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706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包括红外控制模块及驱动控制模块。在红外控制模块中,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第一输出功率及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上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中,驱动控制模块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实现在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一种照明控制 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及排放。因此,在照明的领域,利用 红外感应来控制光源的开或关的技术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适合应用在公共车站、家居照 明、宾馆通霄照明、酒馆、超市卖场及乡镇街道路灯照明及公共活动场所等场所。 但是,目前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控制光源要不是全灭或全亮,无自动档次输出照 明控制,如无线调光或可控硅调光照明(且要人工进行调设)。如果有人进入了某个场所, 但还没有进入到红外感应的范围,这时照明灯还是处于全灭的状态,这就出现了人在场所 感应外层时,场所感应范围漆黑一片的情况。因此,这样的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在使用上给用 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需 要提供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 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 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 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 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 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及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 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上述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中,驱动控制模块能输出两个大于零的输出功率,例 如第一输出功率为照明灯全亮时的功率,第二输出功率为第一输出功率的10%~30%,实 现了即使在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所需照明的场所仍然有微亮照明。这样给用 户在使用上带来便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1、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 阻R26、处理单元、二极管D22及电感L21 ; 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 管Q21的集电极经该第一功率电阻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一 端连接该处理单元的电流采样端,第二功率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2的A端连接 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22的K端连接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 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该处理单元内部的高压功率管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2 的K端及电感L21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功率电阻包括并联连接的电阻R28及电阻R2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23、电容C24及电阻R27,二极 管D23的A端、电容C24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均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二极 管D23的K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1、C23、二极管D21及电阻R24、 R21、R22、R25,二极管D21的A端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21的K端、 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及电容C23的一端均连接至该处理单元的第4管脚,电 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该驱 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1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地端之间,电 阻R25连接在该处理单元的第2管脚与地端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22及电阻R23,电容C22的一端 及电阻R23的一端均连接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及电阻R23的 另一端均连接至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l及电阻Rl、R3、R4、R5 ; 二极管Dl的K端接地,二极管Dl的A端连接该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入端,该红外感 应单元的输入端经电阻Rl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4连接在该红外感 应单元的输出端与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之间,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经电阻R3连接至该红 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该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3与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之间,该控制单元的 输出端经电阻R5连接至该红外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红外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容Cl及电阻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 该控制单元的第1管脚,电容Cl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该控制单元的第2管脚, 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该红外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及负载电路,该外线感应控制电 路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 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 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以产生第一触发信 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 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 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 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该负载电路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功率输出端并以该第一输出功率或该第二 输出功率工作。 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 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电路的方框电路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红外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及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 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 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 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 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感应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控制模块、与该红外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该整流模块连接在该驱动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该红外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感应单元、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红外感应单元检测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开关单元根据电信号导通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该红外感应单元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该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并在处于截止状态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及该驱动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输出功率,及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该第二输出功率,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观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