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调节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860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1 00:35
在由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的壳体主体与盖构成的蓄电元件中,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隔着发电元件与盖对向的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高效地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蓄电元件的冷却构造,蓄电元件具有:壳体主体,其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并具备供发电元件插入的开口部;和盖,其封塞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与蓄电元件接触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从相对于隔着发电元件与盖相对的壳体主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能够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高效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电池例如能够由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的壳体主体和覆盖壳体主体的开口的盖构成。在将电池冷却的情况下,能够使冷却介质(例如冷却风)接触电池上侧的盖或电池下侧的壳体主体的底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17353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 - 10912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 - 30187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 - 01578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 - 19220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 — 277863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1 — 023296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1 — 181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使冷却介质接触电池上侧的盖而将电池冷却的情况下,盖相对于与发电元件接触的壳体主体分体地构成。因此,热阻升高,存在冷却效率低的课题。另一方面,发电元件所接触的壳体主体的底面,其热阻比盖低,所以可以考虑使冷却介质与电池下侧的底面接触而进行冷却。然而,仅靠使冷却介质与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难以高效率地将电池冷却(例如专利文献I)。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调节构造,其在由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的壳体主体与盖构成的蓄电元件中,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隔着发电元件与盖相对的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蓄电元件具有:壳体主体,其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并具备供所述发电元件插入的开口部;和盖,其封塞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开口部。而且,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触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从相对于隔着所述发电元件与所述盖相对的所述壳体主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根据本专利技术,与蓄电元件接触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从相对于构成蓄电元件的壳体主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所以能够使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与壳体主体的底面接触而高效地进行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所述蓄电元件构成为,在所述盖与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上的第I长度,比与所述第I长度垂直的第2长度短。所述温度调节构造进一步具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具备:供给通路,其将所述空气向所述底面引导;和导向面,其将从所述供给通路流入而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空气沿所述底面向外侧引导。所述导向部件可以:在与所述供给通路相邻的位置具备排出通路,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区划开而设置,使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后的所述空气排出。所述导向面构成为:将从所述供给通路流入而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空气沿所述底面朝向与所述供给通路相邻的所述排出通路引导。所述排气通路构成为经由所述导向面配置于所述供给通路的两侧。构成为:所述供给通路在朝向所述底面的方向上大致垂直地引导所述空气,并且所述排出通路在从所述底面离开的方向上引导经由所述导向面流入的所述空气。所述供给通路、所述导向面以及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底面相对应而设置,相对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空气的进排气相对于I个所述底面而进行。所述导向部件能够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导向面配置于所述底面侧的设置部,为了在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空气流动的空间,所述底面的一部分与所述设置部接触。所述供给通路在所述底面的第I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越接近所述底面,与所述第I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供给通路的宽度越窄。所述温度调节构造能够构成为下述温度调节构造:在沿预定方向并排配置有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所述空气从相对于所述各蓄电元件各自的所述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所述温度调节构造可以具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各蓄电元件各自的所述底面相对应而设置,并具备:供给通路,其将所述空气向所述底面引导;和导向面,其将从所述供给通路流入而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空气沿所述底面向外侧引导。构成为:所述供给通路在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导向面沿所述底面,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底面的宽度方向上引导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空气。构成为:所述导向面沿所述底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引导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空气。所述导向部件在与所述供给通路相邻的位置具备排出通路,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区划开而设置,使与所述底面进行热交换后的所述空气排出。所述温度调节构造可以具有所述空气的进气路径和排气路径,所述排气路径隔着所述进气路径在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位置与所述进气路径区划开而设置,并与所述排出通路相连通。在所述预定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蓄电元件之间用绝缘层封塞。所述盖能够具备:电极端子,其与所述发电元件电连接;和排出部,其用于将在所述壳体主体内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电池包的温度调节构造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电池包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单电池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单电池的内部构造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电池包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表不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仰视图。图9是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与单电池的底面接触的空气的流动例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在进气路径流动的空气由导向部件向构成电池组的各单电池被引导的方式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针对单电池的底面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的吸排气的图,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通过导向部件向单电池的底面进气的方式的一例。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与单电池的底面接触的空气通过导向部件排气的方式的一例。图1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第I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导向部件的第4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第4变形例中的、针对单电池的底面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的吸排气的图。图20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第5变形例的剖视图。图21是表不实施例2中的导向部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2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2中、在进气路径流动的空气通过导向部件向构成电池组的各单电池被引导并在单电池的底面沿长度方向流动的方式的图。图23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的与单电池的底面接触的空气流动的例子的图。图24是实施例2中的导向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例的图。图1是表示电池包的温度调节构造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X轴、Y轴以及Z轴是互相垂直的轴。X轴、Y轴以及Z轴的关系在其他附图中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将与铅垂方向相当的轴设为Z轴。电池包I能够搭载于车辆。电池包I固定于车辆的地板(车身),能够配置于例如车室内的前座和/或后座等座椅下的空间、前座的座椅间的空间、位于后座后方的行李厢空间等。电池包I输出车辆的行驶所用的能量。作为车辆,有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谓混合动力汽车是下述车辆:作为用于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除电池包I外,还具备燃料电池和/或内燃机等其他动力源。电动汽车是作为车辆的动力源仅具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温度调节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调节构造,是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元件具有:壳体主体,其收置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并具备供所述发电元件插入的开口部;和盖,其封塞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触的温度调节用的空气,从相对于隔着所述发电元件与所述盖相对的所述壳体主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广隆林强片山顺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