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基因OsAP2‑6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86840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基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
更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基因0SAP2-6,同时还涉 及一种水稻基因0sAP2-6的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水稻基因0sAP2-6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这两个阶 段后,水稻单产在有了很大的飞跃,长期的高产目标使得对稻米品质的重视不够,近年来, 在保持_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稻品质成为主要目标。 水稻品质王要分为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以及宫养品质,其中外观品 质中的粒型尤为重要,粒型一般用粒长、粒宽、长宽比以及谷粒面积来表示,粒型对外观品 质和产量的影响很大,因此,科学家们对水稻粒型的遗传研究较为深入,目前已经克隆了包 括 GS3、GW5/qSW5、GS5、GW8 和 qGL3. 1 等主效基因(Fan et al.,2006 ;Song et al.,2007 ; Ayahiko et al.,2008 ;Weng et al.,2008 ;Li et al.,2011 ;Wang et al.,2012 ;Zhang et al.,2012)。其中除了 GS5正调控粒型外,其余几个基因均负调控粒型,而且GW2、qSW5/GW5 和GW8对粒型和产量的效应相反,即增加产量会降低品质,因此发掘新的粒型基因对改良 稻米外观品质尤为重要。 在高产目标的驱动下,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使水稻对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下降, 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因此,培育新品种、改良水稻的根系以增强 水稻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成为低投入、高产出、保护环境的主要手段。水稻根系属 于须根系,由种根、冠根和侧根组成,其中冠根是水稻固着、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因此,增加根系的冠根数目是改良水稻对土壤营养物质吸收利 用的一种方法。目前,水稻冠根发生发育的相关基因和机制并不清楚。通过筛选水稻突变体鉴定 到几个影响冠根发育的基因。Crown rootlessUcrll)基因由于一个碱基的替换导致其编 码的蛋白的改变,影响生长素的信号转导,使得冠根原基不能发生,从而抑制的冠根的发生 (Inukai et al.,2005);W0Xll参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过程,它的T-DNA插 入突变体表现为冠根发生受到抑制(Zhao et al.,2009),CROWN R00TLESS5 (CR15)同样也 参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突变体crl5由于该基因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提前 终止、功能丧失,冠根不能发生(Kitomi et al.,2011)。这些突变体都是功能缺失型,基因 突变导致功能丧失,严重抑制冠根发生;还未发现冠根数目增加的突变体。目前通过筛选突 变体可能很难获得理想根系的材料。应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可以调控水稻体内目标基因的表 达,调控植物地下冠根的形成和发育,但水稻冠根发生发育的相关目标基因较少。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隆一个影响水稻根系和粒型的基因0SAP2-6,利用该基因的编 码序列(CDS),构建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转化水稻,获得改良粒型的材料;利用水稻基因 0sAP2-6的一段cDNA片段,构建0sAP2-6抑制表达载体转化水稻,创造增加水稻冠根数目, 提高植物生物量的改良新材料。 本专利技术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所在课题组也未公开发表涉及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文章,本 专利技术在国内外公众未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基因0sAP2-6,该基因可以增加水稻品种中 花11的谷粒长度和宽度,可以增加水稻品种中花11的冠根数目和生物量。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基因0sAP2-6的制备方法,利用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基因0sAP2_6,该方法简便,快捷,可行。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基因0SAP2-6在改良水稻品种珍汕 97B的粒型及根系中的应用,利用来源于日本晴和ACC10的0sAP2-6基因可以增加水稻品种 珍汕97B的粒型、根系和生物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水稻基因0SAP2-6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1、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水稻品种6W039 (来源于国际水稻研究所,编号: IR65482-4-136-2-2,见遗传资源披露表)中扩增得到基因0sAP2-6,基因全长5791个碱基, 包括1786个碱基的启动子,3365个碱基的基因以及640个碱基的基因下游序列,所示的核 苷酸序列SEQ ID N0. 1。基因的编码序列(⑶S)由1407个碱基组成,所示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0. 2,编码469个氨基酸,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0. 4。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基因0sAP2-6的CDS (SEQ ID NO. 2)与超表达载体PU1301 (Zhao Y et al.,2009)连接,构建0sAP2_6超表达载体; 3、将基因0sAP2-6的一段262个碱基的cDNA,其编码为SEQ ID NO. 3所示的核苷 酸序列(片段)与抑制载体PDS1301 (Chu ZH et al.,2006)连接构建0sAP2-6抑制表达载 体; 4、利用根癌农杆菌EHA105 (购于Takara公司,公开产品)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超 表达和抑制载体导入水稻品种中花11 (中国公开品种)中,获得转基因植株; 5、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步骤4产生的T0代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进行阳性 检测,通过半定量PCR (RT-PCR)检测阳性转基因植株中0sAP2-6的表达,选择0sAP2-6表 达量显著升高的转基因植株,收获单株自交种子; 6、将步骤5选留的转基因植株的种子种成T1代家系,继续利用PCR对T1代单株 进行阳性检测,利用RT-PCR对阳性单株检测转入片段的表达,考察阳性转基因单株和对照 (CK)野生型中花11的粒型,阳性转基因植株谷粒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大,结合 田间表现选择表现优良的转基因单株,自交留种; 7、继续种植步骤6中选留的目标单株成T2代家系,利用PCR对T2代单株进行阳 性检测,对阳性单株和对照进行粒型考察,阳性转基因植株谷粒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相比均 显著增大,从中选择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的纯合单株,自交留种; 8、利用PCR对步骤4产生的T0代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进行阳性检测,通过RT-PCR 检测阳性转基因植株中0sAP2-6的表达,选择0sAP2-6表达量显著下降的转基因植株,收获 单株自交种子; 9、将步骤8选留的转基因植株的种子种成T1代家系,继续利用PCR对T1代单株进 行阳性检测,利用RT-PCR对阳性单株检测转入片段的表达,考察植株生长30天后阳性转基 因单株和对照(CK)野生型中花11的冠根数和植株生物量,阳性转基因植株的冠根数目、地 上部苗干重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结合田间表现选择表现优良的转基因单株, 自交留种。 该基因0sAP2_6所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50117道尔顿,富含丙氨酸(13%)、甘氨酸 (10. 9%)和丝氨酸(11. 1%);脂肪系数为56. 09 ;等电点为6. 43 ;疏水指数为-0. 536,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4830871.html" title="一种水稻基因OsAP2‑6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水稻基因OsAP2‑6及制备方法和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水稻基因OsAP2‑6,其编码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四斌孙文强高大伟王重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