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517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用于设置在座椅靠背的支撑簧架与靠背发泡垫之间,包括正向挠性遮挡板、顶撑气囊和支撑背板;正向挠性遮挡板设置于顶撑气囊与靠背发泡垫之间;支撑背板设置于顶撑气囊与支撑簧架之间;顶撑气囊设置于支撑背板与正向挠性遮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充气气囊易于陷入可弹性变形的靠背发泡垫后部的现象。使得原本突兀的充气气囊顶压在正向挠性遮挡板上,再经正向挠性遮挡板顶压在靠背发泡垫后部,避免了座椅靠背的椅面出现不够平顺的现象。对于较大椅面支撑行程的多级气囊的顶撑气囊的气动背部支撑调节装置来说,其椅面顶撑效果将会起到明显的平顺性改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座椅的腰背部支撑技术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应用于中高端乘用车辆领域。以往,此类座椅腰托支撑技术通常使用机械支撑和气动支撑两种技术形态。气动支撑是采用微型的气泵作为动力源将空气经过相关控制阀体,吹入置于座椅靠背发泡垫后部的顶撑气囊体内,通过气囊体的充放气,实现靠背座椅椅面的局部凸起或平伏,进而实现对人体的腰背部支撑作用。此类座椅顶撑气囊产品的一个简单应用,就是将一个顶撑气囊,布置在靠背支撑簧架与靠背发泡垫之间的塑料支撑背板之上。当顶撑气囊被气泵充气时,顶撑气囊被充气而产生凸起行程,进而将靠背发泡垫向前顶起,进而使得靠背椅面前方发生凸起。然而,凸起的顶撑气囊在向椅面前方顶起的同时,顶撑气囊会顶压在靠背发泡垫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易于陷入相对较软的靠背发泡垫的后部。当靠背发泡垫的垫体厚度偏薄时,其造成的结果是,各个顶撑气囊充气后,被充气的顶撑气囊顶压面使得座椅靠背椅面出现不够平顺,乘员腰部有突兀感现象,容易引起座椅使用者的不满。这种突兀的不平顺现象,对于采用较大椅面支撑行程的多级气囊的顶撑气囊的气动背部支撑调节装置来说尤其明显。因此,如何避免座椅靠背的椅面出现不够平顺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以避免座椅靠背的椅面出现不够平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用于设置在座椅靠背的支撑簧架与靠背发泡垫之间,包括正向挠性遮挡板、顶撑气囊和支撑背板;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与所述靠背发泡垫之间;所述支撑背板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与所述支撑簧架之间;所述顶撑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撑背板与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之间。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顶撑气囊为一个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囊组成的气囊组。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为具有挠性可弯曲特征的工程塑料板、尼龙板材、聚酯板材、纤维复合板或不锈钢金属薄板。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为一个或分布排列的多个;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为单层板材或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叠合板材。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上开设有若干槽孔。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的至少一侧表面贴覆有柔性覆层。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柔性覆层为织物层、无纺布层或毡垫层O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支撑背板经固定件与所述支撑簧架连接固定,所述固定件为扎固带、挂锁或卡扣。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通过铆钉、卡子、塑料焊接或挂扣固定在所述支撑背板或支撑簧架上。优选地,在上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通过胶粘或一体发泡方式固定在所述靠背发泡垫后部。—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有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开启顶撑气囊充气工作时,在支撑簧架与靠背发泡垫之间,托载在支撑背板上的顶撑气囊被充气膨胀,充气膨胀的顶撑气囊顶压在正向挠性遮挡板上。被定位固定在支撑簧架的具有可挠性弯曲变形结构特征的正向挠性遮挡板向前凸起,作用在靠背发泡垫的后部并顶起,靠背座椅面套被顶起。当顶撑气囊泄气时,各顶撑气囊被泄气而趋于缩扁,正向挠性遮挡板、靠背发泡垫和座椅面套渐趋恢复平复状态。本技术改变了原有充气气囊易于陷入可弹性变形的靠背发泡垫后部的现象。使得原本突兀的充气气囊顶压在正向挠性遮挡板上,再经正向挠性遮挡板顶压在靠背发泡垫后部,避免了座椅靠背的椅面出现不够平顺的现象。对于较大椅面支撑行程的多级气囊的顶撑气囊的气动背部支撑调节装置来说,其椅面顶撑效果将会起到明显的平顺性改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以避免座椅靠背的椅面出现不够平顺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10,设置在座椅靠背01的支撑簧架02与靠背发泡垫03之间。除此之外,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10还应具有电磁控制阀12、气泵13、导气管路14、导气接嘴15及外部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电磁控制阀12、气泵13、导气管路14、导气接嘴15及外部控制电路不涉及本技术的改进点,本文在此不予详述。座椅靠背01由支撑簧架02、靠背发泡垫03以及座椅面套04等构成。正向挠性遮挡板20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30与所述靠背发泡垫03之间;所述支撑背板11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30与所述支撑簧架02之间;所述顶撑气囊30设置于所述支撑背板11与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20之间。本技术提供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开启顶撑气囊30充气工作时(通过气泵13和电磁控制阀12开启充气工作),在支撑簧架02与靠背发泡垫0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用于设置在座椅靠背(01)的支撑簧架(02)与靠背发泡垫(0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挠性遮挡板(20)、顶撑气囊(30)和支撑背板(11);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20)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30)与所述靠背发泡垫(03)之间;所述支撑背板(11)设置于所述顶撑气囊(30)与所述支撑簧架(02)之间;所述顶撑气囊(30)设置于所述支撑背板(11)与所述正向挠性遮挡板(2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