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冬虫夏草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7230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冬虫夏草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北冬虫夏草的菌种活化、第二步:接种培养、第三步:出菇管理、第四步: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培养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利用空闲房间进行生产,解决了人工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产量、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食用菌培育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北冬虫夏草属于麦角菌科虫草属,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它能够生长在中山区或浅山区,能够在多种昆虫的蛹上寄生。北冬虫夏草对环境的要求较低,液体发酵可形成菌丝体,人工大规模固体培养可获得子座,药用价值与驰名中外的冬虫夏草相似。北冬虫夏草的成分如虫草多糖和虫草酸,与天然的冬虫夏草的含量相当,有些成分的含量甚至超过冬虫夏草,如虫草素的含量是天然冬虫夏草的35倍。其有效活性成分虫草多糖被认为是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可激活肌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为我国名贵的药用真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认识领域的扩大,对功能保健产品的需求也日趋扩大,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北冬虫夏草不仅是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药用真菌,而且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高档滋补食用真菌,所以北冬虫夏草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北冬虫夏草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和人类盲目的毁灭性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使北冬虫夏草的价格与日俱增。虫草在全球每年有近百亿的市场份额,仅靠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推广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技术应运而生。在现有的北冬虫夏草人工陪养,往往仅仅关注单一步骤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未总体考虑各个步骤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有时导致在某一步骤的培养效果虽然好,但是却可能影响到后续步骤的培养效果,从而导致总体培养效果较差。因此开发出一种稳定且效果有效的北冬虫夏草培养方法是本
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该培养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利用空闲房间进行生产,解决了人工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产量、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北冬虫夏草的菌种活化 (1)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80-200g,葡萄糖15-20g,琼脂20_23g,蛋白胨8_10g,磷酸二氢钾2_5g,硫酸镁l_3g,水1000ml,高压灭菌; (2)菌种活化: 在活化前一天,将放在冰箱里的北冬虫夏草菌种置于24°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复活I天,第二天将北冬虫夏草菌种转接到母种培养基上进行活化; 其中,活化后的北冬虫夏草菌种为一代种; 第二步:接种培养: (1)营养液配方(以每盘为单位): 小麦280-300g,葡萄糖3.6-4.0g,蛹虫粉ll_15g,磷酸二氢钾0.36-0.5 g,硫酸镁0.2-0.5g,水 490-510g,可溶性淀粉 30_34g,甘草 0.8-1.0g,刺五加 0.2-0.5g,五味子0.6-0.8g ; (2)装盘、灭菌 在每个塑料盘中加入300g小麦、30g可溶性淀粉和15g蛹虫粉,将其余的药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塑料盘中,用耐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套住塑料盘,用棉赛进行封口,然后在123°C下灭菌20-25min即可得到麦粒培养基; (3)接种与发菌 将活化好的北冬虫夏草菌种及时均匀接种于灭菌完成并冷却好的麦粒培养基表面上,每个麦粒培养基中接种北冬虫夏草菌种,接种完成后,放入发菌室或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为18-22°C ;在发菌期,随时观察每个麦粒培养基中的发菌情况,如若发现污染,及时挑出处理; 其中,培养室内或发菌室在使用前要用硫磺粉和杀虫药熏闷,以达到杀虫和杀菌的效果; (4)转色 接种3天后,发菌完成,给予光照进行转色,光照处理约3天,转色完成,出现实体原基,继续在18-22?条件下进行培养,在每个麦粒培养基的耐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上扎4-6个小孔或将棉塞拔掉,保证光照时间10-13h,增加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保持通风良好; 其中,光照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晚上利用日光节能灯作为光源,保持光强度2001x,10-12h/d,以促成菌丝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 第三步:出菇管理 养菌结束后,将麦粒培养基菌盘转入低温库催蕾,在8-10°C低温环境下保持12h,然后将菌盘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 其中,出菇方式采用堆叠墙式出菇,菇棚四周用遮阳网遮光,地面、棚壁喷雾,菇蕾形成时禁止向菇体直接喷水,当菇体稍大可适当少喷,避免菇体积水;当菇蕾形成时提高场地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控制在18-26°C,光照强度控制在600_800Lx ; 其中,喷雾采用空间喷雾及地面四周喷水提高棚内空气湿度,湿度过大时可以打开窗户通风,降低湿度; 第四步:米收 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长至3-4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菌柄2-3cm采收为宜;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菇整个生长周期为3-4个月,可以采收6-8潮,采完I潮菇需要进行菌丝休整,停水5-7d,再将菌包转入低温库进行低温催蕾,然后转入出菇棚进行常规管理,每潮菇相隔8-10d。