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20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扫描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一资料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一重叠区域;以及一主动层,位于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之间,且该主动层与该资料线、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二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重叠区域位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且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资料线与该主动层,其中,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该扫描线的一边缘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一长度;于该第二重叠区域中,该主动层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通过改变源极的面积、大小及形状以减少寄生电容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装置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液晶显示设备。特别是,液晶显示设备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凡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设备,大多数均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以目前常见的液晶显示设备,主要是将一液晶层夹至于两电极之间,并利用电压控制液晶层间液晶分子的倾倒,以使液晶面板下方设置的背光模块所发出的光可穿透或不穿透液晶层,而达到显示的目的。此外,并通过像素定义,而达到呈现不同颜色的目的。即便现今液晶显示设备发展技术已渐趋成熟,然而,各家厂商仍致力于发展具有更高显示质量的显示设备,以满足消费者对显示质量的要求,由此,目前仍需发展一种提升显示质量的显示设备,期盼带给消费者更稳定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改变源极的面积、大小及形状,而能减少资料线与扫描线重叠区域间的寄生电容。本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扫描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一资料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一重叠区域;以及一主动层,位于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之间,且该主动层与该资料线、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二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重叠区域位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且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资料线与该主动层,其中,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该扫描线的一边缘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一长度;于该第二重叠区域中,该主动层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重叠区域包括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一凹缘,其中该第一边缘为该第一重叠区域中该扫描线的该边缘,且该第一凹缘的一端点与该第一边缘的一端点连接。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重叠区域还包括一第二凹缘,其中该第一边缘的两端点分别与该第一凹缘及该第二凹缘的一端点连接,且该第一凹缘与该第二凹缘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一漏极,且与该资料线相距一预定距离以定义一通道区;其中,该第一凹缘相对于该第二凹缘邻近于该漏极;且该资料线具有一第一资料线边缘及一与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对的一第二资料线边缘,且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对于该第二资料线边缘邻近于该漏极;其中,该第一凹缘具有一第一端点,为该扫描线与该资料线的交点,且以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的最外缘沿与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垂直的切线作为一第一基线,该第一端点与该第一基线间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二凹缘具有一第三端点,为该扫描线与该资料线的交点,且以该第二资料线边缘的最外缘沿与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垂直的切线作为一第二基线,该第三端点与该第二基线间有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一漏极,设置于该扫描在线,且与该资料线相距一预定距离以定义一通道区;其中该第一重叠区域具有一第二边缘、一第一凹缘及一第三凹缘,其中该第二边缘为该第一重叠区域中该资料线的边缘,且该第二边缘相对邻近该漏极,其中该第二边缘的两端点分别与该第一凹缘及该第三凹缘的一端点连接,且该第一凹缘与该第三凹缘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一扫描线边缘,该资料线具有一第一资料线边缘,该主动层具有一与该第一扫描线边缘相对邻近的第一主动层边缘及一与该第一主动层边缘相对的一第二主动层边缘,其中该第一扫描线边缘与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交于一第五端点,该第一主动层边缘与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交于一第六端点,该第二主动层边缘与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交于一第二端点;且其中该第五端点与该第六端点的联机与该第二端点与该第六端点的联机相交并夹设一角度,该角度不为180度。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资料线还具有一与该第一资料线边缘相对的一第二资料线边缘,其中该第二资料线边缘与该第一扫描线边缘相交于一第七端点,该第二资料线边缘与该第一主动层边缘相交于一第八端点,且该第五端点与该第六端点的联机与该资料线的实质延伸方向上的夹角是小于该第七端点与该第八端点的联机与该资料线的实质延伸方向上的夹角。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与该资料线延伸方向实质相同。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重叠区域外的该资料线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三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三长度。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多条扫描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多条资料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分别与所述扫描线相交;以及多个子像素单元,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扫描线及所述资料线间,其中每一该子像素单元中分别设有一薄膜晶体管单元,包括一源极与一漏极,其中该源极与该资料线电性连接,而该漏极设置于该扫描在线;其中,于两相邻的子像素单元中,该漏极与其所对应子像素单元的该源极间的距离小于该漏极与其相邻子像素单元的该源极间的距离。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通孔具有一非正圆形轮廓。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由该资料线朝该第一基板方向观之,该通孔具有一类椭圆形外型,且该类椭圆形外型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该长轴是与该资料线实质延伸方向间夹角为O至10度。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该长轴是与该资料线实质延伸方向平行。于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通过改变源极的面积、大小及形状,而能减少资料线与扫描线重叠区域间的寄生电容。此外,通过将重叠区域设计成具有至少一凹缘,而可使资料线更加配合像素电极设计,而使得液晶旋转角度一致,提升液晶层的光学表现。再者,通过将通道区的距离缩减,更能提升薄膜晶体管的电性表现。【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薄膜晶体管上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设备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是为本实施例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视图,如图2所示,是为图1中剖线QQ’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2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11 ;一扫描线12,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一资料线151,位于第一基板11上,且资料线151与扫描线12具有一第一重叠区域A ;—主动层14,位于资料线151与扫描线12之间,且主动层14与资料线151、扫描线12具有一第二重叠区域B,其中该第二重叠区域B位于该第一重叠区域A中且具有一通孔150。于本实施例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制备过程中,首先,于第一基板11上形成一包括扫描线12(于此,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扫描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一资料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一重叠区域;以及一主动层,位于该资料线与该扫描线之间,且该主动层与该资料线、该扫描线具有一第二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二重叠区域位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且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资料线与该主动层,其中,于该第一重叠区域中,该扫描线的一边缘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一长度;于该第二重叠区域中,该主动层于平行该扫描线实质延伸方向上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翊菱卓暐清朱夏青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