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护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850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充气内腔和一与所述充气内腔单向导通的进气口;所述装置本体充气后形成一包角结构,所述包角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护角面、一第二护角面和一底面,所述底面呈三角形。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防护稳定性强、使用便捷、收纳空间小、便于运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充气护角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物流过程中,最大的货损因素是来自货物之间的碰撞及搬运时的跌落和抛掷。充气袋可以有效地对货物提供贴身的缓冲保护,吸收震动和冲击,保护货物免于在物流中损坏,效果明显好于其它缓冲材料。现有的充气包装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空气容器22和单向阀24、一导向通道21以及一进气口 25。来自进气口 25的空气经空气通道21和单向阀24供给空气容器22。充气包装装置20由两层热塑性薄膜构成,薄膜在结合区域23a结合在一起。每个空气容器22设置一单向阀24。由于各个空气容器彼此独立,增强了可靠性。即使其中一个空气容器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气体泄漏,由于相应的单向阀的作用,气体的空气容器仍然膨胀,充气包装装置仍能作为冲击吸收体用于包装产品。但在一些产品中,比如家具、易碎大件等具有角部结构的产品,更需要为产品提供优质、可靠的缓冲保护,尤其是角、棱面,现有的装置方案不能理想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即便能解决,成本也会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防护稳定性强、使用便捷、收纳空间小、便于运输的优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充气内腔和一与所述充气内腔单向导通的进气口 ;所述装置本体充气后形成一包角结构,所述包角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护角面、一第二护角面和一底面,所述底面呈三角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展开时呈矩形,且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一第一折叠线和一第二折叠线;所述第一折叠线和所述第二折叠线分别垂直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边并将所述装置本体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割为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和一第三区域;所述装置本体充气后,所述第二区域宽度与长度相等。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置本体沿所述第二区域的一对角线折叠,所述第一区域远离该对角线的一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区域远离该对角线的一第二侧边重合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折叠后形成所述底面;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护角面,所述第三区域形成所述第二护角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一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折叠线与所述对角线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折叠线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折叠线。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二折叠线和/或所述第三折叠线由多个热封点形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气内腔包括一导向管腔和复数个平行设置的充气管腔,每一所述充气管腔的顶部设置一单向阀,每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导向管腔连通,所述导向管腔连接所述进气口。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充气内腔的采用使得本技术充气后能够获得更好的缓冲功能;而充气形成包角结构后,本技术能够更好地对产品的角和棱面进行保护。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用于将装置本体分割为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和一第三区域,使得充气后的装置本体能够沿着折线形成包角结构,并形成第一护角面、第二护角面和底面。如此可快速便捷地折叠形成包角结构,并能对充气后的装置实现最大程度的材料利用。所述装置本体沿所述第二区域的一对角线折叠,形成所述底面;所述第一区域远离该对角线的一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区域远离该对角线的一第二侧边重合连接,使得装置本体充气后能够快速并自动地形成所述包角结构并定型。第三折叠线使得充气成型后的装置的三角形底面更易成型,并提高了成型后的底面的平整度和结构稳定度。第三折叠线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折叠线为第二区域的折叠提供了厚度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底面成型后的平整度和结构稳定度,提高底面的定型效果。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二折叠线和/或所述第三折叠线由多个热封点形成,从而在形成折叠线的同时,保证了装置内部气体的可流动性,使得充气后的装置更容易成型和定型,且在折叠或负压使用时,内部的气压能够分布地更为均匀,防止局部受压过重,引起的局部受压变形或破损。一导向管腔和复数个平行设置的充气管腔,每一所述充气管腔的顶部设置一单向阀的结构,使得充气管腔内充入的气体相互独立,即使当有一个充气管腔破损时,只会泄漏出该破损充气管腔的气体,其他充气管腔内的气体仍然被封闭在对应的充气管腔内不会漏出,从而使得装置仍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正常的工作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充气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充气护角装置的折叠后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充气护角装置平铺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充气护角装置沿第三折叠线对折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充气护角装置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重合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I,装置本体I包括充气内腔和一与充气内腔单向导通的进气口 ;装置本体I充气后形成一包角结构,包角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护角面11、一第二护角面12和一底面13,底面13呈三角形。充气内腔的采用使得本技术充气后能够获得更好的缓冲功能;而充气形成包角结构后,本技术能够更好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护角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充气内腔和一与所述充气内腔单向导通的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充气后形成一包角结构,所述包角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护角面、一第二护角面和一底面,所述底面呈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会平周珺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纳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