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601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存水罐、乳化剂罐、沥青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罐、所述乳化剂罐分别与乳化溶剂混合罐连接,所述乳化溶剂混合罐、所述沥青加热罐分别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内设有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釜的釜底通过π型液封管与混流油泵连接,所述混流油泵与胶磨泵连接,所述胶磨泵与沥青存储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热利用率,产品收率较高,而且均匀稳定,不结焦、不堵塞、设备维修量小,同时实现了沥青的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沥青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改性沥青是焦油经加工后对中温沥青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变沥青中的大分子结构,达到改变沥青性能的目的。由于改性沥青从自身性能上解决了普通中温沥青固有的软化点低、树脂含量低、高温易挥发等问题,因而广泛应用于有色冶金铝电极和碳素制品生产中。基质沥青在加热之后达到具体的熔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混合搅拌其和乳化剂水溶液,而后将这种混合液进行研磨,在这样的作用之下,混合液可以被有效的乳化、拌匀、分散和破碎,最终成为非常均匀的乳状液。这种方法,工艺简单,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的可靠,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乳化沥青的生产设备中,固定式乳化沥青生产站一直雄居榜首,但其生产乳化沥青成品的周期长、能耗大、不经济的缺点日益突出,特别是使用三釜、四釜串联或并联生产由于流程长,沥青液位难控制,工艺复杂,生产难以连续进行,而且占地面积大。而使用单釜生产由于沥青在釜内的停留时间短,中温沥青中大分子结构重排不充分,生产效率低。尤其是其辐射范围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因此,快速的、高效的、经济的连续式生产设备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热利用率,产品收率较高,而且均匀稳定,不结焦、不堵塞、设备维修量小,同时实现了沥青的连续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存水罐、乳化剂罐、沥青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罐、所述乳化剂罐分别与乳化溶剂混合罐连接,所述乳化溶剂混合罐、所述沥青加热罐分别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内设有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釜的釜底通过π型液封管与混流油泵连接,所述混流油泵与胶磨泵连接,所述胶磨泵与沥青存储罐连接。所述沥青加热罐包括沥青大罐和沥青小罐,所述沥青小罐位于所述沥青大罐内,所述沥青大罐、所述沥青小罐相互连通,所述沥青小罐底部设有燃煤燃烧室,所述沥青小罐内部设有并联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燃煤燃烧室连接,所述沥青小罐与位于其外部的沥青泵连接。所述沥青小罐上设有沥青液位表和温度计。所述燃煤燃烧室与位于所述沥青大罐外的自动加煤机连接。所述存水罐、所述乳化剂罐分别与导热加热室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上端分别设有串联的冷却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釜串联设备,具有流程短、反应充分、生产过程容易掌握、投资较少的优点;使用沥青加热罐,且沥青加热罐是由小罐和沥青大罐组成的,沥青小罐内底部的沥青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可使用温度,并自动上浮到沥青小罐顶部,这时沥青泵开始抽取热沥青,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热利用率;采用本生产设备,不需要加其他化学试剂,反应釜中也不需要通过热蒸汽和压缩空气,操作简单、可靠;两个反应釜内设搅拌器,使产品质量均匀稳定,不结焦、不堵塞、设备维修量小;产品收率较高,改性沥青对中温沥青的收率约为95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沥青加热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存水罐,2、乳化剂罐,3、沥青加热罐,4、乳化溶剂混合罐,5、第一反应釜,6、第二反应釜,7、搅拌器,8、JT型液封管,9、混流油泵,10、胶磨泵,11、沥青存储罐,12、沥青大罐,13、沥青小罐,14、燃煤燃烧室,15、热交换器,16、沥青泵,17、沥青液位表,18、温度计,19、自动加煤机,20、导热加热室,21、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存水罐1、乳化剂罐2、沥青加热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罐1、所述乳化剂罐2分别与乳化溶剂混合罐4连接,所述乳化溶剂混合罐4、所述沥青加热罐3分别与第一反应Il 5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5与第二反应釜6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5、所述第二反应釜6内设有搅拌器7,所述第二反应釜6的釜底通过型液封管8与混流油泵9连接,所述混流油泵9与胶磨泵10连接,所述胶磨泵10与沥青存储罐11连接。所述沥青加热罐3包括沥青大罐12和沥青小罐13,所述沥青小罐13位于所述沥青大罐12内,所述沥青大罐12、所述沥青小罐13相互连通,所述沥青小罐13底部设有燃煤燃烧室14,所述沥青小罐13内部设有并联的热交换器15,所述热交换器15与所述燃煤燃烧室14连接,所述沥青小罐13与位于其外部的沥青泵16连接。所述沥青小罐13上设有沥青液位表17和温度计18。所述燃煤燃烧室14与位于所述沥青大罐12外的自动加煤机19连接。所述存水罐1、所述乳化剂罐2分别与导热加热室20连接。沥青、乳化剂和水的加热过程是乳化沥青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生产工序。一般沥青的温度应加热至140 °C左右,乳化剂和水需加热至60 °C左右,热沥青与乳化剂溶液混合的温度为80 °C左右。为了方便运输、快速生产、灵活安装,沥青加热罐3用钢板焊接成椭圆筒形,共可储存约20t沥青。沥青加热罐3设计为复合罐形式,即沥青大罐12内部还设计有一沥青小罐13,大小罐底部相通。沥青小罐13可储存约5t沥青,其底部设计为燃煤燃烧室14,并且小罐内还铺设有高温烟气的热交换器15。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沥青小罐13内底部的沥青可在较短时间内(约3h左右)达到可使用温度,并自动上浮到沥青小罐13顶部,这时沥青泵16开始抽取热沥青,泵送至乳化溶剂混合罐4和乳化剂水溶液进行混合搅拌,然后进入第一反应釜5和第二反应釜6,二者都由加热炉从釜外供热。中温沥青流人第一反应釜5,在釜内加热,使其温度控制在360-380 0C,然后,从第一反应釜5流入第二反应釜6,在此通过控制反应温度380~400°C,促使沥青进一步改性反应,并保证完成改质。沥青大罐12内的沥青由于负压的作用,会自动补充到小罐内,如此循环就实现了连续不断的生产。燃煤在燃煤燃烧室14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烟气直接对沥青小罐13内沥青进行加热,故其直接影响到了沥青的加热效率和燃煤的燃烧效率。改性沥青产品自第二反应釜6流至冷却器21送至改性沥青高位槽,在此进行自然冷却,当温度降至200°C时,放至现有的链板运输机,经水冷成型后送到仓库装车外运。采用本生产设备,不需要加其他化学试剂,反应釜中也不需要通过热蒸汽和压缩空气,操作简单、可靠;两个反应釜内设搅拌器7,使产品质量均匀稳定,不结焦、不堵塞、设备维修量小;产品收率较高,改性沥青对中温沥青的收率约为95 %。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存水罐、乳化剂罐、沥青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罐、所述乳化剂罐分别与乳化溶剂混合罐连接,所述乳化溶剂混合罐、所述沥青加热罐分别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内设有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釜的釜底通过π型液封管与混流油泵连接,所述混流油泵与胶磨泵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性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存水罐、乳化剂罐、沥青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罐、所述乳化剂罐分别与乳化溶剂混合罐连接,所述乳化溶剂混合罐、所述沥青加热罐分别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所述第二反应釜内设有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釜的釜底通过π型液封管与混流油泵连接,所述混流油泵与胶磨泵连接,所述胶磨泵与沥青存储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依恩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