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398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显示器。该背光模块包含:一背壳、一导光板、一光源及至少一缓冲件,背壳具有至少一由背壳表面延伸凸出的定位凸柱,导光板固设于背壳中并具有相对设置的近光侧及远光侧、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侧,至少一连接侧设有至少一对应定位凸柱设置的凹部,且凹部具有靠近近光侧的第一凹部侧边及靠近远光侧的第二凹部侧边,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近光侧,缓冲件夹置于导光板的远光侧与背壳间并抵持于远光侧,当定位凸柱卡合于凹部时,定位凸柱与第一凹部侧边具有第一距离,定位凸柱与第二凹部侧边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导光板定位结构的背光模块、以及包含其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显示器背光模块的体积也朝此方向发展。背光模块是显不设备不可缺少的兀件,一般来说背光模块通常由背板、导光板、光源及多层光学膜所组成,以使光线均匀的发散。以一般现行背光模块架构来看,导光板通常通过背板或胶框与其进行卡合定位,或通过铜柱而将其固定于背板上,由于导光板具有热膨胀特性,容易因受热膨胀而变形,进而影响导光板的导光效果。为了避免导光板因热膨胀而损毁,通常于导光板周围预留足够的涨缩空间,以使导光板有足够的空间涨缩,然而,却因此使导光板与光源的距离过远,降低光源的入光效率,从而使背光模块的亮度变化增加。将光源与导光板间的间距缩小可以改善光源的入光效率,但随着涨缩空间的缩减,导光板却存在着因涨缩空间不足而压伤光源的风险,且当导光板受热膨胀时,将可能使导光板大量位移,而造成导光板刮伤或者顶凸玻璃,使光学层变形,进而造成顶白漏光、品味不好。有鉴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发展一种背光模块,在不影响光源的入光效率下,不但能有效定位导光板,也能控制导光板的涨缩,避免背光模块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特殊的导光板定位结构,以使导光板受热涨缩时,不但能维持其定位性,也能维持光源的入光效率,通过缓冲材料吸收导光板涨缩变形,而限制导光板的位移。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壳,具有至少一定位凸柱,该定位凸柱由该背壳的一表面延伸凸出;一导光板,固设于该背壳中,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一近光侧及一远光侧、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侧,每一连接侧的两端连接于该近光侧与该远光侧,且至少一该些连接侧设有至少一凹部,其对应该背壳的该定位凸柱,该凹部具有一靠近该近光侧的第一凹部侧边及一靠近该远光侧的第二凹部侧边;一光源,设置于该背壳并位于该导光板的该近光侧;以及至少一缓冲件,夹置于该导光板的该远光侧与该背壳间,并抵持于该远光侧,其中,当该定位凸柱卡合于该凹部时,该定位凸柱与该凹部的该第一凹部侧边具有一第一距离,且该定位凸柱与该凹部的该第二凹部侧边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壳,具有至少一定位凹部;一导光板,固设于该背壳中,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一近光侧及一远光侧、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侧,每一该些连接侧的两端连接于该近光侧与该远光侧,且至少一该些连接侧设有至少一凸部,该凸部对应设置于该定位凹部;一光源,设置于该背壳并位于该导光板的该近光侧;以及至少一缓冲件,夹置于该导光板的该远光侧与该背壳间,并抵持于该导光板的该远光侧,其中,该背壳的该定位凹部具有一靠近该入光侧的第三凹部侧边,及一靠近该远光侧的第四凹部侧边,该凸部卡合于该定位凹部并且靠近该第三凹部侧边。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背光模块,且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示意图。图2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块的缓冲件方面示意图。图5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另一缓冲件方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背光模块方面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另一背光模块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另一背光模块方面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示意图。