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立专利>正文

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573 阅读:6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苦荞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后用矿泉水对其进行浸润、淘洗处理;再将其置于常温下凉干并利用石磨将其进行研磨得到粉末状苦荞麦粉;再在研磨后的苦荞麦粉中加入适量的矿泉水将其搅拌成泥糊状并将其揉捏成团粒状的苦荞麦颗粒后隔水蒸10~15分钟得到蒸熟的苦荞麦颗粒并在0~5℃的低温下凉干及真空包装得到苦荞麦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将带壳的苦荞麦通过研磨和隔水蒸的物理方法来加工制作苦荞麦饭的方法,既可通过研磨及隔水蒸等步骤来有效去除苦荞麦的苦涩味和避免淀粉反生现象的发生,又可有效保证苦荞麦中所富含的各种有益成分不会受到破坏而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达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食品,特别是一种苦荞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寒,有益气、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日前,现有技术中采用苦荞制作的食品普遍存在着粗糙无嚼感、苦涩味重和具有淀粉反生现象等口感不好的缺点。由于现有的制作苦荞食品的技术存在着这些缺点,因此现有的苦荞食品没有一种能够作为人们日常主食食品长期食用,从而使苦荞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有效去除苦荞麦的苦涩味;又可保证苦荞麦中的所有的有益成份不受破坏的采用纯物理方法制作的苦荞饭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带壳的苦荞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2)、用矿泉水对经上述筛选、除杂处理后的苦荞麦在常温下进行10~30分钟的浸润、淘洗处理;-->(3)、将经上述浸润、淘洗处理后的苦荞麦置于常温下凉干;(4)、利用石磨以10~40转/分的转速将上述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带壳的苦荞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    (2)、用矿泉水对经上述筛选、除杂处理后的苦荞麦在常温下进行10~30分钟的浸润、淘洗处理;    (3)、将经上述浸润、淘洗处理后的苦荞麦置于常温下凉干;    (4)、利用石磨以10~40转/分的转速将上述凉干后的苦荞麦在常温下进行研磨得到颗粒大小为300~400目的粉末状苦荞麦粉;    (5)、在上述研磨后的苦荞麦粉中加入适量的矿泉水将苦荞麦粉搅拌成泥糊状并将其揉捏成团粒状的苦荞麦颗粒;    (6)、将上述团粒状的苦荞麦颗粒在80~120℃的温度下均匀地隔水蒸10~15分钟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荞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带壳的苦荞麦原料进行筛选、除杂处理;(2)、用矿泉水对经上述筛选、除杂处理后的苦荞麦在常温下进行10~30分钟的浸润、淘洗处理;(3)、将经上述浸润、淘洗处理后的苦荞麦置于常温下凉干;(4)、利用石磨以10~40转/分的转速将上述凉干后的苦荞麦在常温下进行研磨得到颗粒大小为300~400目的粉末状苦荞麦粉;(5)、在上述研磨后的苦荞麦粉中加入适量的矿泉水将苦荞麦粉搅拌成泥糊状并将其揉捏成团粒状的苦荞麦颗粒;(6)、将上述团粒状的苦荞麦颗粒在80~120℃的温度下均匀地隔水蒸10~15分钟得到蒸熟的苦荞麦颗粒;(7)、将蒸熟的苦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
申请(专利权)人:吴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