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4939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该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组,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口;所述电池组包括进风板、电池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及电池单元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进风板之间,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电池单元间隔设置,所述进风板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散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将气体通入电池单元之间的散热单元有效的解决电池单元发热温度高,存储电能时达到即刻恒温的效果,减少电流运行故障因素,有效保障电源的安全性,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具体的是一种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是用来做动力的电池主要分为铅酸动力电池与锂电池两种,由于铅酸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自然放电率高实际电能利用低造成能源浪费,质量重体积大等多方面原因已经逐渐退出市场;动力锂电池不含重金属不会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放电低有效提高电能的使用率,质量和体积都得到有效控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新能源利用时间较短,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的技术难题未能解决,电池在发动机开启和行驶过程中将电能转换成动能,依靠电流控制器调制强弱来控制行驶速度,电池内离子不断活动将存储电池不断输出从而产生多余热能时高时低,大量的仍能若不能及时排放导致电池损坏内部结构失去功能影响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发生爆炸危害人生安全。现有的动力锂电池,基本都是使用PVC塑料支架将每个电池单元以串联并联的形式按照所需要的电压及电流进行加工制作,在通过充放电保护线路板保护在充放电过程中过量导致电池损坏或爆炸的风险,最后将充电路与放电线路导出经过PVC绝缘膜热缩密封包装制作而成。但是电池在发动机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解决发热提高的温度,只能依靠热传递的方法局部散热,从而电池因散热不均严重损坏电池单元发生电路发生爆炸,就算轻微故障也会使锂电池组逐步丧失离子活动功能影响电池寿命。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动力锂电池在发动机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解决发热提高的温度,只能依靠热传递的方法局部散热,从而电池因散热不均严重损坏电池单元发生电路发生爆炸,或也会使锂电池组逐步丧失离子活动功能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该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组,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口 ;所述电池组包括进风板、电池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及电池单元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进风板之间,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电池单元间隔设置,所述进风板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散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孔。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体及端盖,所述散热体内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所述进风板的通孔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进风板连通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其中,所述进风口连通有冷气设备。其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与所述进风板间隔设置的排风板,所述散热单元及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排风板与所述进风板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板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孔。其中,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电池单元设置的排风扇,所述散热体内设置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排风通道一端与所述排风板的通孔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排风板连通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排风口连通。其中,所述排风口连通有排风设备。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电池单元连接的充电接口。其中,所述散热单元的横截面呈菱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中电池组包括进风板、电池单元及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及电池单元均设置于相邻的进风板之间,散热单元与电池单元间隔设置,进风板与进风口连通,进风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散热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孔。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将气体通入电池单元之间的散热单元有效的解决电池单元发热温度高,存储电能时达到即刻恒温的效果,减少电流运行故障因素,有效保障电源的安全性,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的电池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的电池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的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排风口 ;3:进风口 ;4:电池组;5:充电接口 ;6:排风板;7:散热组;8:进风板;9:排风管;10:进风管;11:通孔;12:电池单兀;13:散热单兀;14:端盖;15: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包括:壳体I,设置于壳体I内的电池组4,及设置于壳体I上的进风口 3 ;所述电池组4包括进风板8、电池单元12及散热单元13,所述散热单元13及电池单元12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进风板8之间,所述散热单元13及电池单元12组成散热组7,散热组7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进风板8之间。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13及电池单元12设置于进风板8的上方。所述散热单元13与所述电池单元12间隔设置,所述进风板8与所述进风口 3连通,所述进风板8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散热单元13对应设置的通孔11。气体能从进风板8的通孔11进入散热单元13内对电池单元12进行散热。所述进风口 3连通有气体,本实施例中进风口 3连通有智能制冷的冷气设备。空气通过冷气设备将空气制冷压缩通过管道送到散热单元13内由下而上将整个电池单元12上热能渗透空气。本技术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组(4),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进风口(3);所述电池组(4)包括进风板(8)、电池单元(12)及散热单元(13),所述散热单元(13)及电池单元(12)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进风板(8)之间,所述散热单元(13)与所述电池单元(12)间隔设置,所述进风板(8)与所述进风口(3)连通,所述进风板(8)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散热单元(13)对应设置的通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家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域恒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