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前述北冬虫夏草的培养方法中,步骤一中高温灭菌的条件为:100°c常压灭菌14-16h,121 C尚压灭困4h。前述北冬虫夏草的培养方法中,步骤二中塑料盘的规格为:长28.5cm,宽18cm,高11 cm耐高压的塑料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人工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产量、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利用空闲房间进行生产,城市农村都可以进行。(2)本专利技术中在营养液里面添加甘草、刺五加和五味子三种中草药能够促进北冬虫夏草的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改良其品质,同时还能生产出含3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北冬虫夏草,为增强北冬虫夏草的功效,简化中医药配伍奠定基础。(3)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菌株丝萌发快,生长健壮,转色能力强,原基均匀整齐,子实体长势整齐,生长健壮,生物转化率高大9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北冬虫夏草的菌种活化 (1)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80g,葡萄糖15g,琼脂20g,蛋白胨S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lg,水100ml,高压灭菌; 高温灭菌的条件为:100°C常压灭菌14h,121°C高压灭菌4h ; (2)菌种活化: 在活化前一天,将放在冰箱里的北冬虫夏草菌种置于24°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复活I天,第二天将北冬虫夏草菌种转接到母种培养基上进行活化; 其中,活化后的北冬虫夏草菌种为一代种; 第二步:接种培养: Cl)营养液配方(以每盘为单位): 小麦300g,葡萄糖4.0g,蛹虫粉15g,磷酸二氢钾0.5 g,硫酸镁0.5g,水510g,可溶性淀粉34g,甘草1.0g,刺五加0.5g,五味子0.8g ; (2)装盘、灭菌 在每个塑料盘中加入300g小麦、30g可溶性淀粉和15g蛹虫粉,塑料盘的规格为:长28.5cm,宽18cm,高Ilcm耐高压的塑料盘,将其余的药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塑料盘中,用耐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套住塑料盘,用棉赛进行封口,然后在123°C下灭菌25min即可得到麦粒培养基; (3)接种与发菌 将活化好的北冬虫夏草菌种及时均匀接种于灭菌完成并冷却好的麦粒培养基表面上,每个麦粒培养基中接种北冬虫夏草菌种,接种完成后,放入发菌室或培养室中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北冬虫夏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北冬虫夏草的菌种活化(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180‑200g,葡萄糖15‑20g,琼脂20‑23g,蛋白胨8‑10g,磷酸二氢钾2‑5g,硫酸镁1‑3g,水1000ml,高压灭菌;(2)菌种活化:在活化前一天,将放在冰箱里的北冬虫夏草菌种置于24℃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复活1天,第二天将北冬虫夏草菌种转接到母种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其中,活化后的北冬虫夏草菌种为一代种;第二步:接种培养:(1)营养液配方(以每盘为单位):小麦280‑300g,葡萄糖3.6‑4.0g,蛹虫粉11‑15g,磷酸二氢钾0.36‑0.5 g,硫酸镁0.2‑0.5g,水490‑510g,可溶性淀粉30‑34g,甘草0.8‑1.0g,刺五加0.2‑0.5g,五味子0.6‑0.8g;(2)装盘、灭菌在每个塑料盘中加入300g小麦、30g可溶性淀粉和15g蛹虫粉,将其余的药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塑料盘中,用耐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套住塑料盘,用棉赛进行封口,然后在123℃下灭菌20‑25min即可得到麦粒培养基;(3)接种与发菌将活化好的北冬虫夏草菌种及时均匀接种于灭菌完成并冷却好的麦粒培养基表面上,每个麦粒培养基中接种北冬虫夏草菌种,接种完成后,放入发菌室或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为18‑22℃;在发菌期,随时观察每个麦粒培养基中的发菌情况,如若发现污染,及时挑出处理;其中,所述的培养室内或发菌室在使用前要用硫磺粉和杀虫药熏闷,以达到杀虫和杀菌的效果;(4)转色接种3天后,发菌完成,给予光照进行转色,光照处理约3天,转色完成,出现实体原基,继续在18‑22℃条件下进行培养,在每个麦粒培养基的耐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上扎4‑6个小孔或将棉塞拔掉,保证光照时间10‑13h,增加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保持通风良好;其中,所述的光照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晚上利用日光节能灯作为光源,保持光强度200lx,10‑12h/d,以促成菌丝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第三步:出菇管理养菌结束后,将麦粒培养基菌盘转入低温库催蕾,在8‑10℃低温环境下保持12h,然后将菌盘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其中,出菇方式采用堆叠墙式出菇,菇棚四周用遮阳网遮光,地面、棚壁喷雾,菇蕾形成时禁止向菇体直接喷水,当菇体稍大可适当少喷,避免菇体积水;当菇蕾形成时提高场地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控制在18‑26℃,光照强度控制在600‑800Lx;其中,所述的喷雾采用空间喷雾及地面四周喷水提高棚内空气湿度,湿度过大时可以打开窗户通风,降低湿度;第四步:采收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长至3‑4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菌柄2‑3cm采收为宜;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菇整个生长周期为3‑4个月,可以采收6‑8潮,采完1潮菇需要进行菌丝休整,停水5‑7d,再将菌包转入低温库进行低温催蕾,然后转入出菇棚进行常规管理,每潮菇相隔8‑10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肇生王明义
申请(专利权)人: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