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树家专利>正文

自行车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605 阅读:4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附件技术领域,是家住楼房运自行车上下楼时用的一种提手。它由用U型夹板、楔块、支架构成的夹紧机构及用定位轴、凸轮手柄构成的凸轮定位机构组成。它被装在车子重心处。用它提车上下楼时,凸轮定位机构能使车身与楼梯平行,提手与地面平行、车轮只要抬高一个小距离就不会碰楼梯,并且凸轮手柄的提升力与车子重力始终保持二力体平衡。因此用提手提车比用肩扛车上下楼方便、省力、干净多了。(*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附件
,是自行车上的一个提手。家住楼房,需要运自行车上下楼时,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是用肩扛车上下楼,又费劲又易弄脏衣服。对用肩扛车上下楼费劲原因作如下受力分析如附图中的附图说明图1。车子重力P总是铅垂向下的。肩若扛在A1点、(力FA1向上)车子因重心在支点A1后而向后倾翻。如果在A2点,用手压着车把,(力FA2向下)才能保持车子受力平衡而不倾翻。如附图中的图2。车子重力P总是铅垂向下的。肩若扛在B1点,(力FB1向上)车子因重心在支点B1前而向前倾翻。如果在B2点用手向上抬着车把,(力FB2向上)才能保持车子受力平衡而不倾翻。如附图中的图3。车子重力P总是铅垂向下的。若过重心O点垂直向上引线交横梁于C,肩就扛在C点,因力FC的作用线已通过车子重心,只要满足FC=P车子就受力平衡而不倾翻。图1及图2表示了车子是在平面平行力系作用下受力平衡的,人在扛车时既要满足力的平衡又要满足力矩的平衡才能使车子不倾翻。图3表示的是最简单的二力体受力平衡状态。车身有一定长度,楼梯与地面有一定斜度,水平扛车上楼时,为了防止前轮碰楼梯需要把车子向肩后串动,下楼时又怕后轮碰楼梯需要把车子向肩前串动,扛车的力作用线很难通过车子重心。因而在扛车时很难出现像图3那样的车子处于最简单的二力体受力平衡状态,大多数情况就像图1及图2那样,为了使车子在肩上受力平衡而不倾翻,除了要克服车子重力外还要克服因肩对车子作用力的作用线不通过车子重心而产生的倾翻力矩。这就是扛车上下楼费劲的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用肩扛自行车上下楼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提手提车上下楼的新方法来代替肩扛的方法,同时带来操做方便、省力、干净等好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用楔块夹紧机构和凸轮定位机构组成个自行车提手。用楔块夹紧机构可以把提手牢固的按装在车子的重心附近的后斜梁管上,在用提手提车上下楼时,能保持提升力与车子重力始终处于最简单的二力体受力平衡状态,消除了对倾翻力矩的平衡问题,因而比扛车省劲。凸轮定位机构中的凸轮手柄相对于车身可以变换各种定位角度。在提车上下楼时,利用不同的定位角度可使凸轮手柄始终与地面平行,车身始终与楼梯平行,只要把车轮向上抬高一个小距离就不会碰楼梯。在楼梯的转向处可以随时把自行车放下休息,所以操作方便。由于不用肩扛自行车,自然就不易弄脏衣服了。本技术自行车提手的内容是自行车提手由楔块夹紧机构和凸轮定位机构组成。楔块夹紧机构由夹板(1)、楔块(2)、支架(3)、螺钉(6)和螺钉(7)组成。呈U型的夹板(1)中装有楔块(2)和支架(3)。夹板(1)呈半园柱形处的内径尺寸及呈长方形处的内尺寸均与自行车后斜梁管的外径尺寸相同。楔块(2)对着夹板(1)半园柱形处的一面呈内园柱形,内径尺寸与自行车后斜梁管外径尺寸相同,楔块(2)与支架(3)的接触面是个斜面,楔块(2)的中间处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槽。支架(3)沿着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着夹板(1)半园柱形处的一面呈内园柱形,内径尺寸与自行车后斜梁管外径尺寸相同,支架(3)与楔块(2)的接触面是斜面,支架(3)的中间处、沿着长度方向上有定位槽,沿着宽度方向上有定位孔。夹板(1)和支架(3)用螺钉(6)连接,楔块(2)和支架(3)用螺钉(7)连接。这就组成了楔块夹紧机构。