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千洙专利>正文

管状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278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将内部具有多个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将弯曲为之字形的散热片通过硬焊而一体化形成于该多个管之间,管和管之间空间越趋向后侧越宽,由此,使得异物不会挂卡于多个散热片,并直接排出,并且,即使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越宽,也不会使管的表面的气冷性下降。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有前端单元和多个中间单元及末端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管中心线对称收缩倾斜的倾斜面,构成的所述前端单元的厚度大于末端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该管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放置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空间的散热片弯曲为之字形,所述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散热片中心线对称扩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硬焊而焊接至所述管和管之间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在所述散热片突出形成有倾斜至所述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侧的风向引导条,从而,风借助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管状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状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内部具有多个单元的管层叠为多段,并将弯曲为之字形的散热片通过硬焊而一体化形成于该多个管之间,而且管和管之间空间越趋向后侧越宽,使得多个散热片之间不挂卡异物,并直接排出,另外,即使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变宽,也不会使得管表面的气冷性降低的管状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空气冷却管状热交换器是一种使用于汽车的冷却器或空调设备,而在高温的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传递至空气,而降低液体或制冷剂的温度的装置。 图1为现有管状热交换器,在集管21和另一侧集管21’之间供液体移动的管11连接为多级,在管11和管11之间用于散热的薄的金属材质的褶皱的散热片15通过硬焊的方式附着,通过供给管22供给至集管21的高温的液体通过多个管11分配,通过另一侧集管21’排出至排出管,同时,鼓风机24进行运转而输出的空气通过附着于管11之间的褶皱的散热片15之间。此时,高温的液体热气通过管11和散热片15而冷却为风。 韩国专利第518856号公开的现有的管11截面,如图2所示,为方形,内部形成有通过多个隔壁12区分的单元13,在管11的上、下面附着有金属材质的褶皱的散热片15而进行了使用,该热交换器用管11存在如下问题。 因管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为水平,且前端和末端的宽幅相同,由此,容易堆积粘着异物31,并且,因异物31而造成热交换效率变低。为了防止异物31容易堆积于管11,也能够如图3所示,将管11的形状形成为椭圆形,以使异物31自然地向下侧流动,但在将管11的形状形成为椭圆形时,因与管11的表面吻合的褶皱的散热片15的附着面也必须形成为曲线,由此,存在使得褶皱的散热片15的制造工艺变得复杂而降低生产效率的缺点。并且,在管和管之间的中央部分发生弯曲而异物插入时,存在担心发生瓶颈现象的问题。 日本公开专利平20-241057号为研发有使管的前端厚度小于末端,而管和管之间的空间越趋向后侧而逐渐变窄的技术。其用于减少气流阻力,管和管之间的空间为一种从前侧越趋向后侧而变窄的形状,但送风机的风通过管和管之间时,使得初步减少气流阻力。并且,将管的前侧向下侧倾斜,由此,在管表面产生水汽时,以使向下流下。 但现有的日本专利具有减少气流阻力的优点,但存在了如下缺点,因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相对变窄,在沙尘暴多发的中东地区,或黄沙特别严重的中国地区,将热交换器作为室外设备使用时,担心异物堆积在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 并且,日本公开专利平14-139282号研发有使管的前端厚度比末端厚,以使自然排出异物的技术。 但因管的前端较厚,由此,管和管之间的前侧空间相对地比后侧空间窄,因此,存在发生气流阻力的问题,并且,因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为流线型,而难以将冷却片的凹槽必须制造为流线型。尤其,因冷却片为罗列的垂直竖立的单一板材,由此,为了增加散热面积,与弯曲为之字形而缩减长度的散热片的方式相比,相对地占用更宽的面积,因冷却片从管的后侧脱离,而突出至后方,由此,存在了在安装控件狭小的地方无法使用的技术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研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将内部具有多个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将弯曲为之字形的散热片通过硬焊而一体化形成于该多个管之间,并且,管与管之间的空间越趋向后侧变得越宽,使得异物不会挂卡于散热片而直接排出,另外,即使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变得越宽,也不会使表面的气冷性低下。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即使管与管之间的前侧空间与后侧空间相比相对变窄,为了不增加气流阻力,切开放置于前侧空间的散热片的局部,由此,使得减少了风压,即使切开部分左右的散热面积减少,但管的后侧空间与前侧相比相对地进行增加,因增加相应程度散热面积,由此,对其进行补充。 _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管状热交换器,其内部形成有前端单元和多个中间单元及末端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以管中心线对称的收缩倾斜的倾斜面,将构成的所述前端单元的厚度大于末端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该管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放置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空间的散热片弯曲为之字形,所述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侦牝而以散热片中心线对称,扩大倾斜的倾斜面,而通过硬焊方式焊接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所述散热片突出形成有倾斜至所述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侧的风向引导条,从而,风借助管的上面及下面流动。