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353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9:52
一种椅子组件包括:限定上部和下部部分的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其带有前向和后向部分,其中座位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上部部分,且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于其上的座位支撑表面;靠背支撑结构,其带有前向和后向部分,其中靠背支撑件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下部部分,且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的向上延伸的部分;以及控制联接,其带有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的第二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椅子组件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椅子组件,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办公椅组件,其包含:可后倾的靠背,其具有易弯的背部支撑组件和易弯的靠腰区域;座位,其可线性地调校并可与靠背一起后倾;以及臂组件,它们可相对座位组件转动地被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其限定上部部分和位于上部部分下方的下部部分;以及座位支撑结构,其具有前向部分和位于前向部分后方的后向部分,其中座位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的上部部分以绕第一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座位支撑表面,其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于其上。椅子组件还包含:靠背支撑结构,其具有前向部分和位于前向部分后方的后向部分,其中靠背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的下部部分以绕第二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向上延伸的部分,其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联接,其具有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以绕第三枢转点转动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以绕第四枢转点转动的第二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其可枢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其限定上部部分和位于上部部分下方的下部部分;座位支撑结构,其具有前向部分和位于前向部分后方的后向部分,其中座位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的上部部分以绕第一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座位支撑表面,其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于其上;靠背支撑结构,其具有前向部分和位于前向部分后方的后向部分,其中靠背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的下部部分以绕第二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向上延伸的部分,其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联接,其具有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以绕第三枢转点转动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20 US 61/703,663;2012.09.20 US 61/703,515;1.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其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一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于其上的座位支撑表面;靠背支撑结构,其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二枢转点转动,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向上延伸的部分,其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且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期间,该基座结构并不移动;控制联接,其具有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以绕第三枢转点转动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以绕第四枢转点转动的第二端;背部支撑表面,其面向前的并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的背部,并具有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向上延伸的部分以绕第五枢转点转动的上部部分,以及下部部分;以及靠背联接,其可枢转地耦合至背部支撑表面的下部部分以绕第六枢转点转动并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以绕第七枢转点转动,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期间,背部支撑表面被靠背联接相对于靠背支撑结构向上延伸的部分向前移动。2.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位置。3.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位于直立位置时,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位置。4.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位于后倾位置时,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位置。5.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第七枢转点位于比第一枢转点高的垂直位置,而当靠背支撑结构在后倾位置时,第七枢转点位于比第一枢转点低的垂直位置。6.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座位支撑结构包括前向部分和后向部分,第一枢转点位于座位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而第三枢转点位于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且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前向部分和后向部分,第二枢转点位于靠背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第四枢转点位于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7.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第一枢转点和第二枢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枢转点和第四枢转点之间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和背部支撑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其之间的距离,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往后倾位置移动期间该距离改变。9.如权利要求8的椅子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向上延伸的部分实质上是刚性的,且其中限定该距离的该背部支撑表面的该至少一部分远不及靠背支撑结构刚硬。10.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含易弯的壳体部件,易弯的壳体部件带有向前地弯曲的下部靠腰部分,其限定弧度,且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往后倾位置移动期间,该弧度增加。11.如权利要求10的椅子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和背部支撑组件之间的耦合包含易弯的壳体部件至靠背支撑结构向上延伸的部分的枢转耦合。12.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进一步包含:靠背联接,其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和可枢转地耦合至易弯的壳体部件,其中易弯的壳体部件至靠背支撑结构的枢转耦合和靠背联接至易弯的壳体部件的枢转耦合之间的距离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期间减小,并在靠背支撑结构从后倾位置移往直立位置期间增加。13.如权利要求1的椅子组件,其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偏压组件,其施加将靠背支撑结构从后倾位置往直立位置偏压的偏压力。14.如权利要求13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该偏压力可在不同的幅度之间被调节。15.