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637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裹粽机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转盘;贯穿所述转盘且绕转盘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量筒;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下端开口处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关闭和开启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引导量筒内的米下落的导料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料斗向量杯中下米,并控制量杯中米量相同,提高量米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裹粽机上的量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
技术介绍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因各地习俗的不同,人们给粽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南方与北方就有着较大的差别。目前,粽子已从一种节令食品逐步发展成为日常快速消费品,在江浙及两广等地区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餐桌食品的一部分。传统裹粽由工人选用粽叶,将其打成漏斗状,然后手工加入底米、馅料、盖米,接着称重,再加、减米量,直至满足重量要求后再成型、扎线,由主要7个工序共约21个手工动作完成。手工包粽子已沿袭两千多年,国内粽子生产企业至今仍采用此法。但纯手工裹粽很难做到质量标准化。人工包裹粽子时,双手要与大米、馅料直接接触,容易留下卫生隐患;且由于人为因素,粽子计量和加工速度难以控制,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单纯的依靠人力已无法满足包裹的速度,另一方面,在长期不间断的包扎过程中,操作工手指很容易被线磨破,存在诸多的缺陷。为改善人工裹粽存在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260361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粽子自动包扎机,该粽子自动包扎机是在一条输送带上装有多块模盘,每块模盘上装有若干只模腔,模盘两端固定连接在输送带上,模盘随输送带循环经过各工位装置,包括粽叶热成形装置、灌米装置、加肉装置、压平装置、粽子包裹装置以及捆扎打结装置。在上述的粽子自动包扎机内,灌米装置采用螺旋头的推力向下送米,但是并没有称量米的重量,也没有讲述如何控制米量,因此采用这种灌米的方式,容易造成粽子的质量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量米不精确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料斗向量筒中下米,利用量筒控制每次的下米量,提高量米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裹粽机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 ;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转盘,贯穿所述转盘且绕转盘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量筒;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下端开口处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关闭和开启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引导量筒内的米下落的导料斗。本专利技术中,料斗内盛放有待加入粽叶内的米,并由底部的出料口下落至量筒内,量筒用于量米,即控制每次的加米量,待量筒内的米装满后,转盘转动一定角度,驱动机构打开封堵量筒下端的阀门,量筒中的米经导料斗落入粽叶模具内,完成定量下米工序。作为优选的,所述料斗下部的出料口外套装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抵住转盘的顶面。下料管用于引导米进入量筒内,同时还兼具有控制米量的作用,转盘转动时,下料管底部紧贴转盘的顶部盘面,将量筒内的米抹平,使米恰好装满整个量筒,即控制量筒的装米量;本实施例中,若无下料管,可调整出料口的形状,使出料口具有与下料管等同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下方设有底座,转盘具有穿过底座的转轴,底座下部安装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轴传动。作为优选的,所述阀门的中部设有门轴,门轴的一侧具有挡住量筒底部的门板,门轴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开启阀门的撞销。阀门中部的门轴固定在转盘上,撞销被推动后,阀门绕中部的门轴转动,门板从量筒下端移开,阀门打开。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门轴上套设有支撑弹簧,一端抵住门轴端部的支撑凸台,另一端顶住阀门的底面。支撑弹簧顶住阀门,保持其紧靠在转盘的下方,避免量筒下端出现漏米的现象,同时还用于降低阀门的转向灵活性,减缓阀门转动时产生的惯性,保持阀门的转向准确。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推板和推杆,以及驱动所述推板作用于撞销的气缸,所述的推杆作用于门板的边沿。装满米的量筒转动到位后,感应器发出信号,气缸驱动推板作用于撞销,阀门绕中部的门轴转动,门板由量筒下端移开,量筒打开下料;下料完成后,转盘继续转动,推杆作用于门板的边沿,逐渐推动门板封堵量筒下端的开口,阀门关闭。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门板具有圆弧形的边沿,推动过程中,推杆沿着门板的圆弧形边缘,逐渐推动门板,实现阀门的缓慢关闭,具有保护阀门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料斗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收敛的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为进料口和下料口,且筒体的中部至少具有一弯曲部。筒体中部的弯曲部具有缓冲作用,用于减缓米的下落速度和落入粽模内的冲击力,避免由于米的下落速度过快,导致其散落至粽模外。作为优选的,所述筒体顶部边缘布置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底部设有朝向筒体内壁的出风口。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入粽叶内的米较为潮湿,容易粘在筒体内壁,因此设置导向管,利用出风口向筒体内壁吹风,吹除粘在导料斗内的米粒,使其及时落入粽模内。作为优选的,所述筒体顶部边沿内翻形成所述的导风管,且出风口位于筒体内壁的切线方向上。导风管与筒体通过一体成型,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便于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出风口的吹风用于吹除粘在导料斗内壁的米粒,由于筒体具有弯曲部,设置出风口位于切线方向上,引导米粒沿筒体内壁下吹,充分清除筒体内壁的米粒。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料斗向量筒中下米,利用量筒控制每次的下米量,提高量米的精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定量下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定量下米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定量下米装置包括安装在裹粽机机架I上的料斗2、转盘3和导料斗7,料斗2固定在转盘3的上方,导料斗7安装在转盘3下方,转盘3内嵌装有量筒4,量筒4的底部开放,用于控制每次的下米量。如图2所示,料斗2内盛放待加入粽叶模具的米,底部具有两个出料口 21,两个出料口 21之间具有隔墙,将料斗2内的米均匀分布至两个出料口 21,出料口 21外套装顶住转盘3顶面的下料管22,转盘3转动过程中将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裹粽机的定量下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裹粽机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转盘;贯穿所述转盘且绕转盘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量筒;活动安装在每个量筒下端开口处的阀门;驱动所述阀门关闭和开启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引导量筒内的米下落的导料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飞彭玉慧张卫明金旭东厉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