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之自行车篮架构造;其系藉由一框架体的周缘两侧处呈一开口,并予利用开口位置底下两边的枢接套筒接设一脚踏护网架,且脚踏护网架下、旁边两处亦衔套着脚踏板及护网,而在篮架底下则设有两补强片、并呈数个调整孔洞,且前、后补强片外侧两端则设拘限弯钩;俾以定位于前或后车轮的置物架固定后,以便于篮架两边的脚踏护网架、脚踏板、护网,以为扳折或是张摆枢接使用,再由开口位置的公、母接扣带搭配使用,俾以达到兼具可载物及安全跨坐两用的变换实用性。按以,一般使用于自行车前方所以为做载物用、后方则可载人之坐椅,其分别为铁质细条所制成网状容体及由藤条编织而成的藤椅结构。由于该前、后方的网篮与坐椅者并不能相互辅以交替使用,即欲当后坐椅在取卸后,亦无法直接地就予改装为置物篮使用;同样地,前方网篮系先予以固定后才能达到载物作用,因此要将其网篮架只为迎合一时短暂地载人改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亦不符实用价值性;因此,若要同时兼具此两种使用功效时,则非得在前、后位置上予以加装方可为之。甚至,由于该坐椅系位于后车轮之上,且又在其坐位两边所提供孩童两脚跨坐底下或旁侧,并无挡隔物体的防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之自行车篮架构造;其特征在于,系装设于车体的前或后车轮的置物架上组合定位;其一篮架;系成一框架体,且于框架一周缘上制有扶手,并在两侧处各呈有一开口,其在篮架的开口位置上方处设有一组公、母接扣带,且开口位置底下两边则设有枢接套筒,以便再衔套脚踏板及护网;而在篮架底下则设有两补强片、并呈数个调整孔洞,且前、后补强片外侧两端则设拘限弯钩;遂以藉由篮架补强片外弯钩及螺栓固定后,俾以由其两边脚踏护网架、脚踏板、护网呈扳折或张摆的枢接状与接扣带配合,俾以做成可载物及安全跨坐两用的变换性。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