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116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3:49
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密封圈I,组合密封圈,O型密封圈I,前端盖板,密封圈II,油管组件,内压力腔,外压力腔,作动器外筒,活塞,作动器内筒,导向带,孔用密封圈,O型密封圈II,弹簧垫圈,螺母,螺杆,双耳,密封环,转接段,内六角螺钉;油管组件安装在前端盖板上;导向带安装在活塞和作动器内筒之间;双耳安装在作动器内筒上;活塞与转接段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转接段再与试验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作动器总长度缩短,有效行程长。作动器能同时实现总长度缩短和压力腔的等截面积设计,克服传统作动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作动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结构静力和疲劳试验用加载作动器采用压力腔和活塞组合结构,作动器的内腔被活塞分离为两个串联的压力腔,通过给两个压力腔分别注油实现推力或拉力加载。两个压力腔采用串联结构,而活塞通常采用两种结构:一种结构为活塞的两侧压力腔中均有杆伸出,便于加载,另一种结构则仅在活塞一侧的压力腔中伸出。前者的优点是使得作动器进行相同载荷的推、拉加载需要的油压相同,便于控制和设定试验件保护的油压;缺点是为了获得较长的有效加载行程,作动器比较长,同时在作动器的尾部会有杆伸出,不便于作动器的固定和在狭小空间的使用。后者的优点是作动器长度减小,有效行程增大。缺点是,在相同油压下,作动器提供的拉力载荷将小于推力载荷,拉力载荷与推拉载荷的比值取决于活塞杆的尺寸,拉力/推力载荷比值的设计受限制;同时,由于无法达到相同油压下拉力与推力载荷相同,设定的拉力载荷的超载保护油压在推力加载时容易超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作动器的以上缺点,实现任意拉力和推力比值的作动器,减小作动器的长度,增大有效行程的同时,任意调节作动器同等油压下的拉力和推力比值,特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1,密封圈12,组合密封圈3,O型密封圈14,前端盖板5,密封圈116,油管组件7,内压力腔8,外压力腔9,作动器外筒10,活塞11,作动器内筒12,导向带13,孔用密封圈14,O型密封圈1115,弹簧垫圈16,螺母17,螺杆18,双耳19,密封环20,转接段21,内六角螺钉22;其中:油管组件7安装在前端盖板5上;前端盖板5与活塞11之间安装有防尘圈1、密封圈12、组合密封圈3和O型密封圈14 ;导向带13安装在活塞11和作动器内筒12之间;孔用密封圈14和O型密封圈1115安装在作动器外筒10和活塞11之间;弹簧垫圈16、螺母17和螺杆18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双耳19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外压力腔9由活塞11的外圈与作动器外筒10的内圈配合装配后形成;内压力腔8由活塞11的内圈与作动器内筒12的外圈配合装配形成;活塞11与转接段21通过内六角螺钉22连接,转接段21再与试验件连接,通过油管组件7注油,进行作动加载。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作动器总长度缩短,有效行程长。使试验装置的设计更加灵活,特别适用于空间狭窄的位置使用。作动器内、外压力腔的截面积设计相互独立,可根据需要设计内/外压力腔的截面积比值,即作动器提供的同等油压下的拉力/推力载荷比值,适用于对作动器有特殊要求的试验。作动器能同时实现总长度缩短和压力腔的等截面积设计,克服传统作动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缺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压力加载作动器结构图主视图;图2为压力加载作动器结构图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1,密封圈12,组合密封圈3,O型密封圈14,前端盖板5,密封圈116,油管组件7,内压力腔8,外压力腔9,作动器外筒10,活塞11,作动器内筒12,导向带13,孔用密封圈14,O型密封圈1115,弹簧垫圈16,螺母17,螺杆18,双耳19,密封环20,转接段21,内六角螺钉22 ;其中:油管组件7安装在前端盖板5上;前端盖板5与活塞11之间安装有防尘圈1、密封圈12、组合密封圈3和O型密封圈14 ;导向带13安装在活塞11和作动器内筒12之间;孔用密封圈14和O型密封圈1115安装在作动器外筒10和活塞11之间;弹簧垫圈16、螺母17和螺杆18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双耳19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外压力腔9由活塞11的外圈与作动器外筒10的内圈配合装配后形成;内压力腔8由活塞11的内圈与作动器内筒12的外圈配合装配形成;活塞11与转接段21通过内六角螺钉22连接,转接段21再与试验件连接,通过油管组件7注油,进行作动加载。