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明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4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套,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束套的本体系于管件末端直接制造,且该本体之纵向开口两侧端各设有二水平向外延伸的凸耳,可供二束紧头相应地分别设置于该二凸耳之外平面,使上述本体与该二束紧头连接面积增加,而使得结构更坚固。(*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束套,特别是指一种可于管件上直接加工制造,且结构坚固、束紧力高的改进的自行车束套。本专利技术人于台湾专利84207873号“自行车束套改良结构”一案中,已揭示一种于自行车束套的本体开口处两侧延伸出二凸耳与二束紧头焊接,并于该二凸耳开放端开口的内端面设置一止挡元件,使该束套束紧时,该二凸耳直接承受压力,将本体束合,而不会使二束紧头与该本体脱离,并且于束紧时螺丝锁紧施压的压力可以该止挡元件为支点将该束套确实锁紧。然而,该本体为能设置二凸耳,系以冲压成型制造,因此可预先冲压二适当凸耳,再于整圆时弯折成水平状的凸耳,但对一些只利用管件本身作为束套(例如有些自行车架的中管)的应用技术上,则须先将束紧头车制成一整体的圆杆后与该管体焊接,再以剖沟的方式将该圆杆与该管剖开,使该圆杆成为二束紧头,并对称地连接于该管的开口两侧端。而此种方式加工制成的束套不但耗时,且更须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处理剖沟所产生的毛边,不仅生产速度降低,且增加制造成本,显然不符合经济效益。再者,此种以剖沟制成的方式,因束紧头与管体之间的接合面积过小,而使接合力不足,常于螺丝锁紧施压至一定程度后,会因接合强度的不足及扭力过大(CNS标准锁紧扭力为167kg.cm,而此种束套的最大锁紧扭力约为150~160kgcm),而产生束紧头自该管体上脱落的情形,因此无法达到确实束紧的效果(CNS标准束紧力为施加800kg.cm之力,其连接管件不能产生位移,而此种束套的束紧力约为500~600kg.cm)。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该现有的以管件作为自行车束套结构的种种缺失,及能将第8407873“自行车束套改良结构”所为结构坚固与束紧力高的技术特点更广泛地应用于管件本身制成的束套上,经反复研究,而完成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管件上施工,且结构坚固、束紧力高的改进的自行车束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的改进的自行车束套。为实现上述诸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套,包括一可供连接管件穿入的本体,且该本体一侧具有一后向开口,及二束紧头,分别设于该本体的纵向开口二侧端上,及一止挡元件,设置于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相对应的端面间,并具有适当厚度,这样可使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的间隙缩小,于螺丝锁紧时该二束紧头的开放端相互接近一段距离后,使被该止挡元件止挡,而形成一支点,以改变该螺丝锁紧力作用方向;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系于管件末端直接制造,且该本体的纵向开口两侧端各设有二水平向外延伸的,并可供上述二束紧头对应的端面分别设置于其之外测平面的、且相互连接的凸耳,以使上述本体与上述二束紧头连接面积增加,而使得结构更坚固。其中所述的二凸耳系由管件冲剪加工方式再弯折而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坚固,制造容易,成本低,可于管件上直接加工。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用以揭示该本体的加工方式;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用以揭示应用于管件上的自行车束套实施构造;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视图,用以揭示应用于管件上的自行车束套实施构造;图4为本技术束紧头组的正视图,用心揭示该束紧头组的形状;图5为本技术的束紧头组的右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图中各符号分别表示为1-管件、10-管套、11-本体、12-第一束紧头、12a-第一束紧头、12b-第一束紧头、15-止挡元件、15a-止挡元件、15b-止挡元件、15c-止挡元件1、111-纵向开口、112-凸耳、12c-第一束紧头、13-第二束紧头、13b-第二束紧头、113-凸耳、121-凹口、131-凹口、20-连接管件。请参阅各图,本技术主要系于一管件1之未端制成一束套10,用以供连接管件20插入时,该束套10能有效地束紧该连接管件20。其中该束套10大致系由一本体11及第一、二束紧头12、13相互组合而成,并于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开放端端面间设置一止挡元件15,以使得螺丝将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锁紧束合时,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之开放端相互倾斜至一定程度后,该止挡元件15便可阻止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之开放端再继续相互靠近,并形成一支点,使得螺丝之锁紧力能集中作用于本体11,以使该束套10能够有效地束紧该连接管件20。