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975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梁,垂直设置于承重梁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所述承重梁居中位置垂直设有贯穿于承重梁上侧面和下侧面的通孔,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通过悬挂装置固定在承重梁一侧的通孔上,液压提升千斤顶的钢绞线穿过通孔延伸至承重梁的外侧;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安装在承重梁上的吊装支架,以及用于连接吊装支架和液压提升千斤顶的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液压提升装置,结构简单,承重力较强,提高了传统吊装装置的安全性。承重梁通过悬挂装置与液压提升千斤顶连接,提高了承重梁与液压提升千斤顶之间的配合度,避免了提升装置高度局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建设吊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提升装置在进行大型设备吊装时,常常需要将液压提升千斤顶放置在承重梁上,因此要求此承重梁在满足液压提升千斤顶的负荷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求承重梁能够满足液压提升千斤顶在作业过程中的运行作业。现有的承重梁在设计时,因考虑到布置位置和吊装需要,其设计的承重梁存在长度不足,以及液压提升千斤顶钢绞线从承重梁穿过时直径受限等影响;导致了吊装装置在提升过程中液压千斤顶与承重梁固定不稳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提升装置,该承重梁提高了液压千斤顶与承重梁之间安装配合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梁,垂直设置于承重梁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所述承重梁居中位置垂直设有贯穿于承重梁上侧面和下侧面的通孔,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通过悬挂装置固定在承重梁一侧的通孔上,液压提升千斤顶的钢绞线穿过通孔延伸至承重梁的外侧;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安装在承重梁上的吊装支架,以及用于连接吊装支架和液压提升千斤顶的螺杆。所述承重梁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一个以上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垂直于箱体侧壁、且沿箱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安装于承重梁的上侧或下侧。所述吊装支架为由上横梁、下横梁,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内腔与承重梁横截面相匹配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吊装支架套设在承重梁上。所述吊装支架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通孔的两侧,所述上横梁或下横梁上设有螺杆安装孔,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横梁或下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提升千斤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结构简单,承重力较强,提高了传统吊装装置的安全性。承重梁通过悬挂装置与液压提升千斤顶连接,提高了承重梁与液压提升千斤顶之间的配合度,避免了提升装置高度局限问题。悬挂装置是由吊装支架和螺杆组成,吊装支架套设在承重梁上,提高了悬挂装置与承重梁的稳定性;螺杆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承重梁和液压提升千斤顶固定连接,避免了液压提升千斤顶从螺杆上滑落,保证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减少了吊装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悬挂装置与承重梁配合安装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承重梁;11、通孔;2、液压提升千斤顶;21、钢绞线;3、第一行车梁;4、第二行车梁;5、悬挂装置;51、吊装支架;511、上横梁;512、下横梁;513、左侧板;514、右侧板;52、螺杆;6、加强筋板;7、缀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梁I,垂直设置于承重梁I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2,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I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3和4,承重梁I居中位置垂直设有贯穿于承重梁I上侧面和下侧面的通孔11,液压提升千斤顶2通过悬挂装置5固定在承重梁I上侧或下侧的通孔11上,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钢绞线21穿过通孔11延伸至承重梁I的外侧;悬挂装置5包括安装在承重梁I上的吊装支架51,以及用于连接吊装支架51和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螺杆52。如图2所示,承重梁I是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箱体,箱体内部设有一个以上加强筋板6,加强筋板6的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了达到较好的承重效果,通孔11两侧至少分别设置一个加强筋板6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板6垂直于箱体侧壁、且沿箱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图3、图4所示,吊装支架51为由上横梁511、下横梁512,左侧板513和右侧板514围成的内腔与承重梁I横截面相匹配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即上横梁511和下横梁512相对平行设置,左侧板513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511和下横梁512的一端端部固定,右侧板514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511和下横梁512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在安装时吊装支架51套设在承重梁I上;上横梁511和下横梁512分别位于承重梁I的上方和下方,左侧板513和右侧板514分别位于承重梁I的两侧。为了提高提升装置在吊装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吊装支架51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通孔11的两侧,上横梁511或下横梁512上分别设有螺杆安装孔,螺杆5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横梁511或下横梁51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提升千斤顶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梁I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有缀板7,该缀板7位于通孔11的位置,且缀板7的宽度与承重梁I的宽度箱体,其长度大于通孔11的孔径;在缀板7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开孔,以使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钢绞线21顺利从该开孔中穿过。该缀板7增强了承重梁I的承重力,避免提升重物过程中受重力影响使位于通孔11周侧的承重梁I变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结构简单,承重力较强,提高了传统吊装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吊装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梁(I),垂直设置于承重梁(I)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2),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I)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3 ;4),所述承重梁(I)居中位置垂直设有贯穿于承重梁(I)上侧面和下侧面的通孔(11),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2 )通过悬挂装置(5 )固定在承重梁(I) 一侧的通孔(11)上,液压提升千斤顶(2 )的钢绞线21穿过通孔(11)延伸至承重梁(I)的外侧;所述悬挂装置(5)包括安装在承重梁(I)上的吊装支架(51),以及用于连接吊装支架(51)和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螺杆(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I)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一个以上加强筋板(6),所述加强筋板(6)垂直于箱体侧壁、且沿箱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2)安装于承重梁(I)的上侧或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51)为由上横梁(511)、下横梁(512),左侧板(513)和右侧板(514)围成的内腔与承重梁(I)横截面相匹配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吊装支架(51)套设在承重梁(I)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51)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通孔(11)的两侧,所述上横梁(511)或下横梁(512 )上设有螺杆安装孔,所述螺杆(5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横梁(511)或下横梁(51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提升千斤顶(2)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承重梁,垂直设置于承重梁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所述承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梁(1),垂直设置于承重梁(1)上的液压提升千斤顶(2),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承重梁(1)下方两侧的第一、第二行车梁(3;4),所述承重梁(1)居中位置垂直设有贯穿于承重梁(1)上侧面和下侧面的通孔(11),所述液压提升千斤顶(2)通过悬挂装置(5)固定在承重梁(1)一侧的通孔(11)上,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钢绞线21穿过通孔(11)延伸至承重梁(1)的外侧;所述悬挂装置(5)包括安装在承重梁(1)上的吊装支架(51),以及用于连接吊装支架(51)和液压提升千斤顶(2)的螺杆(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新张琴王朱勤张涛刘贺陈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