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志昌专利>正文

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及铝材液压缸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8395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包括调油芯,所述调油芯安装在油缸缸体壁上设置的调油孔中,所述调油孔与油缸横向调油通道连通,包括与油缸内腔联通的竖调油通道,包括压紧打入缸体壁中的铜棒,所述铜棒前端具有与所述竖调油通道相连通的竖直通道,所述铜棒前端还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联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调油孔联通,所述调油芯前端的调油端与所述内孔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使调油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增长,避免了因磨损造成的调油装置失灵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在铜棒中的滤网对调油回路中的杂质粉末进行过滤,避免因杂质过多阻塞油道使调油装置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铝材的液压装置,特别是铝材的闭门器、新型可调速的免挖地弹簧大多选用压铸铝材或挤压铝材作为机体材料,工艺相对地简便、容易,该种液压装置缸体中油液流速调节大多通过与缸体接通的调油回路以及回路中设置的调油芯来调节,由于使用过程中调油芯需要反复动作,因此大多使用硬度较高、性质较稳定的铜材质制作,但是,由于该液压装置的机体采用性质较软的铝材制成,硬对软的关系在高频率使用之后就出现铝孔变大,导致难以控制、不利于调节液压装置的缓冲速度、甚至失效,这种问题尤其在调油芯与机体攻丝处、深钻小孔后更为突出,另外,液压装置内活塞与缸内来回行程运动会产生一定的粉末,粉末混上液压油后会使液压油的浑浊、粘度高,一般的闭门器、地弹簧,特别是新型免挖地弹簧等液压装置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出现变速、卡顿现象,就是因为粉末把油道堵塞而产生;现有技术中有部分选用强磁铁来吸附粉末的除杂机构,但效果不明显,尤其在铝材中更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包括调油芯,所述调油芯安装在油缸缸体壁上设置的调油孔中,所述调油孔与油缸横向调油通道连通,包括与油缸内腔联通的竖调油通道,包括压紧打入缸体壁中的铜棒,所述铜棒前端具有与所述竖调油通道相连通的竖直通道,所述铜棒前端还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联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调油孔联通,所述调油芯前端的调油端与所述内孔插接。优选的,所述竖直通道顶端设置覆盖竖调油通道的滤网,所述滤网下端设置用于支撑的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设置用于密封的钢球。一种铝材液压缸,其缸体壁上设置至少两组所述的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使用新型提供的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通过紧打入缸体中的铜棒与调油芯相配合,使调油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增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铜铝性质不同造成的铝制调油通道与铜制调油芯之间磨损造成的调油装置失灵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在铜棒中的滤网对调油回路中的杂质粉末进行过滤,使油液流动顺畅,避免因杂质过多阻塞油道使调油装置无法使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向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铜棒30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铜棒30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0_油缸缸体 11-竖调油通道 12-横向调油通道 13-油缸内腔14-调油孔15-回路通道30-铜棒301-竖直通道302-内孔20-调油芯201-调油端40-滤网50-弹簧60-钢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包括调油芯20,所述调油芯20安装在油缸缸体10壁上设置的调油孔14中,所述调油孔14与油缸横向调油通道12连通,包括与油缸内腔13联通的竖调油通道11,还包括压紧打入缸体壁中的铜棒30,如图3-图4所示,所述铜棒30前端具有与所述竖调油通道11相连通的竖直通道301,所述铜棒301前端还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301联通的内孔302,所述内孔302与所述调油孔14联通,所述调油芯20前端的调油端201与所述内孔302插接;如图2所示,所述油缸横向调油通道12的末端还设置有返回油缸内腔13的回路通道15。本实施例中,所述铜棒30中的竖直通道301与竖调油通道11联通,所述竖调油通道11与油缸内腔13联通,同时所述铜棒30前端设置与所述竖直通道301联通的内孔302,所述内孔302与所述调油孔14联通,通过安装在调油孔14中的调油芯20与所述铜棒30前端的内孔302之间的配合调节油液流速,具体通过旋进货旋出所述调油芯20改变所述内孔302与调油孔14之间的空隙,以实现调节油速的目的,具体的,所述调油孔14与所述横向调油通道12联通,所述横向调油通道12连接返回油缸内腔13的回路通道15,形成油路回路。本实施例中,所述铜棒30前端的内孔302与所述调油芯20配合,由于铜质地坚硬、性质稳定,长期使用不会变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孔,不会出现诸如调速装置失效、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进一步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装置内活塞在缸体来回行程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末,粉末混上液压油后会使液压油的浑浊、粘度高等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铜棒30前端的竖直通道301顶端设置覆盖竖调油通道11的滤网40,所述滤网40下端设置用于支撑的弹簧50,所述弹簧50下端设置用于密封的钢球60,其中,所述滤网40受弹簧50的推力始终覆盖在竖调油通道11 口部,对杂质进行滤除,同时通过钢球60从弹簧50底部进行密封,防止油液外露,需要对滤网40上的杂质进行处理时,可将钢球60、弹簧50、滤网40—并取下。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在液压缸中可以不仅限于安装一个,具有至少两组以上该油液调速装置的液压缸,在某一调速装置失灵时,利用另一调速装置调速,也可正常工作,或同时使用两组调速装置进行调节,调节效果更平稳。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包括调油芯,所述调油芯安装在油缸缸体壁上设置的调油孔中,所述调油孔与油缸横向调油通道连通,包括与油缸内腔联通的竖调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打入缸体壁中的铜棒,所述铜棒前端具有与所述竖调油通道相连通的竖直通道,所述铜棒前端还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联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调油孔联通,所述调油芯前端的调油端与所述内孔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通道顶端设置覆盖竖调油通道的滤网,所述滤网下端设置用于支撑的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设置用于密封的钢球。3.一种铝材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其缸体壁上设置至少两组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专利摘要】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铝材液压缸油液调速装置,包括调油芯,所述调油芯安装在油缸缸体壁上设置的调油孔中,所述调油孔与油缸横向调油通道连通,包括与油缸内腔联通的竖调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打入缸体壁中的铜棒,所述铜棒前端具有与所述竖调油通道相连通的竖直通道,所述铜棒前端还具有与所述竖直通道联通的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调油孔联通,所述调油芯前端的调油端与所述内孔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志昌
申请(专利权)人:欧志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