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扁平形传热管(1)使用于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该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2)并具有折曲部的扁平形传热管;以及与扁平形传热管(1)焊接接合的多个板状翅片,在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与折曲前的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外表面与孔(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t11),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1)的外表面与孔(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t12)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扁平形传热管、具有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扁平形传热管,该扁平形传热管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以及多个板状翅片,该多个板状翅片以长度方向与该扁平形传热管的截面的长径方向交叉的方式被安装在该扁平形传热管上(参照专利文献1)。向扁平形传热管的孔中供给制冷剂。扁平形传热管被插入至形成于板状翅片的切口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2121号公报(段落【0011】-【0046】、图1-7)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在多个板状翅片上各自形成有多个切口部。而且,在多个切口部各自分别安装有直线状的扁平形传热管。即,需要与多个切口部的数目相应的扁平形传热管。另外,例如,在从框体的多个方向吸入气流、或向框体的多个方向吹出气流等情况下,需要在多个方向上分别设置各自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因此,组装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装置的零件件数及装配工时增加,存在该装置被高成本化的问题。因此,提出如下方案,即:将扁平形传热管向其截面的短径方向折曲而加工成曲折形状,以一个扁平形传热管横跨一个板状翅片的多个切口部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还提出如下方案,即:将扁平形传热管向其截面的长径方向折曲而加工成例如U形、L形等,从而一个扁平形传热管受到多个方向的气流。但是,在扁平形传热管被折曲的情况下,在折曲部的外侧,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即壁厚变薄,存在无法确保对向孔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抵抗的耐压强度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使整体的壁厚变厚以确保耐压强度的情况下,重量及材料费增大,而且,加工时的负荷增大,存在扁平形传热管被高成本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能够得到:抑制了耐压强度的降低和高成本化的扁平形传热管、具有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扁平形传热管用于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所述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并具有折曲部的扁平形传热管;以及与所述扁平形传热管焊接接合的多个板状翅片,在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与折曲前的所述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扁平形传热管在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与折曲前的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因此,在折曲后的状态下,不会出现折曲外侧的壁厚不足的问题,能够确保对向孔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抵抗的耐压强度。另外,由于不使整体的壁厚变厚,只使必要的部位的壁厚变厚,因而能够抑制高成本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前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部的图。图4是表示现有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前的截面的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前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部的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前的截面的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扁平形传热管的变形例的折曲前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扁平形传热管的变形例的折曲前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现有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扁平形传热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图15是表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扁平形传热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使用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的图,该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扁平形传热管。图17是表示使用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图,该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扁平形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扁平形传热管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或部分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对微细结构适当简化或省略图示。另外,对重复或类似的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实施方式1.对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进行说明。(扁平形传热管的结构)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前的截面的状态的图。如图1所示,在扁平形传热管1中形成有在与扁平形传热管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2。在扁平形传热管1的截面中,短径方向的长度为L1,长径方向的长度为L2。将扁平形传热管1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即短径方向折曲。向多个孔2中供给制冷剂。多个孔2在扁平形传热管1的长径方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折曲外侧的扁平形传热管1的外表面与孔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即壁厚t11比折曲内侧的壁厚t12厚。孔2不限于矩形,也可以例如为圆形、椭圆形等其他的形状。另外,孔2不限于四个。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扁平形传热管的折曲后的折曲部的截面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将扁平形传热管1折曲180°、即进行发夹弯(hairpin)加工时的折曲顶部的截面的状态。扁平形传热管1以其截面的长径方向和轴平行的方式压靠于圆柱状的夹具A并进行折曲。此时,以扁平形传热管1的轴为界线,在折曲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形传热管,用于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所述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并具有折曲部的扁平形传热管;以及与所述扁平形传热管焊接接合的多个板状翅片,所述扁平形传热管的特征在于,在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与折曲前的所述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扁平形传热管,用于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所述交叉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形成有在与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
并具有折曲部的扁平形传热管;以及与所述扁平形传热管焊接接合的
多个板状翅片,所述扁平形传热管的特征在于,
在该扁平形传热管的与折曲前的所述折曲部对应的部分的截面
中,在折曲时以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
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比在折曲时以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该扁平形
传热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形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折曲时以最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间隔(t)是根据折曲后所需的
最小间隔(t0)和伸长率(a)而确定的值,
所述伸长率(a)、长度(L)、以及曲率半径(r)存在以下的式
中的关系,所述长度(L)是所述截面的长径方向的长度及短径方向
的长度中的在折曲时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的长度,所述曲率半径(r)
是在所述折曲时以最大曲率弯曲的部分的曲率半径,
[式1]
a=r+Lr+L/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形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曲时以最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间隔(t)是根据所述最小
间隔(t0)、所述伸长率(a)、以及抗拉强度的焊接前后的变化率(σ
ratio)而确定的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形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曲时以最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间隔(t)、所述最小间隔
(t0)、以及所述伸长率(a)存在以下的式中的关系,
[式2]
t=t0×a。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形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曲时以最小曲率弯曲的部分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外囿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