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健生专利>正文

摩托车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011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其特点是由现有的前护框,以铰链联接于前护框外侧的两个侧护框以及安装于摩托车车架后上部、其外侧与侧护框后端内侧相接的后支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阻挡外来撞击,减少下肢损伤的优点,特别适合于摩托车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众所周知,摩托车自问世以后,以其轻便、速度快和不费人力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其速度快,亦容易产生车祸,使骑车人受伤甚至死亡。虽然人们已采用带头盔的办法来减少伤亡;近年来市场上又出售一种用钢管制成前护框,安装于摩托车车架的前下方,可防止来自正前方的撞击,保护发动机和减少下肢的损伤。但是,在摩托车车祸中,来自侧面和后方的撞击,导致骑车人下肢受伤或残废的事故亦屡有发生,而至今还没有较为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防止侧面和后方撞击的摩托车防护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的斜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现有的前护框(1)、以铰链(3)联接于前护框(1)两外侧的两个侧护框(2)和安装于摩托车架后上部左右方,其外侧与侧护框(2)后框边内侧面相吻接的两个后支架(5)组成,侧护框(2)与后支架(5)的接合处还装有磁吸锁(4)。后支架(5)可利用摩托车的后支架避震器上接头紧固件和后座垫紧固件安装在车架上,亦可以另用螺栓螺母固定。为了加强侧护框(2)的整体强度,更为有效地防止外来撞击,在侧护框(2)内还设置2~4条竖向加强挡条(2a)。侧护框架(2)和后支架(5)最好用钢管制成,并经表面镀镍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增加外观美感。侧护框(2)的长度以前护框(1)外侧至摩托车后支架避震器这个距离较为合适。侧护框(2)下框边离地面的距离最好不大于30厘米。本技术安装在摩托车上,其前护框(1)、侧护框(2)和后支架(5)便形成一个有效的保护栅,一旦出现事故,可抵挡外来撞击力,使人体下肢免受损伤或减少损伤。由于侧护框(2)是以铰链(4)联接于前护框(1)上,而后支架(5)与侧护框(2)的接合处又装了磁吸锁,侧护框的开合十分方便,又不至于在行驶过程中往外摆动。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地保护骑车人免受损伤的优点。使用时,人们先将侧护框(2)打开,坐好后再关上,使侧护框(2)吸附在后支架(5)上。下车时,人们只要稍微用力将侧护框(2)推开,人离开车后再合上便可。本技术根据各种摩托车型号制出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包含有前护框(1),其特征在于还有以铰链(3)联接于前护框(1)两侧的两个侧护框(2)和安装于摩托车车架后上部左右方,其外侧边与侧护框(2)后边框(2)后边框内侧相吻接的两个后支架(5),侧护框(2)与后支架(5)的接合处装有磁吸锁(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侧护框(2)内还设置2~4条竖向加强挡条(2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侧护框(2)和后支架(5)用钢管制成,表面镀有镍保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其特点是由现有的前护框,以铰链联接于前护框外侧的两个侧护框以及安装于摩托车车架后上部、其外侧与侧护框后端内侧相接的后支架组成。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阻挡外来撞击,减少下肢损伤的优点,特别适合于摩托车使用。文档编号B62J27/00GK2041286SQ8822155公开日1989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潘健生 申请人:潘健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包含有前护框(1),其特征在于还有以铰链(3)联接于前护框(1)两侧的两个侧护框(2)和安装于摩托车车架后上部左右方,其外侧边与侧护框(2)后边框(2)后边框内侧相吻接的两个后支架(5),侧护框(2)与后支架(5)的接合处装有磁吸锁(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潘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