枢设,以固定销50穿过顶座10二凸耳12透孔13、底座20长圈墙21而予以铆固,使顶座10与底座20先行连结,继而自右圈墙24外侧先后置入弹簧42与定位销40于左、右圈墙23、24内,而以扣合组30螺杆33穿置弹簧36的一端,自底座20前侧穿过定位销40穿孔41,并于螺杆33末端螺设一调整螺丝60,构成本技术的结构。如图4及图1--3所示,在骨架结合固定时,将顶座10向底座20压合,,令定位销40端头自顶座10右侧边前段底缘定位孔下方的斜面导槽15,滑入定位孔14内,此时顶座10两侧卡槽11嵌合于底座20两凸块25,继而将扣柄31向顶座10左侧平移,并迳使扣柄31向上旋移九十度,让螺杆33旋入顶座10的卡固槽16内,此时定位销40受到弹簧42的顶撑,而令连动的螺杆33向右位移,并卡固于卡固槽16内,而后再将扣柄31向下偏心旋转九十度,即借背侧切设有放射状齿纹37的压抵块35迫固于顶座10顶面,而由于放射状齿纹37令压抵块35与顶座10接触面摩察力加大,以供定位效果。另,螺杆33末端的调整螺丝60富有微调螺杆33操作长径的功用,以令扣合组30可达便于操作及适当安全定位紧度;在展开此一结构时,将扣柄31向上旋转九十度使其松脱,并将螺杆33向左、向前扳移,以令受其连动的定位销40端头脱离顶座10的定位孔14,进而将螺杆33向下旋移九十度,便可向上翻起顶座10进行收折动作。图5是本技术的实践例示意图,显示出其焊接于自行车骨架上时的整体外观。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主要由一顶座、一底座、一扣合组、一定位销、一固定销、二弹簧与一调整螺丝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顶座,是概呈∏状体,其两侧边向上切设有二卡槽,而两侧末端延设具透孔的二凸耳,并于顶座右侧边前段开设一定位孔,同时于定位孔下方切设一斜面导槽,而于顶座前缘凹设一я状卡固槽;该底座是为相对合顶座的形状,其末端一体向内弯折成一长圈墙,而底座另端切设一U形槽后,也向上弯折成二并置的左、右圈墙,并将左圈墙外端予以封闭,且其底座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骨架折合结构,主要由一顶座、一底座、一扣合组、一定位销、一固定销、二弹簧与一调整螺丝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顶座,是概呈Π状体,其两侧边向上切设有二卡槽,而两侧末端延设具透孔的二凸耳,并于顶座右侧边前段开设一定位孔,同时于定位孔下方切设一斜面导槽,而于顶座前缘凹设一*状卡固槽;该底座是为相对合顶座的形状,其末端一体向内弯折成一长圈墙,而底座另端切设一U形槽后,也向上弯折成二并置的左、右圈墙,并将左圈墙外端予以封闭,且其底座两侧中段向外延设二凸块;该扣合组,是设一哨子状扣柄,其头部设有偏心轴柱,该轴柱上枢接一螺杆,而螺杆另侧则依序穿设一垫片、一压抵块与一弹簧,且该压抵块背侧切设有放射状的齿纹;该定位销,是于其上设有一透孔,且其长度略长于底座宽度;以固定销穿过顶座二凸耳透孔、底座长圈墙而予以铆固,使顶座与底座先行连结,继而自右圈墙外侧先后置入弹簧与定位销于左右圈墙内,而以扣合组螺杆穿置弹簧的一端,自底座前侧穿过定位销穿孔,并于螺杆末端螺设一调整螺丝,进而下压顶座,令定位销端头自顶座定位孔下方的斜面导槽,滑入定位孔内完成定位,螺杆定位于顶座卡固槽,压按扣柄将顶座与底座迫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存义
申请(专利权)人:赖存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