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993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管机构。所述分管机构,包括纱管槽,在纱管槽前方设有可活动的翻板,在纱管槽后方设有主推气缸;所述翻板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吹气机构,翻板与左侧的吹气机构、以及翻板与右侧的吹气机构之间均设有纱管下落孔;在纱管槽上方设有视觉传感器。当纱管进入纱管槽内时,视觉传感器首先对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进行判断定性,然后主推气缸将纱管推送到翻板上,在主推气缸回位的同时,翻板或吹气机构动作完成纱管分离或吹送操作。由于在主推气缸回位时同时执行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明显缩短了主推气缸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分管机构的分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管机,特别涉及一种理管机的分管机构
技术介绍
公告号为CN 203754133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管机构。该分管机构,包括推管槽,在推管槽的后方设有主推气缸,在推管槽的前端设有一块可活动的翻板,翻板与其下方的一个下翻转气缸相连,在翻板的上方设有一个视觉传感器,翻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吹气装置,翻板的左右两侧与吹气装置之间均设有间隙。其工作过程如下:当有纱管进入推管槽内时,主推气缸动作并将位于推管槽内的纱管推送到翻板上,此时,位于翻板上方的视觉传感器开始判断纱管是否有纱、以及辨别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若经过判断后纱管有纱,则翻板在下翻转气缸的动作下进行翻转,有纱纱管被分离出并落入位于翻板下方的收集箱内;若经过判断后纱管无纱,则位于翻板两侧的吹气装置择一动作,将纱管吹送到左侧或右侧间隙处并下落到相应的收集箱内。然而,此种结构的分管机构,由于对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的判断需要在主推气缸动作完成并回位之后才开始进行,而视觉传感器判断完成后仍需要进一步完成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而此时下一个纱管已进入推管槽内,主推气缸需要等到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完成之后才能将上述纱管推送到翻板上,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主推气缸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分管机构的分管效率。专利技术人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此种结构的分管机构每分钟最大分管数量仅为30?35根。由此可见,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管机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分管机构,包括纱管槽,在纱管槽前方设有可活动的翻板,在纱管槽后方设有主推气缸;所述翻板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吹气机构,翻板与左侧的吹气机构、以及翻板与右侧的吹气机构之间均设有纱管下落孔;在纱管槽上方设有视觉传感器。进一步,翻板的后端通过一根转轴安装在机架上;在翻板下方设有翻板气缸,翻板气缸的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翻板的前端。进一步,吹气机构包括管路支架,在管路支架上开设有吹气口 ;所述管路支架的外侧设有吹气管路,吹气管路的一端与吹气口连接,吹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气源。进一步,在翻板前方设有缓冲挡板。进一步,在纱管槽上方设有照明机构。进一步,在主推气缸的滑道处设有回位传感器,用于检测主推气缸是否回位。进一步,在纱管槽处设有纱管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管槽内是否有纱管。进一步,当纱管进入纱管槽内时,视觉传感器首先对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进行判断定性,然后主推气缸将纱管推送到翻板上,在主推气缸回位的同时,翻板或吹气机构动作完成纱管分离或吹送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述及的分管机构,其视觉传感器位于纱管槽上方,当纱管进入纱管槽内时,视觉传感器首先对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进行判断定性,然后主推气缸将纱管推送到翻板上,由于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已确认完毕,在主推气缸执行回位动作的同时,已经在进行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而当主推气缸回位完成时,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此时,若有下一个纱管进入纱管槽内,主推气缸几乎无需等待时间就会执行下一次动作并将纱管推送到翻板上,在主推气缸回位的同时进行再下一次的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如此循环。