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志清专利>正文

控制装置及拖把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52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拖把桶,包括:凸轮组、电源电极、正反转电极和弹力件,以及机壳;凸轮组通过转轴设置在机壳内;在机壳内,转轴上设置有弹力件,弹力件用于使凸轮组复位;电源电极和正反转电极均设置在机壳上,电源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正反转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机电连接;凸轮组用于将正反转电极与电源电极电连接,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当转轴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凸轮组转动,从而使得弹力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装置及拖把桶,不需要人力清洗拖把头,故而,不会消耗使用者的体力,而且在清洗拖布头的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装置及拖把桶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洗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拖把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人们都居住在高层建筑物中,室内地面都铺设瓷砖或者地板等等。人们为了便于清洁地面,而设计了拖把。当使用者使用拖把拖地前或者拖地后,需要将拖布头清洗一下。而为了便于清洗拖布头,故而设计了用于清洗拖布头的拖布桶。相关技术中的拖布桶,包括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桶体内的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包括转轴和清洗盘,转轴设置在桶体的内底面上,清洗盘与转轴连接,清洗盘能相对于桶体转动,清洗盘上设置有与拖布头的卡槽相卡合的凸起。当使用者在使用拖布桶清洗拖布的时候,将旋转拖把的拖把头放置在清洗盘上,并使卡槽和凸起卡合。此时,使用者下压拖把,从而驱动清洗盘和拖布头一起转动,从而实现清洗拖布头的功能。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拖把桶,需要使用者通过反复的按压拖把,才能实现清洗拖布头的功能,所以,不仅消耗使用者的体力,还使得使用者不能够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时控制器及拖布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仅消耗使用者的体力,还使得使用者不能够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凸轮组、电源电极、正反转电极和弹力件,以及机壳;凸轮组通过转轴设置在机壳内;在机壳内,转轴上设置有弹力件,弹力件用于使凸轮组复位;电源电极和正反转电极均设置在机壳上,电源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正反转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机电连接;凸轮组用于将正反转电极与电源电极电连接,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减速机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凸轮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凸轮通过第一转轴设置在机壳内;正反转电极包括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平行间隔的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位于第一凸轮和电源电极之间;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均与第一凸轮抵接,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均均与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凸轮用于推动正转电极或者反转电极与电源电极抵接;第二转轴与机壳转动连接,弹力件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减速机构包括多个减速齿轮,多个减速齿轮依次啮合;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多个减速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进一步地,凸轮组还包括第二凸轮;电源电极还包括第一电源电极、内电源电极和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外电源电极;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均与第一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外电源电极和内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且外电源电极靠近第二凸轮,内电源电极与第一电源电极电连接;第二凸轮用于将外电源电极推向内电源电极,以使外电源电极与内电源电极抵接。进一步地,第一凸轮的侧壁的一端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用于推动正转电极,以使正转电极与第一电源电极抵接;第一凸轮的侧壁的另一端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缘,且第二凸缘和第一凸缘位置相错,第二凸缘用于推动反转电极,以使反转电极与第一电源电极抵接。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电极拨片和第二弹性电极拨片;电源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第二电源电极与排水电极平行间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设置在外电源电极远离内电源电极的一侧,且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与外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电源电极与反转电极电连接,排水电极与外部排水阀电连接;第一弹性电极拨片和第二弹性电极拨片均设置在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与第二凸轮之间;第二凸轮用于推动第一弹性电极拨片或者第二弹性电极拨片,以使第一弹性电极拨片推动外电源电极与内电源电极接触,或者第二弹性电极拨片推动外电源电极与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凸轮包括第一子凸轮和第二子凸轮;第一子凸轮和第二子凸轮依次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第一子凸轮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子凸轮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相对,且第二凹陷部的长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长度;第一弹性电极拨片和第二弹性电极拨片均为长条状,第一弹性电极拨片的一端和第二弹性电极拨片的一端均设置在机壳上;第一弹性电极拨片的另一端靠近第一子凸轮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子凸轮的周面抵接的第一凸起,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外电源电极抵接的支臂;第二弹性电极拨片另一端靠近第二子凸轮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子凸轮周面抵接的第二凸起;第二弹性电极拨片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的第三凸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拖把桶,包括桶本体、曲轴、电机以及上述的控制装置;曲轴的一端与桶本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正反转电极与电机电连接,电机用于带动桶本体内的清洗盘转动;桶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脚踏板,第一脚踏板设置在曲轴的上方,用于推动曲轴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进一步地,拖把桶还包括第二脚踏板、排水阀;桶本体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排水阀;排水电极与排水阀电连接;曲轴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桶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脚踏板,第二脚踏板设置在曲轴的上方,用于推动曲轴转动,以使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阀电极与外电源电极抵接。