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辅助踏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18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童车的辅助踏杆,包括装设在童车骨杆的一定位板及一枢杆装置,定位板在前后不同高度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枢杆装置具有一对连设一体的枢杆,使二枢杆下端往外弯设成为一对可供孩童双脚踩放的横杆部,上端枢装在骨杆的两侧,并至少在一枢杆枢设处稍下方装设一卡制柱,卡制柱外端固设一把手,并被往内弹性抵推,能选择使卡制柱内端预设的一卡体卡抵入定位板的任一定位孔,使二枢杆定位在不同高度;本辅助踏杆便于变换枢杆装置的高低位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特别是一种童车的辅助踏杆。一般供小孩骑乘的三轮式童车,常因孩童初学时的操作能力不足,而无法顺利踩转前轮以驱动整体童车前进,因此,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童车1,便在童车1的后方装设一个往斜后方延伸的推杆11,以利于大人往前推抵该推杆11,而带动童车1前进,这样,孩童只要将双脚放在前轮12中心处往两侧凸伸的二踏杆13上,而不必施力踩转,然因整体童车1在前进期间,二踏杆13会随前轮12转动,容易造成孩童双脚脱落发生危险,便有辅助踏杆2的设计,以提供孩童双脚踩放而提高安全性,辅助踏杆2装设在童车1的骨杆14底部的适当位置。如图2所示,整体辅助踏杆2由一个枢座21、一个枢杆22、一个弹片23所组成,枢座21焊固在童车1的骨杆14底部,枢座21的一侧开设有一低一高的二个定位孔212,且枢座21与枢杆22的两侧成对开设有对应的枢孔213、221,而能利用一个螺丝组件44穿过各枢孔213、221,将枢座21与枢杆22枢装一体,此外,枢杆22的外侧在枢孔221稍下方处开设有一个套置孔222、在最底端往两侧延伸有一对杆体223,且枢杆22在枢装于枢座21的下方以前,先在上端内部装设有前述的弹片23,弹片23具有尖部朝下的V字形片状造型,并在上端的一侧凸设有一个凸块231,借凸块231往外穿套出上述套置孔222而定位在枢杆22内部,并能对应卡抵入枢座21上的任一定位孔212。操作时只要往内推压弹片23的凸块231,使其内缩位移退出枢座21的定位孔212,这样,整体枢杆22便可以螺丝组件44为轴上、下旋摆,而可选择将枢杆22往上旋摆至如图1中的虚线部位所示位置,当弹片23的凸块231被往上枢摆对应于枢座21所开设较高位置的定位孔212时,可借弹片23受压缩所积蓄的复位弹力使其凸块231卡入较高位置的定位孔212而定位,或在枢杆22被往下枢摆时借凸块231对应卡抵在枢座21所开设较低位置的定位孔212而定位。且在枢杆22往下旋摆定位时,其底端往两侧延伸设置的杆体223,可供孩童的双脚踩放,这样,孩童的双脚便不会受前轮12转动所影响。上述以往辅助踏杆2,在使用时虽可具有其预期的功效,但是由于枢杆22上、下枢摆时,其对弹片23的凸块231按压以解除卡制的动作,在操作上较不方便,其原因在于上述对应卡制的凸块231与定位孔212的直径都很小,且凸块231被按压的距离必须内缩至推出枢座21的定位孔212才能解除卡制状态,造成操作上的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杆更便于变换高低位置的童车的辅助踏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本技术的童车的辅助踏杆,包括一个定位板、一个枢杆装置与一个卡制装置;定位板固设在童车上骨杆的一侧,其上一前一后各开设有一个定位孔,且前方定位孔较低、后方定位孔较高;枢杆装置具有一对中空的枢杆及连设在二枢杆近下端处的一个连杆,二枢杆在连杆以下更往外对称弯设成一对横杆部,二枢杆的上端对应枢装在骨杆的两侧,并至少在其中一个枢杆枢设处稍下方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的一个大套孔与一个小套孔;卡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卡制柱、一个弹簧与一个把手,卡制柱可插抵在枢杆的大、小套孔中,由外往内分别设有一个柱本体、一个挡体与一个卡体,柱本体外部可供套装弹簧,由内往外对应穿过大、小套孔,并与把手卡固成一体,弹簧内、外端弹性抵压在挡体与小套孔外围,提供往内抵推挡体的弹力,挡体穿置于大套孔中,卡制柱的卡体往内凸伸而能选择性地对应卡抵入定位板的一个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板前方定位孔的前缘可凸设有一个可阻挡所述卡体的挡块。