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维嘉专利>正文

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8727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插秧装置,包括插植箱、回转箱以及插植爪,所述的插植箱的动轴输出轴与设于回转箱内的一个太阳轮的转轴相连,插植爪的末端设有外爪头,该外爪头包括两个爪指,所述的爪臂上设有内爪,内爪与爪臂滑动连接,并设有一个使内爪向上运动的弹性回复机构,内爪的爪头为单根爪指,内爪爪指的根部设于外爪的两根爪指之间,内爪的上端与一个驱动杆转动连接,该驱动杆与爪臂转动连接,并与设于第二行星轮的轮轴上的一个凸轮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态和轨迹,使得其对秧苗的损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倾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尤其是涉及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插植机构是插秧机的最主要部分,现有的很多插植机构一般包括回转箱,和设于该回转箱上的插植爪,还包括一个推秧机构。插植爪将秧苗送到插植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的同时,推秧机构开始带动秧苗向下运动,一方面可以将秧苗插得更稳、更正,另一方面也对秧苗的根部具有保护作用,以使其不被折断。如公开号为CN28053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其包括链轮传动箱、对称安装在链轮传动箱左右两侧的回转箱以及插植臂,其中所述回转箱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插植臂安装在行星轮轴上、回转箱体与连接法兰之间的部位。其插植臂包括插植臂体和设置在插植臂体内的推秧机构,其中推秧机构包括在插植臂体内的推秧杆、设置在推身杆端部的压缩弹簧、转动连接在插植臂体上的摆臂和固定在回转箱体上并空套在行星轮轴上的凸累与所述的插植臂体是空套的,所述摆臂的一端铰接在推身杆上,另一端与所述的凸轮的外表面配合工作。这种结构的特点时,推秧机构在上升过程中缓慢运动,下升过程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射,其速度较快,与插植臂下移动过程相比明显较块,所以会对秧苗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现有的推秧机构容易使得秧苗在插植过程中造成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容易对秧苗造成损伤,秧苗在插植过程中容易倾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态和轨迹,使得其对秧苗的损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倾斜的插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插秧装置,包括插植箱、回转箱以及插植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植箱设于插秧机机架上,插植箱的动轴输出轴与设于回转箱内的一个太阳轮的转轴相连,所述的太阳轮与设于其两侧的第一行星轮相适配,每个第一行星轮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二行星轮,第一、第二行星轮均为偏心轮,所述的第二行星轮的轮轴与所述的插植爪的爪臂相连,插植爪的末端设有外爪头,该外爪头包括两个爪指,所述的爪臂上设有内爪,内爪与爪臂滑动连接,并设有一个使内爪向上运动的弹性回复机构,内爪的爪头为单根爪指,内爪爪指的根部设于外爪的两根爪指之间,内爪的上端与一个驱动杆转动连接,该驱动杆与爪臂转动连接,并与设于第二行星轮的轮轴上的一个凸轮相配合。这里的行星轮均采用偏心轮结构,使得其可以方便的实现爪臂在整个回转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也非常容易实现合理的爪指运动轨迹。在使用过程中,外爪从供苗装置得到秧苗,秧苗的茎部置于外爪头的两根爪指之间,秧苗的根部设于外爪爪指的内侧,即处于内外爪爪指构成的夹角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秧苗插入后倾斜的问题。在外爪的下移过程中,上述的凸轮也在第二行星轮轮轴的带动下转动,其转动过程中带动驱动杆摆动,驱动杆摆动过程中带动内爪克服弹性回复机构的弹力向下运动,直到秧苗说明书CN102342205ACN102342219A2/3页4完全插入土中,内爪返回,由于整个凸轮从近心点到远心点都是平滑的,所以内爪在下移动过程也是平稳的渐近式运动的,对秧苗的损害会比较小。凸轮从远心点到进心点也是平滑的,所以在内爪在弹性回复机构的作用下返回时,也是平稳的渐近式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杆为由长臂和短臂构成的L型杆,其中,长臂与所述的内爪相连,长臂与短臂的连接处与爪臂转动连接,短臂的内侧面与所述的凸轮相适配。短臂成为驱动杆的驱动端,长臂为驱动杆的被动端,该结构实现了凸轮离心距离的较小变化转化为内爪的较大移动距离。同时,由于驱动杆为L型杆,所以其在满足驱动端与被动端的力臂的要求的同时,节约了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之间设有一个用于消除两个行星轮之间的反向间隙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一个设于第二行星齿轮轮轴上的压紧凸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相连的压紧杆,该压紧杆贴合于压紧凸轮,压紧杆与回转箱之间设有一个压紧弹簧。