由于在主推气缸回位时同时执行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明显缩短了主推气缸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分管机构的分管效率。经过实验证明,经过改进后的分管机构每分钟的最大分管数量可达到50?65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分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分管机构的前视图;图3为图1中分管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分管机构的仰视图;其中,1-主推气缸,2-纱管槽,3-翻板,4-吹气机构,5-视觉传感器,6_转轴,7_翻板气缸,8-吹气机构,9、10-纱管下落孔,11-管路支架,12-吹气口,13-吹气管路,14-缓冲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4所示,分管机构,包括主推气缸1、纱管槽2、翻板3、吹气机构4、8和视觉传感器5。其中,纱管槽2位于理管机的储管机构的出管口处。主推气缸I位于纱管槽2后方,用于将纱管槽2内的纱管推送到翻板3上。主推气缸I受到理管机的主控制器的控制。此外,在主推气缸I的滑道处设有回位传感器,用于检测主推气缸是否回位。当主推气缸I出现故障不能自动回位时,回位传感器会将主推气缸I的滑动块不能回位的信息传递到理管机的主控制器上,以便进行故障处理。在纱管槽2处设有纱管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管槽内是否有纱管。具体的,纱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管槽2内有纱管进入时,会将该信息传递到理管机的主控制器上。在纱管槽2上方设有视觉传感器5,视觉传感器5会对进入纱管槽2内的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进行辨别。为了提高纱管槽2的辨别效果,还可以在纱管槽2上方设置照明机构,例如灯管等。翻板3设置在纱管槽2前方。具体的,翻板3采用可活动式结构。该可活动式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翻板3的后端通过一根转轴6安装在理管机的机架上,在翻板下方设有翻板气缸7,翻板气缸7的一端连接在理管机的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翻板3的前端。如此设计,使得在对有纱的纱管进行分离时,翻板3向前下方倾斜,纱管滑落到位于翻板3下方的纱管收集箱内。吹气机构4设置在翻板3的左侧,吹气机构8设置在翻板3的右侧。其中,在翻板3与吹气机构4之间设有纱管下落孔9,在翻板3与吹气机构8之间设有纱管下落孔10。吹气机构4,用于将翻板3上的纱管吹送到纱管下落孔10内,而吹气机构8,用于将翻板3上的纱管吹送到纱管下落孔9内。吹气机构4和吹气机构8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吹气机构4为例进行说明:吹气机构4包括管路支架11,在管路支架11上开设有吹气口 12,管路支架11的外侧(此处是指管路支架11的左侧)设有吹气管路13,吹气管路13的一端与吹气口 12连接,吹气管路13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气气源。在翻板3前方设有缓冲挡板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当纱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管槽2内有纱管时,会向主控制器发送信息,主控制器控制视觉传感器5对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进行辨别;辨别完成后,主控制器控制主推气缸I将纱管推送到翻板3上;此时,由于纱管是否有纱、以及纱管的颜色和大小头方向已判断完成,在主推气缸I回位的同时,开始进行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即:若纱管上有纱,则主控制器会控制翻板气缸7动作,翻板3向前下方倾斜,有纱纱管落入位于翻板3下方的纱管收集箱内,完成纱管分离操作;若纱管上无纱,则主控制器会根据视觉传感器5对纱管颜色的辨别结果,控制吹气机构4和吹气机构8中的某一个将纱管吹送到纱管下落孔9、或纱管下落孔10内,完成吹送操作。由于对纱管的性质提前进行了判断,所以在主推气缸I将纱管推出时已经明确了它的去向,当主推气缸I回位时,同时完成着纱管分离或吹送动作,当主推气缸退回到原位置后,纱管的去向已经或接近执行完成,这样就明显缩短了纱管从检测定性到完成操作这一系列动作的时间,即每个纱管所用的时间就是主推气缸推出和返回的时间,纱管的分离或吹送动作也在这个时间范围之内,如此将大大的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管机构,包括纱管槽,在纱管槽前方设有可活动的翻板,在纱管槽后方设有主推气缸;所述翻板的左侧、右侧分别设有吹气机构,翻板与左侧的吹气机构、以及翻板与右侧的吹气机构之间均设有纱管下落孔;其特征在于,在纱管槽上方设有视觉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鸿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