凸轮定位机构由定位轴(4)和凸轮手柄(5)组成。定位轴(4)呈园柱形。凸轮手柄(5)由条状的钢板冲制而成。钢板的一端前后分布的加工出两个凸轮外缘和对应的两个凸轮回转孔。两孔之间被加工出的曲线形角度转换槽连通。条状钢板的另一端加工出手柄,使凸轮和手柄连成一个整体而成为凸轮手柄。凸轮手柄的凸轮端装在支架(3)和楔块(2)的定位槽中,定位轴(4)装在支架(3)的定位孔和凸轮手柄的凸轮回转孔中,这就组成了凸轮定位机构。本技术的优点是1.用提手提车上下楼时,手提堤升力与车子重力始终处于最简单的二体受力平衡状态,提车人只付出了与车子重力相等的力。这也和人们愿意用手提东西的生理习惯一致,因而不易感到疲劳。而用肩扛车上下楼时,由于扛车的力作用线很难通过车子重心,必须把手臂伸出很长去压车把或抬车把才能使车子在肩上受力平衡而不倾翻。扛车人既要克服重力又要克服倾翻力矩,肩和手臂一齐用力,因而易感到疲劳,所以提车比扛车省劲。2.用提手提车上下楼时,手柄与地面是平行的,车身与楼梯是平行的,即车身与地面是倾斜的,因而只要把车轮向上抬高一个小距离就不会碰楼梯。而用肩扛车上下楼时,车身是水平的,因扛车位置选择不当,车轮碰楼梯是经常发生的。为了不让车轮碰楼梯必须把车子在人的肩上前后串动,车子的前后串动又会产生车子的前后倾翻,这时必须用手抬着车把或压着车把才能防止车子倾翻保持车子在人的肩上平衡。所以用提手提车上下楼比用肩扛车上下楼梯操作简单方便。3.用提手提车上下楼不像用肩扛车那样容易弄脏衣服,所以比较干净。对实现本技术自行车提手的最好方式结合附图作如下说明图4是自行车提手中主要零件的静态结构立体示意图。包括夹板1、楔块2、支架3、定位轴4、凸轮手柄5。图5是自行车提手正投影装配图。其中主视图是假想拆去凸轮手柄后的视图,左视图是假想有自行车后斜梁管时的视图。自行车提手按装在车子上的程序是1.先用两个螺钉7把图4中的楔块2和支架3连接在一起。使楔块2的斜面和支架3的斜面配合,呈图5中左视图的按装状态。装配后,楔块2只能沿螺钉7的轴向移动。2.把图4中的凸轮手柄5的凸轮端装入支架3的定位槽和楔块2的定位槽中,当按装位置调到凸轮回转孔与支架3的定位孔同轴时,把图4中的定位轴4装入同轴孔中,使定位轴4的两端位于支架3的定位孔中,使定位轴4的中间位于凸轮回转孔中,如图5中的左视图和主视图所示。装配后,由于定位槽的宽度限制了凸轮手柄5沿定位轴4的轴向移动,使凸轮手柄5只能绕定位轴4转动。3.把图4中呈U型的夹板1套在自行车重心附近的后斜梁管上,使夹板1的内园柱面与后斜梁管的外园柱面配合,再装入由楔块2、支架3、定位轴4、凸轮手柄5组成的组合件,使楔块2的内园柱面与后斜梁管的外园柱面配合,使夹板1的呈长方形处的内表面与支架3的外表面配合。再用螺钉6把夹板1和支架3固接在一起,呈图5中主视图和左视图表示的按装状态。4.拧紧螺钉7使楔块2拉进,支架3的斜面和自行车后斜梁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的楔角就被楔块2楔紧。如附图5左视图所示。用楔块增大正压力的原理增大了按触面的摩擦力。用楔角小于2倍的摩擦角的自锁原理,使夹紧后的楔块能自锁。此时提手就被牢固的按装在自行车重心附近的后斜梁管上了。如果想要调整提手的按装位置,只要拧松螺钉7,使楔块2沿楔角退出,支架3和后斜梁管之间就会松动,提手的按装位置就可以调整了。在用提手提车上下楼时,凸轮定位机构中的凸轮手柄相对于车身变换定位角度时的动态结构及相对位置如下如附图4中凸轮5的静态结构所示,它的凸轮端前后分布着两个凸轮外缘和对应的两个凸轮回转孔。情况一,假设凸轮手柄5的初始位置是前凸轮回转孔与定位轴4配合,只要向上搬转凸轮手柄5,转到前凸轮缘被楔块2的定位槽中某位置挡住而不能继续转动时,手柄轴线与自行车后斜梁管的夹角正好是设定的上楼定位角,这时可以提车上楼了。提车状态是,前轮先上楼,车身与楼梯平行,凸轮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附件技术领域,是家住楼房运自行车上下楼时使用的一种提手,它由楔块夹紧机构和凸轮定位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提手其特征在于呈U型的夹板(1)中装有楔块(2)和支架(3)组成了楔块夹紧机构,在支架(3)中装有定位轴(4)和凸轮手柄(5)组成了凸轮定位机构,夹板(1)和支架(3)用螺钉(6)连接,楔块(2)和支架(3)用螺钉(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家
申请(专利权)人:李树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