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31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餐饮食品制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包括承置面坯的模框、用于冷却液体的制冷装置以及将冷却后的液体输送入通道的驱动机构。模框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模框的周缘上设置有供液体循环流动的通道,通道具有入口以及出口,驱动机构与通道的出、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框转角的横截面为弧形,可避免面坯会卡在转角上,解决了切削的面条不完整的问题。同时,模框的周缘上设置有通道,通道内具有循环流动已被冷却的液体,可不断地给模框内的面坯制冷。解决了削面过程中面坯保质、保鲜的问题,减少了食材的浪费,实现了面条品质标准化以及烹饪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餐饮食品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科学性更加重视,面食因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和易于消化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面食的品种和做法很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普遍。刀削面以其中厚边薄、其中部筋道、边缘滑嫩的独特的风味,深受全国各地及外国人的喜爱。经对现在市场上刀削面机器人调研和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的刀削面机器人面坯等待工作时(即机器人处于一个长短不确定的等待时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为了保鲜,需要卸下面坯存放到冰箱中,当再次进行切面工作时,则需要准备较长时间。若不卸下面坯,面坯又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中,容易产生发酵变质,影响刀削面品质,浪费食材。此外,现有的用于承放面坯的模框的转角设计不合理,模框转角处的面坯可能会卡在转角上,导致切削的面条不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刀削面机器人的面坯供给装置在等待时不卸下面坯而容易产生发酵变质,影响刀削面品质,浪费食材的冋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包括承置面坯的模框,所述模框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模框的周缘设置有供液体循环流动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入口以及出口;所述托面手框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液体的制冷装置以及将冷却后的液体输送入所述通道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通道的出、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托面手框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液体的储液箱以及用于流通制冷剂的金属管,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所述金属管内部容置有制冷剂,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压缩机、节流装置连通,并穿过所述冷凝器以及储液箱,所述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节流装置内用于通过制冷剂管道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入口与出口通过一隔板隔开。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从环绕所述模框的周缘。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上下间隔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通道分隔成上下依次设置的单元通道,上下相邻的两单元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最上方或最下方的单元通道上,所述通道的出口设置于最下方或最上方的单元通道上。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流通孔,上下相邻的两单元通道通过所述流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模框具有内壁以及外壁,所述内、外壁隔空设置,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内、外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泵。进一步地,所述模框转角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托面手框还包括保冷罩,所述保冷罩与所述模框分离,且可箍套在所述模框的外侧表面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模框的周缘设置有通道,通道内具有循环流动的液体,该液体已被制冷装置冷却,可不断地给模框内的面坯制冷。彻底解决了削面过程中面坯保质、保鲜的问题,减少了食材的浪费,实现了面条品质标准化以及烹饪标准化。【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的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机器人的右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模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模框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该托面手框固定在机器人本体I上,其包括用于承置面坯的模框2、用于提供冷却液体(图中未示出)的制冷装置3、用于容置液体的储液箱4、驱动机构以及金属管(图中未示出)。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泵5,制冷装置3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以及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金属管优选传热性能优良的铜管,其内部容置有制冷剂。为了使气压减小,以便于制冷剂液化,金属管的内径大于节流装置内用于通过制冷剂管道的内径。金属管与压缩机31、节流装置连通,并穿过冷凝器31以及储液箱4,以实现与冷凝器32以及储液箱4的热交换。模框2的周缘设置有供液体循环流动的通道21,泵5用于将储液箱4内的冷却后的液体输送入通道21中。通道21具有入口 211以及出口 212,通道21的入口 211位于出口 212的上方或下方,入口 211与出口 212通过一隔板214隔开,于本实施例中,入口 211位于出口 212的下方,通道21从环绕在模框2的周缘上,泵5与通道21的出、入口 211、212连通。储液箱4内的液体在泵5的驱动下,从通道21的入口 211进入通道21,然后再从通道21的出口 212流出,并流回储液箱4中。具体地,模框2具有内壁22以及外壁23,内、外壁22、23隔空设置,通道21设置于内、外壁22、23之间,为了加强模框2整体的结构强度,通道21内设置有上下间隔的加强板215,加强板215将通道21分隔成上下依次设置的单元通道213,加强板215上开设有流通孔2151,上下相邻的两单元通道213通过流通孔2151相连通。通道21的入口 211设置于最下方的单元通道213上,通道21的出口 212设置于最上方的单元通道213上,液体从通道21的入口 211往上流,依次通过各单元通道213后,从通道21的出口 213流出(液体的流向请参见图3、图4中的箭头方向)。本技术的入口 211与出口 212位置的上、下关系并无限制,无论入口 211位于出口 212的下方或上方,甚至入口 211与出口 212同一水平位置均能实现液体在通道21内循环流动,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给面坯制冷的过程如下:压缩机31工作时将位于金属管内的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32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过节流装置(选用毛细管或节流阀),进入储液箱4,因为伸入储液箱4中的金属管的内径大于节流装置内管道的内径,所以制冷剂从节流装置到达储液箱4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储液箱4中的液体就会变冷。冷却后的液体在泵5的驱动下,进入通道21,并从下往上地从模框2的内壁22上经过,在此过程中低温的液体可与模框2内的面坯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面坯制冷的目的。液体从通道21出来后,温度升高,并流回储液箱4,储液箱4内的金属管继续给液体制冷,制冷后的液体再次在泵5的驱动下进入通道21,从而实现对面坯的循环制冷。可见,本实施例的托面手框解决了削面过程中面坯保质、保鲜的问题,减少了食材的浪费,实现了面条品质标准化以及烹饪标准化。进一步地,模框2转角2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本实施例中的模框2具有四个转角24,各个转角24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形,在切削面条的过程中,面条不会卡在转角24内,切削的面条完整。为了防止冷却的液体被外界温度影响,托面手框还包括保冷罩6,保冷罩6与模框2分离,在需要保温时,操作人员可快捷地将保冷罩6箍套在模框2的外侧表面上,在不需要保温时,操作人员也可快捷地将保冷罩6从模框2上脱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削面机器人托面手框,包括承置面坯的模框,所述模框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的周缘设置有供液体循环流动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入口以及出口;所述托面手框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液体的制冷装置以及将冷却后的液体输送入所述通道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通道的出、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吴美焕宫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爱她他智能餐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