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式欣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717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鞍座上内装衬垫可拆卸的套。它由一种长度方向可以卷、折的面罩,包围在鞍座侧面的围布以及一种将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定位的摩托车鞍座上的定位构件等组成,至少三层的面罩断面结构是这样的:一种隔热物在一种防雨布和一种纺织物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既可挡雨,又可隔热,从而保护了摩托车鞍座,可以随身携带,也可挂在摩托车后架上,还可放在摩托车储物箱中。(*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上可折卸的套,特别是一种摩托车鞍座上内装衬垫可折卸的套。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面罩,围布和定位构件等组成,面罩由席草制成,围布是一种帆布,面罩和围布缝制在一起,面罩覆盖在摩托车鞍座的座面上,而围布则包围住鞍座的侧面,由系绳组成的定位构件用于将该保护套固接在摩托车鞍座上,这种保护套与鞍座固接在一起后,平时并不取下,面罩既不能挡雨淋,又不能隔热,当摩托车受到雨淋或日晒以后,面罩表面与鞍座同样是潮湿或者滚烫的,使得摩托车驾驶员不方便立即坐上鞍座,给驾驶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鞍座经常性的日晒雨淋,也容易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携带方便,既可挡雨,又可隔热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可以覆盖在鞍座座面的面罩,可以包围在鞍座侧面的围布和将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定位在鞍座上的定位构件等组成,面罩和围布固接在一起,所说的面罩是一种其长度方向上便于卷折的组合物,所说的面罩断面由至少两种物质组合,呈至少3层的结构,所说的至少3层的结构是这样的,一种隔热物夹在一种防雨布和一种纺织物的中间。当停放摩托车时,可以取出这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面罩以由防雨布组成的那层朝上的方式覆盖在摩托车鞍座座面上,通过定位构件将保护套紧接在摩托车鞍座上。所说的面罩断面最好由四种物质组合成四层,其从上到下组成每层的物质依次是,人造革,防雨布,隔热物,纺织物。所说的防雨布可以是绸类防水布,也可以是涤棉细防水布。所说的隔热物可以是聚氨脂泡沫塑料,也可以是人造棉。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最好是一种通过制造其上的拉链的开、关可以实现其张、合状态的折叠包,所说的折叠包上制造有一种可以挂接在摩托车后架上的弹簧夹钩。所说的折叠包上制造有一种便于链锁锁接的贯穿孔,所说的折叠包上安装有一种铆扣座和铆扣芯。铆扣座和铆扣芯的扣紧,可以实现折叠包的闭合状态。所说的定位构件是一种可以吸附在摩托车油箱或其它亲磁性构件上的磁铁。所说的定位构件是一种制造在面罩前端部并可以使面罩前部包容住摩托车鞍座前端部的拉链。所说的围布下摆最好连接有一种比重较大的垂挂件。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携带方便,既可随身携带,也可放在摩托车储物箱中,还可锁接并挂在摩托车后架上;当要使用时,张开便捷,既可挡雨,又可隔热。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张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面罩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在张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面罩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下面我们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参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3,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面罩,定位构件2,围布3,垂挂件4,铆扣座5和铆扣芯6等组成,面罩1是一种长形物,其长度和宽度恰好可以将摩托车鞍座座面覆盖住,其断面从上到下分别由如下物质组成,人造革7,防雨布8,隔热物9和纺织物10,所说的防雨布8是绸类防水布,隔热物9是人造棉,纺织物10则是一种绸布,纺织物10的目的是将隔热物9包容住,所说的人造革7,绸类防水布,人造棉和绸布是用针线缝制在一起;在面罩1周边缝接有一种由绸类防水布组成的围布3,围布3的宽度大于摩托车鞍座侧面宽度10毫米;围布下摆的内侧面缝接有一种垂挂件4,垂挂件4是一种表面镀锌的钢圈,其外形类似于一种垫圈,共有10个垂挂件4沿围布3周边均布;在面罩1后端部中央安装有一种铆扣芯6,而在面罩1上表面,靠近其前端部的位置上安装有一种铆扣座5,当将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沿其长度方向上卷合起来时,铆扣芯6可以自如地插入铆扣座5中并锁接住,这样,可将已卷合成棒状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固定住;一种由圆片形磁铁组成的定位构件2,用胶合剂粘接在面罩1上表面,即人造革上,粘接位置在面罩1前端部中央。