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其直接地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一枢转点转动,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被配置以支撑就坐使用者于其上的座位支撑表面;靠背支撑结构,其直接地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二枢转点转动,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的向上延伸的部分,且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期间,该基座结构并不移动;以及控制联接,其具有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以及可操作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移动期间,控制联接以比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倾速率较慢的后倾速率将座位支撑结构后倾,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含易弯的壳体部件,易弯的壳体部件带有向前地弯曲的下部靠腰部分,其限定弧度,且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往后倾位置移动期间,该弧度增加。16.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期间,座位支撑结构后倾的速率为靠背支撑结构后倾的速率的一半。17.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从靠背支撑结构于直立位置期间的靠背支撑结构的位置后倾18°时,座位支撑结构从靠背支撑结构于直立位置期间座位支撑结构的位置后倾9°。18.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且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19.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包括纵向延伸的轴,且其中控制联接的纵向轴在靠背支撑结构在后倾位置期间的定向相比其于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期间的定向大大地更垂直。20.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包括纵向延伸的轴,其在靠背支撑结构在第一位置期间与座位支撑结构成第一角度,在座位结构在第二位置时则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为锐角,且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控制联接的轴并不实质地转动超过与座位支撑表面正交的取向。21.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座位支撑结构包括前向部分和后向部分,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前向部分和后向部分,且其中第一枢转点位于座位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第二枢转点则位于靠背支撑结构的前向部分。22.如权利要求21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一端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且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二端可操作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后向部分。23.如权利要求21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且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24.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包含L形的总体形状,且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包括从向上延伸的部分向前延伸的下部部分。25.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一端于第三枢转点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而控制联接的第二端于第四枢转点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且其中第一枢转点位于比第二枢转点高的垂直高度,而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高度。26.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高度。27.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后倾位置时,第三枢转点位于比第四枢转点高的垂直高度。28.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中控制联接的第一端于第三枢转点可枢转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而控制联接的第二端于第四枢转点可枢转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枢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和第四枢转点之间的距离。29.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进一步包含:背部支撑组件,其带有被配置以支撑就座使用者的背部的面向前的背部支撑表面,其中该背部支撑组件可操作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30.如权利要求29的椅子组件,其进一步包含:靠背联接,其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并可操作地耦合至背部支撑表面,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期间,背部支撑表面被靠背联接相对于靠背支撑结构直立的部分向前移动。31.如权利要求29的椅子组件,其中该背部支撑组件包含易弯的壳体部件,易弯的壳体部件带有向前地弯曲的下部靠腰部分,其限定弧度,且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往后倾位置移动期间,该弧度增加。32.如权利要求31的椅子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和背部支撑组件之间的耦合包含易弯的壳体部件至靠背支撑结构向上延伸的部分的枢转耦合。33.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进一部包含:靠背联接,其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和可枢转地耦合至易弯的壳体部件,其中易弯的壳体部件至靠背支撑结构的枢转耦合和靠背联接至易弯的壳体部件的枢转耦合之间的距离在靠背支撑结构从直立位置移往后倾位置期间减小,并在靠背支撑结构从后倾位置移往直立位置期间增加。34.如权利要求15的椅子组件,其进一部包含:至少一个偏压组件,其施加将靠背支撑结构从后倾位置往直立位置偏压的偏压力。35.如权利要求34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该偏压力可在不同的幅度之间被调节。36.一种椅子组件,其包含: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其直接地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一枢转点转动,且其中该座位支撑结构包括被配置以支撑就坐使用者于其上的座位支撑表面;靠背支撑结构,其直接地可枢转地耦合至基座结构以绕第二枢转点转动,其中该靠背支撑结构包括适于在直立位置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的向上延伸的部分;控制联接,其带有可操作地耦合至座位支撑结构的第一端和可操作地耦合至靠背支撑结构的第二端;以及至少一个偏压组件,其绕第二枢转点施加偏压扭力,该偏压扭力施加偏压力于靠背支撑结构上并将靠背支撑结构从后倾位置往直立位置偏压,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该偏压扭力可于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之间调节,其中第二幅度大于第一幅度,而且其中在靠背支撑结构于直立和后倾位置之间移动时,基座结构和控制联接两者选定其一是固定的以作相对支撑的地板表面的转动。37.如权利要求36的椅子组件,其中当靠背支撑结构在直立位置时该偏压力可于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之间调节,且其中偏压力的第二幅度大于偏压力的第一幅度。38.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椅子组件,其进一步包含:调节组件,其可操作地耦合至该至少一个偏压组件以调节偏压扭力于第一和第二幅度之间,其中该调节组件将该至少一个偏压组件于对应偏压扭力的第一幅度的第一配置和对应偏压扭力的第二幅度的第二配置之间调节。39.如权利要求38的椅子组件,其中该调节组件包括可动的输入部件,可动的输入部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改变偏压扭力的幅度。40.如权利要求36的椅子组件,其中该偏压扭力由弹性偏压部件产生,弹性偏压部件于对应偏压扭力的第一幅度的第一形状和对应偏压扭力的第二幅度的第二形状之间变形。41.如权利要求40的椅子组件,其中该弹性偏压部件包含弹簧部件,弹簧部件带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限定的长度,且其中弹簧部件长度的改变使偏压扭力的幅度于偏压扭力的第一和第二幅度之间改变。42.如权利要求41的椅子组件,其中弹簧部件的第一端可操作地耦合至以下的至少选定其一:基座结构、座位支撑结构、靠背支撑结构和控制联接;且其中弹簧部件的第二端相对基座部件、座位支撑结构、靠背支撑结构和控制联接的该选定其一的位置的改变调节偏压扭力于偏压扭力的第一和第二幅度之间。43.如权利要求38的椅子组件,其中该偏压扭力由弹性偏压部件产生,弹性偏压部件于对应偏压扭力的第一幅度的第一形状和对应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J·拜蒂小理查德·N·罗斯兰G·L·卡斯滕K·R·海曼N·麦考恩P·美杜R·T·霍尔德里奇M·范得尔·维恩T·D·克鲁比捷维茨N·R·布罗克J·A·霍尔G·J·皮特森T·T·安德瑞斯
申请(专利权)人:斯迪尔科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