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324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包括塑钢板桩、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桩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桩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桩的底部插入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软弱堤基处理更简便、更有效,能保证堤基及背水侧堤脚外土层的透水稳定,阻断渗流,防止掏空,护土、挡水、及挡土;能有效控制堤基和堤身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利堤岸工程中,在对软弱堤基中软黏土、湿陷性黄土、易液化膨胀土和分散性黏土处理时常采用挖除或铺垫透水材料压载、打排水井、放缓堤坡或采用振冲法、搅拌粧、灌注粧等加固方法或采用水泥土、灰浆等。造价高、工期慢、对环境影响大。且在软弱堤基和抗渗流的控制时,采用挖除、换土、或振冲法、搅拌粧,施工难度高,造价不经济。工序多,且繁复,作业面大,对周围土地造成一定破坏,并且受自然气候影响大。软弱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其承载力小,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在软弱地基由于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较多,如施工上部荷重的增加,降雨使土体容量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流力或由于软弱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减小,使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地基上建筑失稳,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在水利堤岸工程中,对软弱堤基中软黏土、湿陷性黄土、易液化膨胀土和分散性黏土处理时遇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具体的包括塑钢板粧、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粧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粧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粧的底部穿过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塑钢板粧底部穿过土壤中透水层,进入相对于不透水层的深度大于一米以上;或穿过派泥质黏土进入粉质粘土 0.5米以上。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需要,优先考虑将塑钢板粧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内100-300mm ;当现浇混凝土对抗渗要求较高时,塑钢板粧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内深度占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对于有些景观堤岸同时兼有防洪功能的,可在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上部留置有凹槽,凹槽宽度比塑钢板粧高度多3- 6 mm,深度为150-350 mm,凹槽用于吼期临时加设塑钢板粧防洪,平时不影响景观。上部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改变不同形状。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用于建造江、河防堤岸,可以防止管涌及水流冲蚀情况的发生,并可防止沉降;2、在海塘、堤坝建造中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加长渗流,增大渗流比,避免发生渗土、涌流现象,保护堤坝;3、采用这种堤岸结构,可取代传统大量抛石施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并有效控制水流对导流堤冲刷面破坏;4、汛期来临时,在原有堤岸上可快速用塑钢板粧和混凝土组装成混合结构,成为临时防洪墙,简单快捷;5、塑钢板粧材质坚固耐久,不锈、不腐。材质稳定,不污染土壤及水质,重量轻,施工容易;6、确保堤基的渗流控制要求和满足静力稳定的要求,特别适宜软黏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和透水堤基处理,可减少人工开挖,不受地形及深度地下水影响,并可用以决口复堵。【附图说明】图1-4为本技术的四种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8为本技术的四种应用示意图,图5为堤防工程,图6为防洪墙基,图7为防砂堤,图8为导流堤;图9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如图9所示,其中下部塑钢板粧穿透土壤中透水层,进入相对不透水层深度I米,上部现浇混凝土为梯形,将塑钢板粧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内0.2米,作为景观堤岸并同时兼有防洪功能,在上部现浇混凝土上留置凹槽,凹槽深0.3米,槽宽0.183米,在吼期临时加设塑钢板粧防洪,加设的塑钢板粧用拉杆固定在岸边的土中,并可在板粧两侧跟部加设砂袋加固。【主权项】1.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钢板粧、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粧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粧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粧的底部穿过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粧底部穿过土壤中透水层,进入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大于一米以上,或穿过淤泥质黏土进入粉质粘土 0.5米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粧上端伸入现饶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内100-3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粧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内深度占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塑钢板粧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上部留置有凹槽,凹槽宽度比塑钢板粧高度多3- 6 mm,深度为 150-350 mm。【专利摘要】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包括塑钢板桩、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桩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桩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桩的底部插入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本技术对软弱堤基处理更简便、更有效,能保证堤基及背水侧堤脚外土层的透水稳定,阻断渗流,防止掏空,护土、挡水、及挡土;能有效控制堤基和堤身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的影响。【IPC分类】E02B3-06【公开号】CN204510135【申请号】CN201520093960【专利技术人】张矢舟, 许稷, 高访华, 戴李平, 徐单丰, 张江锋 【申请人】海盐汇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秦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钢板桩、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桩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桩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桩的底部穿过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矢舟许稷高访华戴李平徐单丰张江锋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汇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秦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