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灯守专利>正文

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19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它包括前车架、前轮、后车架、后轮、主动轮、被动轮、座垫杆,其前车架上延伸一枢接部,后车架也延伸一枢接部,前车架位于枢接部一侧处设有一嵌制部,后车架枢接部处设有一与所述前车架的嵌制部相配和的卡制装置。该载具前、后车架可相对折合、并且其具有收折操作简便容易、结构简化、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习用的可折叠式移动载具结构有很多种形态,一般都是将可相对折叠的构件以枢接的方式连接,再直接于两相对构件的枢接处穿锁螺栓,藉螺栓锁固而使两相对应构件固定,而螺栓松开则使该两相对构件成可折叠状态。目前已有的可折叠式载具均无较佳设计结构。一方面相对应构件枢接处完全以穿锁螺栓方式锁固,造成拆装上的不便并且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折叠的方式较为复杂,或折叠的方向不佳造成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折叠操作上较为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折操作简便容易、结构简化、成本低的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其前车架顶端设有把手,底端设有前轮,后车架上设有主动轮、座垫杆与后轮,其中,主动轮连设有踏板,座垫杆顶端设有座垫,后轮轴心处设有被动轮,且于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套设连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延伸一枢接部,后车架也延伸一枢接部,并于前车架位于枢接部一侧处设一嵌制部,于后车架枢接部处设一与所述前车架的嵌制部相配和的卡制装置,所述卡制装置包括导杆、移动块、推杆、推座、支撑架,所述导杆固设于后车架上,所述移动块通过一长孔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其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座连接,所述支撑杆枢接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推座固设于所述支撑杆轴杆的偏心处。所述的前车架的嵌制部可为一凹槽,移动块的端部可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的座垫杆与后车架呈枢接状态,并于座垫杆与后车架枢接处的同一侧设锁合装置。所述的锁合装置可为于座垫杆上枢设一扳柄,该扳柄上枢设一扣环,并配合于后车架上设一与扣环相配的钩部。所述的锁合装置也可为于后车架上设一具有螺孔的座部,并于座垫杆上设一与所述座部的螺孔相对合的螺孔,一螺栓穿设于所述螺孔中。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设计方案,使得该载具前、后车架可相对折合、并且其具有收折操作简便容易、结构简化、成本低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后车架折合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折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座垫杆与后车架的锁合结构锁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座垫杆与后车架的锁合结构折合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座垫杆与后车架的另种锁合结构折合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座垫杆与后车架的另种锁合结构锁合状态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有前车架10与后车架20,其前车架10顶端设有把手11,底端设有前轮12,后车架20上设有主动轮21、座垫杆30与后轮40,其中,主动论21连设有蹋板22,座垫杆30顶端设有座垫31,后轮40轴心处设有被动轮41,且于主动轮21与被动轮41之间套设连动带42。使用者坐于座垫31上,手握把手11,脚踩蹋板22,可使主动轮21连动被动轮41转动,进而使前、后轮12、40移动。所述前车架10上沿伸一枢接部13,后车架上也沿伸一枢接部23,使前、后车架10、20以枢接部13、23相互枢接。其枢接结构为于前车架10位于枢接部13一侧处设一嵌制部,该嵌制部可为一凹槽14,于后车架20枢接部处设一与前车架10的凹槽14相配的卡制装置。该卡制装置为于后车架20上固设导杆24,并以一移动块25的长孔250套于该导杆24上,使该移动块25可沿着导杆24移动,且该移动块25上连接一推杆26的一端,该推杆26另端连接一推座27,藉推座27、经推杆26而连动移动块25,其中,推座27可固设于支撑架28的轴杆280的偏心处,该支撑架28以轴杆280枢设于后车架20上,该支撑架28于轴杆280两端弯折沿伸有支杆281,当将支杆281底端抵于地面时,该支撑架28便可适当支撑整个载具。推杆26上套设弹簧29,使弹簧29一端顶抵移动块25,另端顶抵推杆26的卡缘260。另外,嵌制部与枢接部13转折处连接一补强片15,一方面藉以补强该处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该补强片15的倾斜面具导引作用,在前车架10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图面所示观察位置为依据)时可将移动块25顺利导引而嵌入嵌制部,即凹槽14。如图1、3所示,本技术支撑架28的支杆281呈水平延伸(即前、后轮12、40立于地面呈可载动状态)时,其推座27便呈水平状而将推杆26推向前车架10,而推杆26则会将移动块25推向前车架10,因移动块25以长孔250套于导杆24,故移动块25可沿着导杆24而朝前车架10移动,进而以移动块25端部嵌入前车架10的凹槽14中,这样即可使前、后车架10、20固定而呈不可相对转动的状态,使用者便可正常骑乘。如图2所示,本技术支撑架28的支杆281呈铅垂延伸(即支撑架28将载具撑起)时,其推座27呈略微朝上的状态而将推杆26后拉,其推杆26便会将移动块25拉向后车架20,故移动块25又沿着导杆24而朝后车架20移动,进而使移动块25端部脱离前车架10的凹槽14,这样即可使前、后车架10、20呈可相对转动的状态,使用者便可将前、后车架10、20折呈如图4所示状态。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可将座垫杆30与后车架20设计成枢接状态,即座热杆30底端设枢接部32,而后车架20亦设枢接部200,藉两者的枢接部32、200而使座热杆30与后车架20呈枢接连结,并使座垫杆30可折于后车架20侧边。座垫杆30与后车架20枢接处的同一侧设有锁合结构,其中,该锁合结构可为于座垫杆30上枢设一扳柄33,该扳柄33上枢设有一扣环34,并配合于后车架20上设一钩部201,扣环34可套钩于钩部201,扳动扳柄33可使扣环34扣固于钩部201,这样即可使座垫杆30与后车架20固定。所述锁合结构还可为如图7、图8所示的结构,于后车架20上设一具螺孔203的座部202,并于该座部202的螺孔203中穿设螺栓204,并配合于座垫杆30上设一与座部202的螺孔203相对合的螺孔300,靠螺栓204穿固于螺孔203、300中即可使座垫杆30与后车架2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其前车架顶端设有把手,底端设有前轮,后车架上设有主动轮、座垫杆与后轮,其中,主动轮连设有踏板,座垫杆顶端设有座垫,后轮轴心处设有被动轮,且于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套设连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延伸一枢接部,后车架也延伸一枢接部,并于前车架位于枢接部一侧处设一嵌制部,于后车架枢接部处设一与所述前车架的嵌制部相配和的卡制装置,所述卡制装置包括导杆、移动块、推杆、推座、支撑架,所述导杆固设于后车架上,所述移动块通过一长孔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其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座连接,所述支撑杆枢接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推座固设于所述支撑杆轴杆的偏心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携带式移动载具,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其前车架顶端设有把手,底端设有前轮,后车架上设有主动轮、座垫杆与后轮,其中,主动轮连设有踏板,座垫杆顶端设有座垫,后轮轴心处设有被动轮,且于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套设连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延伸一枢接部,后车架也延伸一枢接部,并于前车架位于枢接部一侧处设一嵌制部,于后车架枢接部处设一与所述前车架的嵌制部相配和的卡制装置,所述卡制装置包括导杆、移动块、推杆、推座、支撑架,所述导杆固设于后车架上,所述移动块通过一长孔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其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座连接,所述支撑杆枢接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推座固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灯守
申请(专利权)人:张灯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