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49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设有主冲头的上模,下模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上的下垫板、设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和退料芯,镶件和退料芯嵌设于凹模内,凹模、镶件和退料芯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加厚产品成型的型腔,主冲头和型腔配合实现加厚产品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减少工序及成本;型腔采用镶件和退料芯结构,更换更方便;成型部位与退料芯做成整体,尺寸更稳定;凹模采用大圆饼结构,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加厚产品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厚材产品的冲压技术在国内市场尚属发展阶段,许多厚材的特殊产品成型难题仍需攻克,由于厚材产品的特殊性,在成型时需要巨大的压力,同时产生的反压力也非常大,往往可以达到十几吨、甚至数十吨之巨,在冲压时,模具往往冲压十几次后就因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崩裂,甚至根本无法冲压,为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采用更好的模具材料及更优化的模具结构,现实情况下,使用更好的模具材料可以提高模具寿命,但对厚材成型模具的提升有限,无法根本解决成型模具的崩裂问题,于是对模具结构的改进成为众多企业解决厚材成型模具的重要途径!本申请中的厚材(即厚板材)是指厚度为25.0mm?100.0mm的钢板。加厚产品(例如图1所示的加厚产品)是厚材成型产品中的一种,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此类产品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仍不尽人意,要么是模具容易损坏,要么是加厚的尺寸达不到客户要求,同时,加厚产品往往需使用大吨位冲床,这无疑又给企业加大了研发的困难,一个个难题给企业及客户带来无尽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加厚产品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容易损坏,加厚尺寸达不到客户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设有主冲头的上模,下模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上的下垫板、设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和退料芯,镶件和退料芯嵌设于凹模内,凹模、镶件和退料芯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加厚产品成型的型腔,主冲头和型腔配合实现加厚产品成型。进一步,所述凹模为圆饼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凹模设有安装所述退料芯和所述镶件的安装通孔;退料芯的高度低于安装通孔高度,退料芯的顶面形状和所述加厚产品的形状相配合,退料芯的底面设于所述下垫板上,退料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镶件;型腔的底面为退料芯的顶面,型腔的侧面由镶件的内壁和安装通孔的内壁构成。进一步,所述型腔内设有用于加厚产品的凸包成型的凸包成型槽,该凸包成型槽由凹面和所述镶件的内壁构成,凹面位于所述退料芯的顶面两端。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退料的橡胶组件,橡胶组件通过顶杆顶住所述退料芯;橡胶组件包括橡胶、相对放置的顶板和底板,橡胶夹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顶杆底端连接顶板且顶杆顶端顶住退料芯;限位连接杆穿过底板、第一橡胶和顶板伸入所述下模座中。进一步,所述上模由下至上包括上夹板、设于上夹板上的上垫板、设于上垫板上的上模座和设于上模座上的模柄;所述主冲头嵌入上夹板中且和上垫板固接。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型腔由镶件和退料芯嵌入凹模构成,采用全镶件结构,减少工序及成本;型腔采用镶件和退料芯结构,更换更方便;成型部位与退料芯做成整体,尺寸更稳定;凹模采用大圆饼,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强。2、采用橡胶组件,退料时借助橡胶对退料芯的巨大退料力抬起退料芯,将现有模具中只有弹簧力退料转变为弹簧力加上超级橡胶退料力,力度增强,更易于退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沿着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型腔的立体示意图,此时略去上模和加厚产品;图7是图6中退料芯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6中镶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2所示实施例开模时的正视示意图;图中,1-橡胶组件;11_橡胶;12_顶板;13_底板;14_限位连接杆;2-下模;21_下模座;22_下垫板;23_凹模;231_安装通孔;2311_安装通孔的内壁;24_镶件;241_镶件的内壁;25_退料芯;251-退料芯的顶面;2511_凹面;252_退料芯的底面;3_上模;31_主冲头;32_上夹板;33_上垫板;34_上模座;35_模柄;4-型腔;41_型腔的侧面;42_凸包成型槽;5_顶杆;51_顶杆底端;52_顶杆顶端;6_加厚产品;61_加厚产品的凸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2至图8所示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包括橡胶组件1、设于橡胶组件I上的下模2和设有主冲头31的上模3,下模2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座21、设于下模座21上的下垫板22、设于下垫板22上的凹模23、镶件24和退料芯25,镶件24和退料芯25嵌设于凹模23内,凹模23、镶件24和退料芯25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加厚产品6成型的型腔4,主冲头31和型腔4配合实现加厚产品6成型。凹模23为圆饼形结构,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强。凹模23设有安装退料芯25和镶件24的安装通孔231 ;退料芯25的高度低于安装通孔23高度,退料芯的顶面251形状和加厚产品6的形状相配合,退料芯的底面252设于下垫板22上;退料芯2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镶件24。型腔4的底面为退料芯的顶面251,型腔的侧面41由镶件的内壁241和安装通孔的内壁2311构成。采用退料芯25作为型腔4的一部分(即退料芯25直接作成型结构),尺寸更稳定。型腔4内设有用于加厚产品的凸包61成型的凸包成型槽42,该凸包成型槽42由凹面2511和镶件的内壁241构成,凹面2511位于退料芯的顶面251两端。下模座21、下垫板22和凹模23通过螺钉连接。上模3由下至上包括主冲头31、上夹板32、设于上夹板32上的上垫板33、设于上垫板33上的上模座34、设于上模座34上的模柄35。主冲头31嵌入上夹板32中且通过螺钉和上垫板33固接;上夹板32、上垫板33和上模座34通过螺钉固接。橡胶组件I通过顶杆5顶住退料芯25,实现退料。橡胶组件I包括橡胶11、限位连接杆14、相对放置的顶板12和底板13,橡胶11夹设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顶杆底端51连接顶板12且顶杆顶端52顶住退料芯25。限位连接杆14穿过底板13、橡胶11和顶板12伸入下模座21中,实现橡胶组件和下模固接。本实施例加厚产品成型模具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主权项】1.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和设有主冲头的上模,下模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上的下垫板、设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和退料芯,镶件和退料芯嵌设于凹模内,凹模、镶件和退料芯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加厚产品成型的型腔,主冲头和型腔配合实现加厚产品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为圆饼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设有安装所述退料芯和所述镶件的安装通孔;退料芯的高度低于安装通孔高度,退料芯的顶面形状和所述加厚产品的形状相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厚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和设有主冲头的上模,下模由下至上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上的下垫板、设于下垫板上的凹模、镶件和退料芯,镶件和退料芯嵌设于凹模内,凹模、镶件和退料芯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加厚产品成型的型腔,主冲头和型腔配合实现加厚产品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晋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骏汇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