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长贵专利>正文

自行车遮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031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遮挡装置,它由顶篷、支撑杆、前后底座构成。前底座上有可以前后旋转和左右旋转的装置,支撑杆插装在左右旋转装置上,整个前底座通过抱箍固定在自行车上管上,后底座由两个固定在后衣架边框的包箍组成,包箍上插装着后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车型广的优点。克服了以往同类产品稳定性差的缺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防晒防雨遮挡装置。目前,自行车防晒防雨蓬基本上都是采用活动支杆插在固定底座上,遮挡装置置于支杆之上的形式,如中国专利CN2132672,CN2182126所公开的内容。这些专利所公开的支架均安装在一个固定座上,无论这些固定座安装在上管或后架上,它的稳定性均不够,容易被外力刮倒,因此这些装置的推广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强度高且使用灵活的自行车遮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顶蓬,支撑杆,固定在自行车直、斜上管的前底座,固定在衣架上的后底座构成。前底座由两片半圆环形片状物并紧构成抱箍,抱箍圆环内径与自行车直、斜上管外径吻合,抱箍两端绞接着旋转轴垂直于直、斜上管轴线的前后旋转座,前后旋转座上绞接着旋转轴平行于直、斜上管轴线的左右旋转座,左右旋转座上设有供支撑杆插入的插孔。后底座有两组用两片半圆环形片状物并紧构成的两个抱箍,这两个抱箍圆环内径与自行车衣架的两侧外框外径吻合,并有供支撑杆插入的插孔。上述技术方案的构思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底座可以分别由两根插在前后底座上的支撑杆张开支撑顶蓬前后端,而且这样的支撑杆具有三角形的稳定形,考虑到自行车上管有直、斜之分,所以在前底座两端设置可前后旋转的旋转座,从而使之无论装在何种上管的自行车上,都可以通过调整前后旋转座使插口保持原位置,另外又针对支撑杆有调节长度的需求,则又设置了可左右旋转的旋转座,通过这种旋转座向两侧的旋转改变两根支撑杆的夹角,从而使顶蓬宽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无论支撑杆的长短如何变化都可以使顶蓬宽度和两根支撑杆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为了进一步加强前底座与后底座的强度,前底座两侧前后旋转座最外端上设置凸出部分,两端带有螺纹的加强杆穿过两侧凸出部分并用螺帽并紧;后底座的两组抱箍之间垂直穿过一根两端有螺纹的加强杆并且用螺帽并紧,加强杆上套有带有支撑杆插口的构件,使得在这样的构件上再增插支撑杆,以满足强度上的要求。前、后底座上供支撑杆插入的插孔均平行于地平面,支撑杆头部有弯折段,弯折段插入到插孔中。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不仅使支撑杆不容易向下滑移,又可以使支撑杆与底座存在绞接关系,一旦支撑杆改变长度可以方便地改变适应支撑杆需求的安装夹角。为了达到顶蓬蓬体可折叠的目的,由两段杆件铰接成蓬体框架的长框边,支撑杆绞接在蓬体的框架上,每条框架边上还可以绞接着活动框架,通过活动框架的张开和收拢可有效地增减顶蓬遮挡面积。支撑杆除了采取伸缩杆结构还可采用不同长度的调节杆改变长度,其具体结构为支撑杆分为上下两截,上截支撑杆下端头伸入到联接套筒的螺纹通孔里旋接,下截支撑杆上端头伸入到另一只联接套筒的螺纹通孔里旋接,调节杆两端从两只联接套筒的螺纹通孔另外一端伸入进去,从而使上、下截支撑杆和调节杆构成一整体。本技术前后底座,支撑杆、顶蓬上的紧固件和绞接件均采用蝶形螺钉和蝶形螺母。便于手动安装而不需要另带工具。本技术同现有技术比较具有这样一些积极效果稳定性好,强度高,不易发生倾覆现象,使用可靠;零部件之间装拆方便,不需用任何外部工具,容易使用;即能满足遮盖面足够大的要求,又能在不使用时折叠收拢,不占场地,使用方便;能在不影响强度及稳定性前提下,随机调整高度,使用灵活;可在男、女不同式样的自行车上使用,适应性强。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前底座结构示意图。图2是后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3左视示意图。图5是图3右视示意图。