如图2及图3所示,该本体11系于该管件1之末端以冲压之方式,将其表面冲制成一纵向开口111,该纵向开口111之两侧端各水平地向外弯折有二个凸耳112、113,用以供上述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相对应端面连接于该二凸耳112、113之外侧平面,使该本体11与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之连接面积增加,而更稳固地互接合。如图1,上述本体11之加工程序依先将该管件1之末端冲剪出具有该二凸耳112、113之该纵向开口111后,再将该二凸耳112、113向外折成水平形状,由于该二凸耳112、113与该本体11系一体成型,故该二凸耳112、113的强度极佳,在承受相当压力后,仍不致于与本体11断裂分离。如图4及图5所示,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相对应之端面上各设有一凹口121、131。该二凹口121、131系各由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与该本体11之连接端凹设,并与该本体11之纵轴方向相互平行延伸,用以容置上述二凸耳112、113,使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与该本体11连接时,同时将该二凹口121、131与该二凸耳112、113连接,以增加该本体11与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之接合面积及强度。由于本技术的本体11系以冲压加工方式形成该纵向开口111,并可弯折成二凸耳112、113,因此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亦采分离独立制造,便可于与该本体11焊接时,利用该二凸耳112、113作为定位,以便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能精确地连接于该本体11上,而不必以铣切的方式,将束紧头与本体共同地铣切出开口,故可省铣切开口的加工程序,同时避免铣切加工所产生的毛边,而省却事后修整毛边的工作,因而使制造时更容易、省时,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技术束套10不但因具有该二凸耳112、113的补强作用,使该本体11与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连接的面积增加,结构更坚固,同时于螺丝锁紧束合时,该止挡元件15的作用,可以改变螺丝的锁紧力作用方向,使其锁紧压力由原先以该本体11为支点将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开放端束合的力矩,因该止挡元件15之相互止挡,而成为一支点,使螺丝再锁紧施压时的作用力矩改变为将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与该本体11之连接端束合之力矩,并使该二凸耳112、113承受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束合之垂直压力,而不致因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的束合力矩过大致使该第一、第二束紧12、13与该本体11之连接处断裂脱离,故能有效地将该本体11之纵向开口111束合,使该束套10产生强大的束紧力。如图6所示,系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于该实施例中系可将原先分别由该第一、第二束紧头12、13之开放端延设之该二止挡元件15,改为单独由一侧的束紧头12a延设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套,包括一可供连接管件穿入的本体,且该本体一侧具有一后向开口,及二束紧头,分别设于该本体的纵向开口二侧端上,及一止挡元件,设置于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相对应的端面间,并具有适当厚度,这样可使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的间隙缩小,于螺丝锁紧时该二束紧头的开放端相互接近一段距离后,使被该止挡元件止挡,而形成一支点,以改变该螺丝锁紧力作用方向;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系于管件末端直接制造,且该本体的纵向开口两侧端各设有二水平向外延伸的,并可供上述二束紧头对应的端面分别设置于其之外测平面的、且相互连接的凸耳,以使上述本体与上述二束紧头连接面积增加,而使得结构更坚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束套,包括一可供连接管件穿入的本体,且该本体一侧具有一后向开口,及二束紧头,分别设于该本体的纵向开口二侧端上,及一止挡元件,设置于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相对应的端面间,并具有适当厚度,这样可使该二束紧头开放端的间隙缩小,于螺丝锁紧时该二束紧头的开放端相互接近一段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