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秋雨专利>正文

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11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该自行车能沿前后轴之间的中心处折叠,在其货架两侧设有板A、B、C、D,板A、B铰接,板C、D铰接,板B、C通过尾板E相连接。通过板A、B、C、D的位置变换,在保留一般自行车代步的功能外,可以变成小推车、凳子、床或躺椅,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也利于存放和携带,可以拉着上楼梯。它特别适合人们外出效游、长途旅行携带货物等使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两轮自行车,一般只有代步一种功能,携带使用存放都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该自行车通过折叠和变换能形成多种用途的自行车。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架、前后轮、货架以及手把13和鞍座12,其特征在于主架由前部2和后部3构成,前后部通过垂直设置的高脚合页4转动连接,高脚合页4距前后车轴的距离相等,在货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块能折叠的板,即板A、板B和板C板D,板A和板B转动连接,板C和板D转动连接,尾板E分别与板B和板C转动连接,板B固定在货架左侧和后车轴左端,板C悬挂在货架5右侧悬臂6上,在板A和板D上设有一个能伸缩的活动腿7和8,在板B和板C的后端设有一个能伸缩的固定腿9和10,在板A和板D的下外角上各设一轮子11。本技术具有变形结构简单,实用、快速,变形种类多,功能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示意总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变成双轮小推车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向右放平即可作为临时桌子或凳子;图4为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变成简易床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高脚合页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板C的部分结构图7为图3中的尾板E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3中的活动腿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图3中的固定腿的主视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用于连接前叉和后叉的夹子的示意图;图14为固定在板A和板D的夹子的示意图,该夹子用于固定板A和板D;图15为板A、B、C、D和E的关系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8,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可以20型、24型和26型女式自行车为基础进行改装,它主要包括主架、前后轮50和51、货架5以及手把13和鞍座12。其主架从距离前后轴相等距离处截开,形成主架前部2和后部3。然后主架前后部2和3通过一高脚合页4相互转动连接,在高脚合页4未打开时,为防止主架前后部2、3相对转动,用夹子24卡在分别设在主架前后部的下斜梁左侧上的两个螺杆25上。当前部2相对后部3向右转动180°时,前后轮50、51平行,且其轴处在一直线上。在货架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块能折叠的板,即板A、板B、板C和板D。板A和板B通过合页42转动连接。同样,板C和板D也是通过合页42转动连接。板B固定在货架5的左侧和后车轴左端,在板B四个角附近各设有一支柱37和39,在板A上下边处各设一支柱38,当板A未打开时,板B上的支柱39与板A上的孔40相配合,板A上的支柱38与板B上的孔41相配合。当板A打开后,板A和板B上和支柱37、38和39可以着地作为支撑。另外,板A上还有一孔36,当板A打开时,右脚蹬子43穿在该孔36中,在板A和板B的下外角上各安装了一个轮子11,在板A与主架后部3中的梁44相对应处设有一夹子18(夹子如图14所示),在板D与主架前部2中的上斜梁相对应处也设有一夹子19,在自行车前叉15上的横梁14上固定一个夹子16(夹子16如图13所示)。板C悬挂在货架5右侧的悬臂6上,该悬臂6可以设一个,也可以设多个,本实施例设有四个,相应地在板C上设有四个槽孔30,悬臂6与槽孔40相配合。悬臂6的外端边缘向上弯起,以防止板C向外滑落。在自行车正常使用时,板C可以向左移动靠住货架5右侧和右车轴以减少车后部宽度。板B和板C与尾板E连接端设有多个凹口35和销孔45,尾板E左侧与板B连接端设有多个凹口31和销孔32,在其右侧与板C连接端设有多个较深的凹口33和销槽34。