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均为偏心齿轮,所以其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反向间隙,在内爪插入泥土的过程中,由于受泥土反作用力的作用,这个反向间隙就会造成两个行星齿轮之间的窜动,既造烦恼行星齿轮的损伤,也造成内爪下移过程中,其移动距离的不确定性,影响插秧过程。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外爪的爪指之间具有50-80度的夹角,内爪在相对于外爪一侧为弧面结构。这个角度和这个弧面的设置,模仿了人工插秧时的手势动作。既保证了内外爪之间对秧苗的一定的夹紧力,同时也使得其不会对秧苗的根部有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容易对秧苗造成损伤,秧苗在插植过程中容易倾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能够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态和轨迹,使得其对秧苗的损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倾斜的插秧装置。【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植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插秧装置,包括插植箱1、回转箱2以及插植爪3,所述的插植箱I设于插秧机机架上,插植箱I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回转箱2相连,回转箱2内设有一个太阳轮7,该太阳轮7与插植箱I的动力输出轴同轴,所述的太阳轮7与设于其两侧的第一行星轮5相适配,每个第一行星轮5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二行星轮6,第一、第二行星轮均为偏心轮,第一行星轮5与第二行星轮6之间设有一个用于消除两个行星轮之间的反向间隙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包括一个设于第二行星齿轮轮轴上的压紧凸轮82,与第一行星齿轮相连的压紧杆8,该压紧杆8贴合于压紧凸轮82,压紧杆8与回转箱2之间设有一个压紧弹簧81。所述的第二行星轮6的轮轴与所述的插植爪8说明书CN102342205ACN102342219A3/3页5的爪臂相连,插植爪8的末端设有外爪头31,该外爪头31包括两个爪指32,所述的爪臂上设有内爪4,内爪4与爪臂滑动连接,并设有一个使内爪4向上运动的弹性回复机构44,内爪4的爪头为单根爪指41,内爪爪指41的根部设于外爪的两根爪指32之间,内、外爪的爪指之间具有68度的夹角,内爪在相对于外爪一侧为弧面结构45 (上述68度的夹角为该弧面上下两端的连接平成与外爪之间的夹角)。内爪的上端设有一个驱动杆42,该驱动杆42为由长臂和短臂构成的L型杆,其中,长臂与所述的内爪4相连,长臂与短臂的连接处与爪臂转动连接,短臂的内侧面与所述的凸轮9相适配。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外爪从供苗装置得到秧苗,秧苗的茎部置于外爪头的两根爪指之间,秧苗的根部设于外爪爪指的内侧,即处于内外爪爪指构成的夹角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秧苗插入后倾斜的问题。在外爪的下移过程中,上述的凸轮也在第二行星轮轮轴的带动下转动,其转动过程中带动驱动杆摆动,驱动杆摆动过程中带动内爪克服弹性回复机构的弹力向下运动,直到秧苗完全插入土中,内爪返回,由于整个凸轮从近心点到远心点都是平滑的,所以内爪在下移动过程也是平稳的渐近式运动的,对秧苗的损害会比较小。凸轮从远心点到进心点也是平滑的,所以在内爪在弹性回复机构的作用下返回时,也是平稳的渐近式运动。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均为偏心齿轮,所以其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反向间隙,在内爪插入泥土的过程中,由于受泥土反作用力的作用,这个反向间隙就会造成两个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插秧装置,包括插植箱(1)、回转箱(2)以及插植爪(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植箱(1)设于插秧机机架上,插植箱(1)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回转箱(2)相连,回转箱(2)内设有一个太阳轮(7),该太阳轮(7)与插植箱(1)的动力输出轴同轴,所述的太阳轮(7)与设于其两侧的第一行星轮(5)相适配,每个第一行星轮(5)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二行星轮(6),第一、第二行星轮均为偏心轮,所述的第二行星轮(6)的轮轴与所述的插植爪(3)的爪臂相连,插植爪(3)的末端设有外爪头(31),该外爪头(31)包括两个爪指(32),所述的爪臂上设有内爪(4),内爪(4)与爪臂滑动连接,并设有一个使内爪向上运动的弹性回复机构(44),内爪的爪头为单根爪指(41),内爪爪指(41)的根部设于外爪的两根爪指(31)之间,内爪(4)的上端与一个驱动杆(43)转动连接,该驱动杆(43)与爪臂转动连接,并与设于第二行星轮(6)的轮轴上的一个凸轮(9)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维嘉
申请(专利权)人:于维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