这样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卷合起来后,可以很方便地放在摩托车鞍座下的储物箱中,也可以放在摩托车后架上的储物箱中。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4,附图5,附图6和附图7,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面罩1,定位构件2和围布3,垂挂件4,铆扣座5,铆扣芯6折拉链11和弹簧夹钩12等组成,面罩1在长度方向上有三道折痕,在前折叠痕和中折叠痕之间,靠近前折叠痕处,安装有一种铆扣座5,铆扣芯6安装在面罩1的后端部,折叠拉链11以中折叠痕为中心以前折叠痕和后折叠痕为界线,安装在面罩1的侧边,共有两条折叠拉链11对称分布在面罩1的两侧边,面罩1前端部到前折叠痕之间的长度小于前折叠痕到后中折叠痕之间的长度,前折叠痕到中折叠痕之间的长度等于中折叠痕到后折叠痕之间的长度。在中折叠痕到后折叠痕之间,沿面罩1宽度方向上对称分布有两个弹簧夹钩12。沿折叠痕折叠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拉上折叠拉链11,使其闭合,将铆扣芯6插入铆扣座5中并锁接上,这时,如附图7所示,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外观上象一种公文包,而后折叠痕到面罩1后端部的那一部分实际上象公文包上的舌页,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看到,弹簧夹钩12处于这样公文包的背面,在后折叠痕的面罩1后端部之间,靠近面罩1侧边一位置上贯穿有一便于链锁锁接的圆孔13。所说的定位构件2是一种定位拉链,它缝接在面罩1的前端部,这种定位拉链的中心与面罩1宽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当定位拉链处于开启状态时,拉链头处在所说的中心上,将定位拉链闭合,面罩1前部所形成的那种倒船形状结构可以很方便地套在摩托车鞍座前端部,从而使面罩1定位。面罩1断面由四种物质组合,并成四层结构,其从上到下的物质分别是人造革7,由涤棉细防水布组成的防雨布8,由聚氨脂泡沫塑料组成的隔热物9和由绸布组成的防织物10。最佳实施例其余未叙述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可以覆盖在鞍座座面的面罩1,可以包围在鞍座侧面的围布3和将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定位在鞍座上的定位构件2等组成,面罩1和围布3固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面罩1是一种其长度方向上便于卷,折的组合物,B,所说的面罩1断面由至少两种物质组合,呈至少3层的结构,C,所说的至少3层的结构是这样的,一种隔热物9在一种防雨布8和一种纺织物10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面罩1断面由4种物质组合成4层结构,其从上到下组成的每层的物质依次是,人造革7,防雨布8,隔热物9和纺织物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雨布8可以是绸类防水布,也可以是涤棉细防水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热物9可以是聚氨脂泡沫塑料,也可以是人造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是一种通过制造其上的拉链的开,关可以实现其张,合状态的折叠包,B,所说的折叠包上制造有一种可以挂接在摩托车后架上的弹簧夹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鞍座保护套,由可以覆盖在鞍座座面的面罩1,可以包围在鞍座侧面的围布3和将所说的摩托车鞍座保护套定位在鞍座上的定位构件2等组成,面罩1和围布3固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面罩1是一种其长度方向上便于卷,折的组合物,B,所说的面罩1断面由至少两种物质组合,呈至少3层的结构,C,所说的至少3层的结构是这样的,一种隔热物9在一种防雨布8和一种纺织物10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式欣
申请(专利权)人:尤式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