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垃圾捕集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09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包括设有垃圾储存舱的船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船体的用于打捞水面漂浮垃圾的垃圾拾起装置及用于将打捞起的垃圾传送至垃圾储存舱的垃圾传送装置;所述垃圾拾起装置包括可自轴旋转的转筒及连接在转筒上并往外伸展的捕捞器,所述转筒从船体伸向水面并设有垃圾过孔;所述转筒旋转带动捕捞器转动并使得捕捞器提升起的水面垃圾从垃圾过孔进入垃圾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漂浮垃圾捕集船,垃圾依靠自重从垃圾过孔掉落至垃圾传送装置,由垃圾传送装置带到垃圾储存舱中,打捞方便、快捷,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打捞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或游客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直接把垃圾倒进江河湖泊里,某些工厂也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将工业垃圾排入水体,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而倒入水中的垃圾会跟随着水体一起流动或者下沉,为水体垃圾的清理工作带来了难题。现有的清除打捞工作多为人工打捞,不但耗费人力、打捞效率极低,而且作业危险性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需要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本技术的漂浮垃圾捕集船,包括设有垃圾储存舱的船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船体的用于打捞水面漂浮垃圾的垃圾拾起装置及用于将打捞起的垃圾传送至垃圾储存舱的垃圾传送装置;所述垃圾拾起装置包括可自轴旋转的转筒及连接在转筒上并往外伸展的捕捞器,所述转筒从船体伸向水面并设有垃圾过孔;所述转筒旋转带动捕捞器转动并使得捕捞器提升起的水面漂浮垃圾从垃圾过孔进入垃圾传送装置。进一步,所述垃圾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支架、传送转轴和传送带,所述传送支架固定于船体并且其一端位于垃圾储存舱、另一端位于转筒内,所述传送转轴分别设于传送支架的两端,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传送转轴上并随传送转轴的旋转而连续循环运动。进一步,所述转筒内位于传送带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垃圾与传送带底面接触的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船体上并与转筒配合连接。进一步,该打捞船设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垃圾拾起装置,并且所述转筒的伸出长度沿所述船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增大。进一步,所述捕捞器呈网格结构或者呈梭齿结构,该梭齿结构包括多个沿转筒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弧形齿;该打捞船设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垃圾拾起装置,并且所述弧形齿的间隔沿船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减小。进一步,所述垃圾拾起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转筒做旋转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垃圾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传送转轴做旋转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进一步,所述船体的船头处设有船头垃圾处理装置;所述船头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械手1、清扫组件I及用于驱动机械手I完成垃圾处理的第三动力机构;所述机械手I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1、大臂1、小臂I及手腕I,所述底座I安装在船头处,所述底座I与大臂I之间以转动副连接,所述大臂I与小臂I之间以移动副连接,所述小臂I与手腕I之间以转动副连接;所述清扫组件安装于手腕I。进一步,所述船体的船尾处设有船尾垃圾处理装置;所述船尾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械手I1、清扫组件II及用于驱动机械手II完成垃圾处理的第四动力机构;所述机械手II包括依次通过转动副连接的底座I1、大臂I1、小臂II及手腕II,所述清扫组件II安装于手腕II。进一步,该打捞船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采集水面上垃圾的位置信号的视觉传感器、用于控制第三动力机构的控制器I及用于控制四动力机构的控制器II,所述视觉传感器、控制器I和控制器II分别与处理器相连;视觉传感器采集水面上垃圾的位置信号并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控制器I和控制器II分别控制机械手I和机械手II的运动完成相应的垃圾打携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漂浮垃圾捕集船,转筒转动将水面的垃圾由捕捞器捞起,当拾起有垃圾的捕捞器继续转动时,垃圾依靠自重从垃圾过孔掉落至垃圾传送装置,由垃圾传送装置带到垃圾储存舱中,打捞方便、快捷,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捕捞器的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漂浮垃圾捕集船,包括设有垃圾储存舱12的船体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船体I的用于打捞水面漂浮垃圾的垃圾拾起装置21及用于将打捞起的垃圾传送至垃圾储存舱12的垃圾传送装置22 ;所述垃圾拾起装置21包括可自轴旋转的转筒211及连接在转筒211上并往外伸展的捕捞器212,所述转筒211从船体I伸向水面并设有垃圾过孔211a ;所述转筒211旋转带动捕捞器212转动并使得捕捞器212提升起的水面漂浮垃圾从垃圾过孔211a进入垃圾传送装置22 ;船体I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具有船头、船尾,船头优选呈锥形,以减小水流阻力;船体I上可设有发动机等动力部件,当然也可以是人力驱动或者直接依靠垃圾拾起装置21驱动;垃圾储存舱12用于存放打捞起的垃圾,除了垃圾储存舱12外,船体I还可以设置便于人工操作的操作舱11 ;垃圾拾起装置21可设在船体I的合适位置,只要能实现其打捞功能即可,垃圾拾起装置21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而设;垃圾传送装置22可采用皮带传送结构或者其它能实现这一功能的结构,垃圾传送装置22优选与垃圾拾起装置21 —一对应;转筒211呈圆筒状,其与船体I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能够实现自轴旋转,至于其旋转的动力源,既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电力;捕捞器212连接在转筒211上并往外伸展,使转筒211形成可旋抓的结构,实现垃圾的打捞;捕捞器2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垃圾过孔211a优选为设在两个捕捞器212之间的矩形孔,利于不同种类的垃圾通过;转筒211转动将水面的垃圾由捕捞器212捞起,当拾起有垃圾的捕捞器212继续转动时,垃圾依靠自重从垃圾过孔21 Ia掉落至垃圾传送装置22,由垃圾传送装置22带到垃圾储存舱12中,打捞方便、快捷,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传送装置22包括传送支架221、传送转轴222和传送带223,所述传送支架221固定于船体I并且其一端位于垃圾储存舱12、另一端位于转筒211内,所述传送转轴222分别设于传送支架221的两端,所述传送带223套接在两传送转轴222上并随传送转轴222的旋转而连续循环运动;传送支架221固定在船体I上作为垃圾传送装置22的结构骨架,其上设有与传送转轴222配合连接的结构;传送带223部分伸入转筒211内,其长度方向与转筒211轴向一致;传送转轴222可为辊筒状,位于垃圾储存舱12处的传送转轴222为主动轴,位于转筒211内的传送转轴222为从动轴,至于主动轴旋转的动力源,既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电力;垃圾从垃圾过孔211a掉落至传送带223,依靠摩擦力,循环运动的传送带223将垃圾带到垃圾储存舱12中;此外,传送带223上可设置若干透水孔,避免将水带到垃圾储存舱12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筒211内位于传送带223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垃圾与传送带223底面接触的挡板23,所述挡板2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包括设有垃圾储存舱的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船体的用于打捞水面漂浮垃圾的垃圾拾起装置及用于将打捞起的垃圾传送至垃圾储存舱的垃圾传送装置;所述垃圾拾起装置包括可自轴旋转的转筒及连接在转筒上并往外伸展的捕捞器,所述转筒从船体伸向水面并设有垃圾过孔;所述转筒旋转带动捕捞器转动并使得捕捞器提升起的水面漂浮垃圾从垃圾过孔进入垃圾传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天洪蒋海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