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288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所述集成式膨胀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该水箱本体包括作为发动机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一腔体和作为电机与控制器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绝热层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安装空间小的问题,且安装后布局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客车后舱空间利用率,并保证了发动机、电机与控制器系统分开散热并处于一种良好的散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客车一般都有发动机冷却系统,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故需要两个膨胀水箱分别与其相连,使得本来就空间紧张的整车布置布局非常困难,且后舱门的高度常影响着加水口的位置,及发动机出水口的位置也让膨胀水箱的布置较为困难。中国专利CN201420393615.0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的膨胀水箱总成,其包括依次并排连接为一体的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第一膨胀水箱和用于电机冷却系统的第二膨胀水箱。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第一膨胀水箱包括第一水室、第一压力盖、第一密封盖、第一液位管和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电机冷却系统的第二膨胀水箱包括第二水室、第二压力盖、第二密封盖、第二液位管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压力盖设置在第一水室的顶部,第一密封盖设置在第一水室的侧壁上,第一液位管设置在第一水室的侧壁上,且与第一水室相连通,第二压力盖设置在第二水室的顶部,第二密封盖设置在第二水室的侧壁上,第二液位管设置在第二水室的侧壁上,且与第二水室相连通。第一水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补水管,第二水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补水管。此专利详细描述了该膨胀水箱总成的布置,但该专利存在如下冋题:第一,没有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范围,即没有对第一水室与第二水室应如何隔开进行说明;第二,没有关注第一液位管与第一水室上部分相连通处与该水室排水管位置的联系,即没有对第一膨胀水箱排水管及与发动机管路相连的发动机排水管布置位置进行说明;第三,没有考虑发动机排水管排出的冷却液一般呈喷射状,溅到对面挡板容易形成气泡再循环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即没有对第一水室底部设置的补水管布置位置进行说明;第四,没有对液位管与水室相连的上下极限点进行说明,即没有给出液位管的材料和具体位置。中国专利CN201420412197.5公开了一种双腔膨胀水箱,其包括膨胀水箱本体,膨胀水箱本体内设有通过隔板隔开且分别密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电机冷却系统相连,第二腔体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相连,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置的膨胀水箱本体的上方均设有加水盖和蒸汽盖,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置的膨胀水箱本体的下方均设有液位观察窗,膨胀水箱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一根除气管。此专利详细描述了该膨胀水箱总成的布置,但该专利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没有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范围,即没有对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应如何隔开进行说明,只是简单的用隔板隔开;第二,没有关注液位观察窗接管的上极限位置与第二腔体除气管位置的联系,即没有对第二腔体除气管位置进行说明;第三,没有考虑发动机排水管排出的冷却液一般呈喷射状,溅到对面挡板容易形成气泡再循环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即没有对第二腔体下方的下水管布置位置进行说明;第四,没有完全考虑客车后舱空间的局限性,膨胀水箱设有的液位观察窗位于同一侧,这样容易与后舱门骨架碰碎,且没有给出液位窗和接管的材料;第五,同样地没有完全考虑客车后舱空间的局限性,加水口位于膨胀水箱本体的上方,从而造成车辆维护人员给该膨胀水箱加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的温度要求不尽相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温度要高于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的温度,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该膨胀水箱采用双腔结构,在两个腔体之间采用绝热层隔开,可提高膨胀水箱的散热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该水箱本体包括作为发动机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一腔体和作为电机与控制器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绝热层隔开。由此,在两个腔体之间采用绝热层隔开,大幅降低了两个腔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了散热效果。以下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作为两种具体的绝热层结构,所述绝热层为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密闭空腔或填充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绝热填料。为了考虑补水口位置的合理性,方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补水,同时避免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管路中的气泡,所述水箱本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补水口,该水箱本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补水口 ;所述第一补水口位于水箱本体远离绝热层的一侧,可以有效地延长气泡溶解距离,从而有效地避免气泡进入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中。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水箱本体的两端的外侧密封板上各装有一根连接软管,其中一根连接软管的上端与第一腔体的上部连通,该连接软管的下端与第一腔体的下部连通,另一根连接软管的上端与第二腔体的上部连通,该连接软管的下端与第二腔体的下部连通,由此,可以保持连接软管的上端位于MAX液位线以上,连接软管的下端位于MIN液位线以下。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所述连接软管上串接有液位观察管,液位观察管上设有MAX液位线和MIN液位线,以提醒使用者加注冷却液的液位可视性。为了防止第一腔体内的冷却液回流,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密封板设有与发动机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以及与发动机散热器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该与发动机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和与发动机散热器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位于与同一水平高度。为了防止第二腔体内的冷却液回流,考虑到膨胀水箱除气口位置布置的合理性,所述第二腔体的外侧密封板设有与电机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以及与控制器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该与电机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和与控制器除气管路相连的除气口位于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向第一腔体内加水的第一加水盖和用于向第二腔体内加水的第二加水盖。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所述第一腔体与密闭空腔之间通过第一内侧密封板隔开,所述第二腔体和密闭空腔之间通过第二内侧密封板隔开,所述第一内侧密封板、第二内侧密封板以及水箱本体外壳之间形成所述密闭空腔。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水箱本体底部设有位于第一腔体下方的第一传感器接口和位于第二腔体下方的第二传感器接口。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的集成式膨胀水箱能有效地为发动机冷却系统及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起到补水的作用。本技术将电机散热系统和控制器散热系统分别所需的膨胀水箱集成为一个腔体,再与发动机冷却系统所需的膨胀水箱腔体集成为一个膨胀水箱,有效地解决了安装空间小的问题,该集成式膨胀水箱安装后布局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客车后舱空间利用率,并保证了发动机、电机与控制器系统分开散热并处于一种良好的散热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中间形成密闭空腔的结构来有效地降低两膨胀水箱腔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从而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不同温度下良好的运行;(2)玻璃液位观察管上有明显的标志线MAX、MIN,来更好地警示用户加注冷却液的水位可视性;(3)加水口位于集成式膨胀水箱同一侧的斜面上,从而提升用户加水的便捷性;(4)除气口的位置高于集成式膨胀水箱内水位上极限点位置,从而避免冷却液的回流;(5)第一补水口位置远离第一内侧密封板一侧,有效地避免气泡进入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管路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左视图图3为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该水箱本体包括作为发动机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一腔体(1)和作为电机与控制器膨胀水箱腔体的第二腔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12)之间通过绝热层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爱军陈煌熙周宏涛刘善锷李广汉汪伟唐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