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98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用的保健减振鞍座。这种鞍座取消了原三角形鞍座的前凸部位,改成了腰形,鞍座的鞍架下设三只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承弹簧。采用后使骑车者会阴部与鞍座不发生接触;三点式弹簧支承机构又能使鞍架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作弹性摆动,减振效果明显,使骑车人有舒适的感觉。(*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和体育运动工具--自行车用的保健减振鞍座。自行车是我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专利技术200余年来,其鞍座一直采用传统的三角形式样。这种形状的鞍座与骑车人的运动姿态,使骑车人的大部分体重通过会阴部紧压在鞍座的鞍架上作强烈摩擦,引起该部位十分不适。另外,传统鞍座虽大多装有支承弹簧(一般为两只弹簧),但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减振效果不理想,使脑部易受振动。据抽样调查,有35%左右的男女骑车者因此患有不同程度的坐骨疼痛、生殖器部位发炎等症状。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减振效果理想的保健自行车鞍座。本技术提出的自行车鞍座的结构特征是,取消了原三角形结构鞍座的前凸部分,形成一种能避免与人体会阴部接触的腰形结构式样。鞍座的鞍架下装有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支承弹簧,弹簧的下部通过螺栓与固定在车架立管上的支架相连结。本技术的优点是骑车者会阴部与鞍座不发生接触,采用三点式弹簧支承结构后,连续骑车2小时以上亦无不适之感,这种支承结构又能使鞍架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作弹性摆动,十分舒适,减振效果明显。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附图2是本技术与原结构鞍座形状的俯视比较图,图中虚线部分为原三角形结构鞍座的前凸部分,实线部分为本技术设计腰形鞍座的俯视外形。图中1.--座垫2.--鞍架3.--弹簧4.--支架5.--接头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过程。本技术提出的鞍座的制造方法与传统鞍座的制造方法相同,将贴有塑料座垫1的腰形塑料鞍架2通过三只弹簧3与支架4相连接,弹簧3的上下端分别用螺栓与鞍架2和支架4固定。支架4又通过接头5用螺栓紧固在车架立管上。现有的传统三角形鞍座在稍加改装后即可制成本技术提出的腰形鞍座。权利要求1.一种由座垫1、鞍架2和支架4等组成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外形为没有前凸部分而能避免与人体会阴接触的腰形式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架2下面设置三只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承弹簧3,支承弹簧3下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4上,支架4又通过接头5用螺栓固定在车架立管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用的保健减振鞍座。这种鞍座取消了原三角形鞍座的前凸部位,改成了腰形,鞍座的鞍架下设三只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承弹簧。采用后使骑车者会阴部与鞍座不发生接触;三点式弹簧支承机构又能使鞍架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作弹性摆动,减振效果明显,使骑车人有舒适的感觉。文档编号B62J1/00GK2171539SQ9322500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乔尚信, 姚茂龙 申请人:上海电视大学科技服务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座垫1、鞍架2和支架4等组成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外形为没有前凸部分而能避免与人体会阴接触的腰形式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尚信姚茂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视大学科技服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