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对于将弯曲为之字形的散热片插入于层叠为同等间距的多级的多个管之间空间,通过硬焊工艺而形成一体化的管状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朝向管中心线而对称收缩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前端的厚度大于末端。因此,以同等间距层叠前端比末端具有更大宽度的多个管时,该多个管之间的空间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越宽的空间。并且,管的上表面为一种越趋向后侧,而向下倾斜,由此,即使异物沾到表面,也向下流动的结构。 并且,放置在构成为所述倾斜面的多个管之间的散热片的上侧和下侧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散热片中心线而对对称扩大倾斜的倾斜面,与多个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接触之后,通过硬焊而进行热粘合。 并且,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前端形成向里侧弯曲凹陷的弯曲部。因所述多个管的前端比末端厚,由此,多个管之间的前侧空间相对地比后侧空间窄。因此,风经过管之间的空间时,在前端发生过度遭受风压的现象,但因多个散热片的前端垂直竖立于较窄的前侧空间,而堵住入口时,存在风压变得更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弯曲部不堵住管的前侧空间,并具有爆开的效果,并且,起到风朝向里侧流动的引导口的作用,由此,不过度发生前侧的气流阻力。并且,因所述弯曲部减少的散热面积在形成于管和管之间的后侧空间的散热片得到补充。即,因后侧空间相对比前侧大,由此,相应程度地,配置于后侧空间的散热片的面积也增加,由此,自然而然地补充减小为弯曲部的散热面积。 并且,在散热片的后侧形成引导风朝向所述管的末端侧的风向引导条,风借助管的末端表面流动,并使得提高管表面的气冷性。因所述管越趋向后侧宽度越窄,由此,发生风越趋向后侧而从表面脱离经过的问题。因此,虽然表面的气冷性低下,但因本专利技术供改变空气流动的风向引导条形成于散热片的后侧,由此,能够解决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例示普通的管状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例示现有的热交换器用管的截面图; 图3为例示现有的形成为椭圆形的热交换器用管的截面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管及散热片的分离剖视图; 图5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制作过程的工艺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状热交换器的截面图; 图7为图6A-A线截面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管和现有管的流动分析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管状热交换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至图6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附图,管100被连续挤压,在此过程中,借助多个隔壁101在内部制造为四边形的中间单元102,在前侧及后侧制成具有流线型截面的前端单元103及后端单元104。所述多个管100的上表面105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有前端单元和多个中间单元及末端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水平放置的管中心线对称收缩倾斜的倾斜面,将所述前端单元的厚度形成地大于末端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由此,管与管之间的前侧空间比后侧空间窄,该管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放置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空间的散热片弯曲为之字形,所述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水平放置的散热片中心线对称扩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硬焊而焊接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在所述散热片突出形成有向所述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侧倾斜的风向引导条,从而,风借助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05 KR 10-2012-0073335;2012.12.05 KR 10-2011.一种管状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有前端单元和多个中间单元及末端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水平放置的管中心线对称收缩倾斜的倾斜面,将所述前端单元的厚度形成地大于末端单元的管层叠为多级,由此,管与管之间的前侧空间比后侧空间窄,该管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放置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空间的散热片弯曲为之字形, 所述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越趋向后侧而朝向水平放置的散热片中心线对称扩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硬焊而焊接于所述管和管之间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在所述散热片突出形成有向所述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侧倾斜的风向引导条,从而,风借助管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的前侧形成为进入所述管和管之间的前侧空间里侧的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银国
申请(专利权)人:朴千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