在图1中,两片片状物1中部有半圆环的凸起2,当片状物1通过螺栓孔71并紧后形成一个抱箍3,抱箍3的内径与自行车上管直径相同,因此通过抱箍3使前底座固定在自行车的上管上。在片状物3的两端通过螺栓孔72分别绞接着两只前后旋转座4,由于螺栓孔72是垂直自行车上管轴线的,因此前后旋转座只能朝自行车龙头前或衣架后方向旋转。前后旋转座4通过在侧壁上开设的螺栓孔73绞接着左右旋转座5,由于螺栓孔73同自行车上管轴线平行,因此它只能向自行车两侧旋转。左右旋转座下方有水平的支撑杆插孔61。前后旋转座4最外端侧壁上有凸出部分8,两头有螺纹的加强杆11穿过凸出部分8和加强板9并在两端用蝶形螺母10固定。这样确保前底座的刚度。加强杆11上还套有带有与水平平行的支撑杆插口62的构件12。图2中,两头带有螺纹的加强杆11两端通过蝶形螺母10固定着两组片状物13,每组片状物13由两片中间有半圆环凸起14片材组成并且通过螺栓孔74并紧构成抱箍15。抱箍15的内径与后衣架外框外径相同,因此后底座是通过抱箍15固定在自行车衣架框上的。抱箍15下端是与水平平行的支撑杆插孔64,加强杆11上还套有构件12,构件12上也有与水平平行的支撑杆插孔63。综合图3、图4、图5。前底座17固定在上管16上,由于有些自行车的上管是倾斜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只需旋转前后旋转座4就可保持支撑杆插孔原位置。支撑杆19一头插在前后底座的插孔61、64上,另一头插在顶蓬框架26的插孔65、66上。支撑杆19的端均有一段弯拆段28,插孔均水平,因此弯折段28插入各插孔中有一定的旋转自由度,便于支撑杆19调节长度。当支撑杆19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由于顶蓬框架26长度保持不弯,势必使的两侧支撑杆19的夹角变化,对于前底座17来说调整左右旋转座5即可,对于后底座18说,支撑杆19在后底座插孔64中可以旋转,因此也可以解决夹角变化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从前后底座加强杆11上套着的构件12插孔62、63里还可分别插有一根支撑杆19,使得前、后底座上的支撑杆除了支撑顶蓬两侧外,还支撑着顶蓬中央部位。同时还在前端设置水平支撑杆24,后端设置水平支撑杆25,使整个结构稳定性更好。本实施例的支撑杆19分为上、下两截,上、下两截通过长度不同的调节杆20来联接,从而改变支撑杆19的长度,上截支撑杆下端头伸入到联接套筒22中的螺纹通孔中旋接,下截支撑杆上端头伸入到另一只联接套筒21的螺纹通孔中旋接,联接套筒21、22之间是调节杆20,其两端伸入到联接套筒21、22的螺纹通孔中,联接套筒21、22螺纹通孔长度足够长,使得支撑杆、调节杆有进出余量,起到微调作用。水平支撑杆24、25是固定在联接套筒21侧向开设的螺纹孔23里,螺纹孔23的长度应使水平支撑杆24、25两端有进出余量。本实施例顶蓬框架26各边均绞接着活动顶蓬27,根据实际需求张开或收拢,改变遮档面积,顶蓬框架26长边分为两截,两截框边通过螺纹孔67绞接,当取下顶蓬时,可以折叠顶蓬便于贮藏。本实施例所有螺纹连接件、紧固件均采用蝶形螺母或蝶形螺钉10。权利要求1.自行车遮挡装置,由顶蓬(26),支撑杆(19)固定在自行车直、斜上管上的前底座(17),固定在后衣架上的后底座(18)构成,其特征在于①前底座(17)由两片半圆环形片状物(1)并紧构成抱箍(3),抱箍圆环(2)内径与自行车直、斜上管(16)外径吻合,抱箍(3)两端绞接着旋转轴垂直于直、斜上管(16)轴线的前后旋转座(4),前后旋转座(4)上绞接着平行于直、斜上管(16)轴线的左右旋转座(5),左右旋转座(5)上设有供支撑杆(19)插入的插孔(61);②后底座(18)有两组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遮挡装置,由顶蓬(26),支撑杆(19)固定在自行车直、斜上管上的前底座(17),固定在后衣架上的后底座(18)构成,其特征在于:①前底座(17)由两片半圆环形片状物(1)并紧构成抱箍(3),抱箍圆环(2)内径与自行车直、斜上管( 16)外径吻合,抱箍(3)两端绞接着旋转轴垂直于直、斜上管(16)轴线的前后旋转座(4),前后旋转座(4)上绞接着平行于直、斜上管(16)轴线的左右旋转座(5),左右旋转座(5)上设有供支撑杆(19)插入的插孔(61);②后底座(18) 有两组用两片半圆环形片状物(13)并紧构成两个抱箍(15),抱箍圆环(14)内径与自行车衣物架的两侧外框外径吻合,并有供支撑杆(19)插入的插孔(6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长贵
申请(专利权)人:于长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