进一步地,拖把桶还包括第三脚踏板和桶盖;桶本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桶盖与桶本体的上端边沿通过连接轴铰接,以覆盖开口;桶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脚踏板,第三脚踏设置在曲轴的上方,用于推动第二转轴转动,以使第二转轴恢复初始位置;在桶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呈U形,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三脚踏板的下方,且第一连杆的两端均与桶本体的底面呈角度;桶盖上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与桶盖分别位于连接轴的两侧;突出部上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桶盖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装置及拖把桶,包括凸轮组、转轴、弹力件、电源电极和正反转电极,当转轴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凸轮组转动,从而使得弹力件发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撤销后,弹力件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凸轮组推动正反转电极与电源电极抵接,以使电机正转和反转交替。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装置及拖把桶,不需要人力清洗拖把头,故而,不会消耗使用者的体力,而且在清洗拖布头的同时做其他的事情,便于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施例提供的拖布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布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源电极;2-正反转电极;3-机壳;4-凸轮组;5-弹力件;6-减速机构;7-第一弹性电极拨片;8-第二弹性电极拨片;9-桶本体;11-第一电源电极;12-外电源电极;13-内电源电极;14-排水阀电极;15-第二电源电极;21-反转电极;22-正转电极;41-第一凸轮;42-第二凸轮;411-第二凸缘;412-第一凸缘;421-第一子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制装置及拖把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组、电源电极、正反转电极和弹力件,以及机壳;所述凸轮组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所述弹力件,所述弹力件用于使所述凸轮组复位;所述电源电极和所述正反转电极均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电源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机电连接;所述凸轮组用于将所述正反转电极与所述电源电极电连接,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组、电源电极、正反转电极和弹力件,以及机壳;所述凸轮组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所述弹力件,所述弹力件用于使所述凸轮组复位;所述电源电极和所述正反转电极均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电源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极用于与外部电机电连接;所述凸轮组用于将所述正反转电极与所述电源电极电连接,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凸轮组包括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正反转电极包括正转电极和反转电极;所述正转电极和所述反转电极平行间隔的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正转电极和所述反转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电源电极之间;所述正转电极和所述反转电极均与所述第一凸轮抵接,所述正转电极和所述反转电极均与所述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轮用于推动所述正转电极或者所述反转电极与所述电源电极抵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所述弹力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多个减速齿轮,多个所述减速齿轮依次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多个所述减速齿轮啮合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还包括第二凸轮;所述电源电极还包括第一电源电极、内电源电极和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外电源电极;所述正转电极和所述反转电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外电源电极和所述内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外电源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凸轮,所述内电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凸轮用于将所述外电源电极推向所述内电源电极,以使所述外电源电极与所述内电源电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的侧壁的一端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用于推动所述正转电极,以使所述正转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极抵接;所述第一凸轮的侧壁的另一端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缘,且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一凸缘位置相错,所述第二凸缘用于推动所述反转电极,以使所述反转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极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电极拨片和第二弹性电极拨片;所述电源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源电极和排水电极;所述第二电源电极与所述排水电极平行间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电源电极和所述排水电极设置在所述外电源电极远离所述内电源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源电极和所述排水电极与所述外电源电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电极与所述反转电极电连接,所述排水电极与外部排水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韩志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