【主权项】1.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I),密封圈I (2),组合密封圈(3),O型密封圈I (4),前端盖板(5),密封圈11(6),油管组件(7),内压力腔(8),外压力腔(9),作动器外筒(10),活塞(11),作动器内筒(12),导向带(13),孔用密封圈(14),O型密封圈II (15),弹簧垫圈(16),螺母(17),螺杆(18),双耳(19),密封环(20),转接段(21),内六角螺钉(22); 其中:油管组件(7)安装在前端盖板(5)上;前端盖板(5)与活塞(11)之间安装有防尘圈(I)、密封圈I (2)、组合密封圈(3)和O型密封圈1(4); 导向带(13)安装在活塞(11)和作动器内筒(12)之间;孔用密封圈(14)和O型密封圈II (15)安装在作动器外筒(10)和活塞(11)之间;弹簧垫圈(16)、螺母(17)和螺杆(18)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 双耳(19)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 外压力腔(9)由活塞(11)的外圈与作动器外筒(10)的内圈配合装配后形成;内压力腔(8)由活塞(11)的内圈与作动器内筒(12)的外圈配合装配形成;活塞(11)与转接段(21)通过内六角螺钉(22)连接,转接段(21)再与试验件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密封圈I,组合密封圈,O型密封圈I,前端盖板,密封圈II,油管组件,内压力腔,外压力腔,作动器外筒,活塞,作动器内筒,导向带,孔用密封圈,O型密封圈II,弹簧垫圈,螺母,螺杆,双耳,密封环,转接段,内六角螺钉;油管组件安装在前端盖板上;导向带安装在活塞和作动器内筒之间;双耳安装在作动器内筒上;活塞与转接段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转接段再与试验件连接。本技术的优点:作动器总长度缩短,有效行程长。作动器能同时实现总长度缩短和压力腔的等截面积设计,克服传统作动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缺点。【IPC分类】F15B15-20, F15B15-14【公开号】CN204476935【申请号】CN201520003781【专利技术人】项钧清, 李东宁, 苏军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申请日】2015年1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包括防尘圈(1),密封圈I(2),组合密封圈(3),O型密封圈I(4),前端盖板(5),密封圈II(6),油管组件(7),内压力腔(8),外压力腔(9),作动器外筒(10),活塞(11),作动器内筒(12),导向带(13),孔用密封圈(14),O型密封圈II(15),弹簧垫圈(16),螺母(17),螺杆(18),双耳(19),密封环(20),转接段(21),内六角螺钉(22);其中:油管组件(7)安装在前端盖板(5)上;前端盖板(5)与活塞(11)之间安装有防尘圈(1)、密封圈I(2)、组合密封圈(3)和O型密封圈I(4);导向带(13)安装在活塞(11)和作动器内筒(12)之间;孔用密封圈(14)和O型密封圈II(15)安装在作动器外筒(10)和活塞(11)之间;弹簧垫圈(16)、螺母(17)和螺杆(18)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双耳(19)安装在作动器内筒(12)上;外压力腔(9)由活塞(11)的外圈与作动器外筒(10)的内圈配合装配后形成;内压力腔(8)由活塞(11)的内圈与作动器内筒(12)的外圈配合装配形成;活塞(11)与转接段(21)通过内六角螺钉(22)连接,转接段(21)再与试验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钧清李东宁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