左端凹口31与板B的凹口35相配,并通过销杆49使板B和尾板E铰接起来,右端的凹口33和板C上的凹口35相配合,并通过销杆48使板C和尾板E铰接起来,而且销杆48还可沿尾板E上的销槽34左右移动。参见图9~12,在板A和板D上各安装一长度能伸缩的活动腿7和8,该活动腿7和8通过合页分别与板A和板D铰接。活动腿7和8相对于板A和板D可从相互平等位置转到垂直位置。并可固定在此位置上。活动腿7和8由管26、杆27和横梁28组成,横梁28两端分别与两管26固定连接,杆27通过拨销29可在管26中移动和固定。在板B和板C上各安装了一能伸缩的固定腿9和10,该固定腿9和10是由板20、管21和杆22组成,杆22通过拨销23可在管21中移动和固定。板20既与板B、板C固定连接,也与两管21固定连接,从而加强固定腿的支撑能力。该活动腿7、8和固定腿9、10都做成多节伸缩,以便调节腿的高度。如变成躺椅时,活动腿7要伸出较长,才能使板A、B倾斜。现在来描述本技术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如何使用。如1所示,当本技术作为一般自行车使用时,高脚合页4不打开,并用夹子24卡在分别设在主架前后部分的下斜梁左侧上的两个螺杆25上(见图5)。自行车的前后部2、3被固定形成一整体。此时,货架5左右侧的板A和板D不打开,通过挂钩在板B和板C上(图中未显示)。通过板C上的槽孔30和悬臂6、尾板E上的销槽34和固定在板C上的销杆48的配合,板C可沿货架5上的悬臂6和尾板E的销槽34向左移动,直到靠住货架右侧及后车轴右侧为止。如将其当作小推车使用,如2所示,首先将高脚合页4上的夹子24取下,板C和板D从货架5上暂时取下。然后将车子前后部绕合页4转动折叠起来,此时固定在自行车前叉15的横梁14上的夹子16,通过碰撞其夹头17夹住自行车后叉(图中未示出)。这样,既防止自行车前后部相对转动,又防止前轮50左右摆动。再将板C和板D挂在货架5的悬臂6上,并将板A和板D上完全打开,板A上的夹子18夹在主架后部3的梁20上,板D上的夹子19夹在主架前部2的斜梁上(见图3)。左脚蹬子在下,右脚蹬子在上,并且左脚蹬子穿在板A上的孔36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四轮推车。如将本技术变成临时桌子或凳子,只要将图2所示状态向左侧放倒,此时板B的支柱37、39和板A上的支柱38支撑在地上,板C和板D的面就可作为桌面或凳面了(见图3)。如将本技术变成床,如图4所示。只要将板C和板D从货架5上取下,并绕销杆48转动,尾板E绕销杆49转动,使板A、B、C、D和E处于同一平面,将板A和板D上的活动腿7、8打开,调整活动腿7、8和固定脚9、10的高度,使其全部支撑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临时用的床。如需变成躺椅,只要将活动腿7或活动腿8继续调高,使板D和板C或板A和板B相对地面倾斜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架、前后轮、货架以及手把13和鞍座12,其特征在于主架由前部2和后部3构成,前后部通过垂直设置的高脚合页4转动连接,高脚合页4距前后车轴的距离相等,在货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块能折叠的板,即板A、板B和板C板D,板A和板B转动连接,板C和板D转动连接,尾板E分别与板B和板C转动连接,板B固定在货架左侧和后车轴左端,板C悬挂在货架5右侧悬臂6上,在板A和板D上设有一个能伸缩的活动腿7和8,在板B和板C的后端设有一个能伸缩的固定腿9和10,在板A和板D的下外角上各设一轮子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架、前后轮、货架以及手把13和鞍座12,其特征在于主架由前部2和后部3构成,前后部通过垂直设置的高脚合页4转动连接,高脚合页4距前后车轴的距离相等,在货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块能折叠的板,即板A、板B和板C板D,板A和板B转动连接,板C和板D转动连接,尾板E分别与板B和板C转动连接,板B固定在货架左侧和后车轴左端,板C悬挂在货架5右侧悬臂6上,在板A和板D上设有一个能伸缩的活动腿7和8,在板B和板C的后端设有一个能伸缩的固定腿9和10,在板A和板D的下外角上各设一轮子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车前叉15的横梁14上固定一个夹子16,该夹子16有一夹头17,用于与后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板A和板D上设一夹子18和19,夹子18与主架后部3的梁20连接,夹子19与主架前部2的斜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能伸缩的固定腿9和10由板20、管21和杆22组成,杆22通过拨销23可在管21中移动和固定,板20连接两管21,起加强筋的作用,板20和管21都焊在板B和板C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高脚合页4末打开时,为防止主架前后部相对转动,用夹子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齐秋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