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3844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内设有多个装药袋,煎煮罐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所述煎煮罐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底部设有出液管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将其分隔为混合室和冷却室,所述混合室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冷却室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所述盘形散热管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外部并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统一浸泡,然后按先后顺序放入煎煮,并能将多次药液混合均匀,且便于冷却,能及时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药煎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煎煮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即为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既能治病,还能调理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越来越受到都是人的青睐。但是中药是需要煎煮才能服用的,而中药的煎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中药的煎煮关乎于是否能将中药的药性全部煎煮出来。现有的中药煎煮器,大多都只能控制煎煮的温度或煎煮的时间,使得其功能单一,在煎煮过程中,不能将中药的药性全部煎煮出来,而且不具备药液和药渣的分离,不能快速的进行二次煎煮和有效的将所煮药液混合,不能充分的发挥其药效,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工进行控制,使得中药的煎煮变得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充分煎煮,发挥中药的全部药性,且方便人们煎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内设有多个由纱布制成的装药袋,煎煮罐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所述煎煮罐的一侧为透明的观察窗,所述煎煮罐的上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壳、冷凝管和集液槽,所述冷凝壳盖于煎煮罐顶部,冷凝管和集液槽为环形,设于冷凝壳的内壁,所述冷凝管位于集液槽的正上方,集液槽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底部设有出液管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将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上部为混合室,下部为冷却室,所述混合室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出液管的出口位于混合室的顶部,所述冷却室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所述盘形散热管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外部并设有阀门。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板的控制端位于煎煮罐外壁。作为优选,所述煎煮罐上设有定时器和温度显示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统一浸泡,然后按先后顺序放入煎煮,能将挥发的蒸汽冷凝回收,便于将几次熬制的药液混合,使得药液药性混合均匀,且便于冷却,能及时服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煎煮罐;2、装药袋;3、放置板;4、观察窗;5、进水口 ;6、冷凝壳;7、冷凝管;8、集液槽;9、管道;10、出液管;11、第一过滤网;12、隔板;13、混合室;14、冷却室;15、第二过滤网;16、盘形散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煎煮罐I,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I内设有多个由纱布制成的装药袋2,煎煮罐I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3,所述放置板3的控制端位于煎煮罐I外壁,所述煎煮罐I的一侧为透明的观察窗4,所述煎煮罐I的上部设有进水口 5,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壳6、冷凝管7和集液槽8,所述冷凝壳6盖于煎煮罐I顶部,冷凝管7和集液槽8为环形,设于冷凝壳6的内壁,所述冷凝管7位于集液槽8的正上方,集液槽8的一端通过管道9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I底部设有出液管10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10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11,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12将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上部为混合室13,下部为冷却室14,所述混合室13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5,出液管10的出口位于混合室13的顶部,所述冷却室14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16,所述盘形散热管16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16的一端与混合室13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14外部并设有阀门。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其中上述煎煮罐I上设有定时器和温度显示器。本技术煎煮过程:先将同种类的中药材装入同一个装药袋2中,然后将所有装药袋2放入煎煮罐I内,从进水口 5加水浸泡,浸泡后,将需要先熬制的中药的装药袋2放置在煎煮罐I中,其余装药袋2通过内部放置板3放置,盖上冷凝回收装置,开始熬制,熬制到一定时间后,加入其他装药袋2,通过煎煮罐I外壁放置板3的控制端,控制放置板3倾斜将装药袋2倒入煎煮罐I中,继续熬制,第一次熬制结束后,打开出液管10,将药液放入混合室13中,然后又从进水口 5加水,进行第二次熬制和第三次熬制,三次熬制的药液均放入混合室13内,冷凝回收装置冷凝后的药液也流入混合室13内于药液混合,充分混合后,从盘形散热管16放出,药液经过盘形散热管16的同时通过冷却室14经冷却水冷却,放出后即可食用,非常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统一浸泡,然后按先后顺序放入煎煮,能将挥发的蒸汽冷凝回收,便于将几次熬制的药液混合,使得药液药性混合均匀,且便于冷却,能及时服用。【主权项】1.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I)内设有多个由纱布制成的装药袋(2),煎煮罐(I)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3),所述煎煮罐(I)的一侧为透明的观察窗(4),所述煎煮罐(I)的上部设有进水口(5),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壳出)、冷凝管(7)和集液槽(8),所述冷凝壳(6)盖于煎煮罐⑴顶部,冷凝管(7)和集液槽⑶为环形,设于冷凝壳(6)的内壁,所述冷凝管(7)位于集液槽(8)的正上方,集液槽(8)的一端通过管道(9)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I)底部设有出液管(10)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10)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11),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12)将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上部为混合室(13),下部为冷却室(14),所述混合室(13)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5),出液管(10)的出口位于混合室(13)的顶部,所述冷却室(14)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16),所述盘形散热管(16)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16)的一端与混合室(13)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14)外部并设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的控制端位于煎煮罐(I)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罐(I)上设有定时器和温度显示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内设有多个装药袋,煎煮罐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所述煎煮罐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底部设有出液管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将其分隔为混合室和冷却室,所述混合室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冷却室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所述盘形散热管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外部并设有阀门。本技术能统一浸泡,然后按先后顺序放入煎煮,并能将多次药液混合均匀,且便于冷却,能及时服用。【IPC分类】A61J3-00【公开号】CN204521605【申请号】CN201520189013【专利技术人】喻朝辉 【申请人】四川泰乐制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冷却罐,所述煎煮罐(1)内设有多个由纱布制成的装药袋(2),煎煮罐(1)内壁上部设有活动的放置板(3),所述煎煮罐(1)的一侧为透明的观察窗(4),所述煎煮罐(1)的上部设有进水口(5),顶部设有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壳(6)、冷凝管(7)和集液槽(8),所述冷凝壳(6)盖于煎煮罐(1)顶部,冷凝管(7)和集液槽(8)为环形,设于冷凝壳(6)的内壁,所述冷凝管(7)位于集液槽(8)的正上方,集液槽(8)的一端通过管道(9)与混合冷却罐连通,所述煎煮罐(1)底部设有出液管(10)与混合冷却罐连通,出液管(10)进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11),所述混合冷却罐中部设有密封的隔板(12)将其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上部为混合室(13),下部为冷却室(14),所述混合室(13)上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5),出液管(10)的出口位于混合室(13)的顶部,所述冷却室(14)内设有冷却水和盘形散热管(16),所述盘形散热管(16)内部中空,盘形散热管(16)的一端与混合室(13)连通,另一端位于冷却室(14)外部并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泰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