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677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该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所述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所述侧体的一个侧面为入料口,所述库底包括地坪区和沟槽区,所述沟槽区设于所述入料口处,包括沥水沟槽、钢板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在沥水沟槽两端,所述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所述沥水沟槽上铺设所述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地坪区向沟槽区方向有下倾的坡度,以使粒化高炉水渣经所述沥水孔流入所述沥水沟槽内,经沥水沟槽流入所述集水井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由于高炉水渣中的水分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无法排出而导致库底积料板结的弊端,提高了高炉水渣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了损失,且联合储库更易于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渣微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
技术介绍
在矿渣微粉生产线中,通常会将生产原料(粒化高炉水渣)集中露天放置,或建造联合储库来储存生产原料以控制原料水分,一般联合储库库底施工工艺为换填土方后直接夯实或者修建混凝土地坪。此种联合储库的库底结构会导致原料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无法排出,长时间会导致库底积料大面积板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使用,并且给联合储库清理带来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联合储库库底的水分无法排出,长时间导致库底积料大面积板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使用,联合储库清理困难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该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所述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所述侧体的一个侧面为入料口,所述库底包括地坪区和沟槽区,所述沟槽区设于所述入料口处,包括沥水沟槽、钢板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在沥水沟槽两端,所述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所述沥水沟槽上铺设所述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地坪区向沟槽区方向有下倾的坡度,以使粒化高炉水渣经所述沥水孔流入所述沥水沟槽内,经沥水沟槽流入所述集水井内。优选地,所述沥水层为鹅卵石和/或碎石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鹅卵石和碎石的直径范围均为3-20厘米。优选地,所述沥水沟槽的深度范围为1-2米。优选地,所述钢板的厚度范围为18-25毫米。优选地,所述集水井的深度范围为3-4米。优选地,所述集水井内置有水泵,用于定时排出集水井内的水。优选地,所述地坪区为土方地坪或混凝土地坪。本技术通过在联合储库底部设置沥水沟槽,在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在沥水沟槽上铺设钢板层,可有效地解决由于高炉水渣中的水分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无法排出而导致库底积料板结的弊端,提高了原料(高炉水渣)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了损失,且联合储库更易于清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粒化高炉水渣的联合储库库底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粒化高炉水渣的联合储库库底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粒化高炉水渣的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根据场地需求,任意一个侧面可作为入料口。库底包括地坪区I和沟槽区2,地坪区I可由土方直接夯实而成,也可以为混凝土地坪。沟槽区2设在靠近入料口处,它包括沥水沟槽21、钢板22和集水井23。集水井23设在沥水沟槽21两端,所述沥水沟槽21内填充沥水层211,所述沥水沟槽21上铺设所述钢板22,所述钢板22上设有多个沥水孔221,所述地坪区I向沟槽区2方向有下倾的坡度α。如此一来,库底上的原料(高炉水渣)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的钢板22上,经钢板22上的沥水孔221下落至沥水沟槽21内,再经沥水沟槽21汇聚到两端的集水井23内。其中,钢板22宽度宽于沥水沟槽21宽度,沥水沟槽21的内壁(侧壁和槽底)均由混凝土制成,沥水沟槽21内填充的沥水层211可以是鹅卵石、可以是碎石,也可以二者的组合,鹅卵石和碎石的直径范围均为3-20厘米。集水井23主要用来存储来自沥水沟槽内的水,且集水井23内还可设置水泵,以定时排出集水井内的水。在一个实施例中,沥水沟槽的深度范围为1-2米,宽度范围为1-2米。钢板的厚度范围为18-25毫米,宽度范围为2-3米。集水井的深度范围为3-4米。本技术通过在联合储库底部设置沥水沟槽,在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在沥水沟槽上铺设钢板层,可有效地解决由于高炉水渣中的水分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无法排出而导致库底积料板结的弊端,提高了原料(高炉水渣)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了损失,且联合储库更易于清理。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所述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所述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所述侧体的一个侧面为入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库底包括地坪区和沟槽区,所述沟槽区设于所述入料口处,包括沥水沟槽、钢板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在沥水沟槽两端,所述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所述沥水沟槽上铺设所述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地坪区向沟槽区方向有下倾的坡度,以使粒化高炉水渣经所述沥水孔流入所述沥水沟槽内,经沥水沟槽流入所述集水井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层为鹅卵石和/或碎石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卵石和碎石的直径范围均为3-2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沟槽的深度范围为1-2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厚度范围为18-25晕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的深度范围为3_4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内置有水泵,用于定时排出集水井内的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坪区为土方地坪或混凝土地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该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所述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所述侧体的一个侧面为入料口,所述库底包括地坪区和沟槽区,所述沟槽区设于所述入料口处,包括沥水沟槽、钢板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在沥水沟槽两端,所述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所述沥水沟槽上铺设所述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地坪区向沟槽区方向有下倾的坡度,以使粒化高炉水渣经所述沥水孔流入所述沥水沟槽内,经沥水沟槽流入所述集水井内。本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由于高炉水渣中的水分汇集到联合储库库底无法排出而导致库底积料板结的弊端,提高了高炉水渣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了损失,且联合储库更易于清理。【IPC分类】B65G3-02【公开号】CN204549124【申请号】CN201520249100【专利技术人】王卫清, 刘远征, 崔合洋, 彭明通, 王坦, 史振华, 吕京科 【申请人】南京南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化高炉水渣联合储库,所述联合储库包括库底、库顶和侧体,所述侧体包括多个侧面,所述侧体的一个侧面为入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库底包括地坪区和沟槽区,所述沟槽区设于所述入料口处,包括沥水沟槽、钢板和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在沥水沟槽两端,所述沥水沟槽内填充沥水层,所述沥水沟槽上铺设所述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地坪区向沟槽区方向有下倾的坡度,以使粒化高炉水渣经所述沥水孔流入所述沥水沟槽内,经沥水沟槽流入所述集水井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清刘远征崔合洋彭明通王坦史振华吕京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