【符号说明】I背壳11定位凸柱12定位凹部111第三凹部侧边 112第四凹部侧边2导光板21近光侧22远光侧23连接侧231凸部24凹部241第一凹部侧边 242第二凹部侧边3光源4缓冲材4a、4b缓冲材5挡块I背光模块II显示面板Dl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D3第三距离D4第四距离A涨缩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可通过其他不同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示意图。图1的背光模块主要包含:一背壳1、一导光板2、一光源3以及至少一缓冲件4。详细来说,该背壳I具有至少一定位凸柱1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定位凸柱11为例,该等定位凸柱11由该背壳I的表面延伸凸出。该导光板2设置于该背壳I上,该导光板2具有相互平行的一近光侧21及一远光侧22、以及相互平行的两连接侧23,每一连接侧23的两端连接于该近光侧21与该远光侧22,且至少一连接侧23设有至少一凹部24,其对应该背壳I的该定位凸柱11,优选是该二连接侧23各自设有一个凹部24,且该等凹部2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称,其中,每一凹部24靠近该近光侧21具有一第一凹部侧边241,该凹部24靠近该远光侧22具有一第二凹部侧边242。而该等定位凸柱11设置于该导光板2的该凹部24且靠近该第二凹部侧边242。该光源3设置于该背壳I并位于该导光板2的该近光侧21,一般来说,该光源3由一 LED灯条所构成,提供光线由该近光侧21入射至该导光板2中。该缓冲件4夹置于该导光板2的该远光侧22与该背壳I间并抵持于该远光侧2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是以两个缓冲件4为例。为控制本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导光板2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本第一实施例的该等定位凸柱11在与相对应的该等凹部24卡合时,该定位凸柱11与该第一凹部侧边241具有一第一距离D1,该定位凸柱11与该第二凹部侧边242具有一第二距离D2,其中,该第一距离Dl大于该第二距离D2且该第一距离Dl可涵盖该导光板2于A方向(即近光侧21至该远光侧22的方向)的涨缩变化长度,而优选地,该第一距离Dl为该导光板2的该等连接侧23的长度的0.4?I %,且该第二距离D2趋近于零,也就是该定位凸柱11顶靠该第二凹部侧边242,借此,当导光板2受热涨缩时,较容易沿着A方向胀缩,同时,也可良好地控制该导光板2在A方向或垂直A方向的位移。请参考图2至图4,图2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块的缓冲件方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件4抵持于该导光板2的该远光侧22,当导光板2受热沿A方向膨胀延伸时,该缓冲件4可吸收该导光板2的涨缩长度,以避免导光板2变形或顶凸玻璃。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件4可包含一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可例如为一弹性橡胶材料,该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缓冲件的形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为图2所示的矩形缓冲件4、图3所示的L形缓冲件4、图4所示的梯形缓冲件4等等。以图4所示的梯形缓冲件4为例,当导光板2延着缓冲件方向(即图1的A方向)膨胀延伸时,导光板2可沿着阶梯缓冲件5再往上弹跳一阶梯,而达到缓冲导光板涨缩变形的目的。另外,请参考图5至6,图5至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另一缓冲件方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件4除了可为弹性材料外,也可为一弹片,其中该弹片可为与背壳I一体成形的弹片缓冲件4a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壳,具有至少一定位凸柱,该定位凸柱由该背壳的一表面延伸凸出;一导光板,固设于该背壳中,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一近光侧及一远光侧、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连接侧,每一连接侧的两端连接于该近光侧与该远光侧,且至少一该些连接侧设有至少一凹部,其对应该背壳的该定位凸柱,该凹部具有一靠近该近光侧的第一凹部侧边及一靠近该远光侧的第二凹部侧边;一光源,设置于该背壳并位于该导光板的该近光侧;以及至少一缓冲件,夹置于该导光板的该远光侧与该背壳间,并抵持于该远光侧,其中,当该定位凸柱卡合于该凹部时,该定位凸柱与该凹部的该第一凹部侧边具有一第一距离,且该定位凸柱与该凹部的该第二凹部侧边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吉祥王怡然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