其中所述二枢杆的横杆部上可都枢装一个踏板。其中所述把手具有一个中空的接合柱,接合柱的一端与所述卡制柱的柱本体固设成一体,接合柱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对往径向对称展开的翼部。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附图中图1是以往童车辅助踏杆配合装设在童车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以往童车辅助踏杆的正面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童车的辅助踏杆实施例配合装设在童车上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童车的辅助踏杆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卡制装置在卡制定位时的正面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卡制装置在解除卡制状态时的正面组合剖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童车的辅助踏杆4,可配合装设在童车3的骨杆31上,骨杆31在适当位置处开有一对枢孔32,整体童车的辅助踏杆4包括有一个定位板5、一个枢杆装置6与一卡制装置7。定位板5,可焊固在骨杆31的一侧边,其上开设有一个枢孔51,并在距离枢孔51等半径的位置间隔开设有二个定位孔52,使一个定位孔52位于前下方、另一个定位孔52位于后上方,并在前方的定位孔52的前侧近边缘处凸设有一个挡块53,当定位板5焊固在童车3的骨杆31侧边时,使枢孔51对应于前述童车3上骨杆31的二枢孔32。枢杆装置6,其具有一对中空的枢杆61及连设在二枢杆61近下端处的一个连杆62,二枢杆61除上端都冲压成扁平状并开设有一个贯穿的枢孔611,还至少在其中一个枢杆61的枢孔611稍下方内侧壁与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的一个大套孔612与一个小套孔613。二个枢杆61的下端都往外对称弯设成为一个横杆部614,并在横杆部614上都枢装有一个踏板615。配合图5所示,整体枢杆装置6可在二个枢杆61的枢孔611对应于前述定位板5的枢孔51与骨杆31的枢孔32的外侧时,在二枢孔611内侧垫设适当数量的垫片63,并以一个销体64穿过各枢孔611、51、32及垫片63,而将二枢杆61枢装定位在骨杆31上。如图4及图5所示,卡制装置7包括有一个卡制柱71、一个弹簧72与一个把手73,卡制柱71由内往外分别设有一很直径最小的卡体711、一很直径最大的挡体712与一很直径居中的柱本体713,使卡体711、挡体712、柱本体713分别与上述的定位孔52、大套孔612、小套孔613相当,上述弹簧72可对应套设在柱本体713外部,使弹簧72往内受挡体712阻挡。整体卡制柱71可在柱本体713外部套装弹簧72后,由内往外对应穿抵于枢杆61的大、小套孔612、613,使柱本体713穿过小套孔613后与上述把手73对应卡固一体,弹簧72内、外端弹性抵压在挡体712与小套孔613的外围,而提供往内抵推卡制柱71的弹力,使卡制柱71的卡体711能选择性地对应卡抵入定位板5的一个定位孔52内。此外,把手73具有一个中空的接合柱731,接合柱731的一端与前述卡制柱71的柱本体713固设一体,接合柱73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对往径向对称展开的翼部732,而能方便往外拉持。本实施例童车的辅助踏杆4的操作,只要如图6所示,往外拉持卡制装置7的把手73克服弹簧72的弹力,使卡制柱71的卡体711往外移离定位板5的定位孔52,而解除卡制状态,在卡制装置7脱离定位板5卡制的状态下,整体枢杆装置6便可以销体64为轴上、下旋摆。操作时,当卡体711随枢杆61旋摆而移离定位孔52后,就可松开对把手73的拉持力,此时,若选择卡制柱71的卡体711被往上枢摆,当其位移对应至定位板5所开设在后上方的定位孔52时,卡制柱71便可借弹簧72的弹力往内抵推挡体712位移,使卡体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的辅助踏杆,包括:一个定位板、一个枢杆装置与一个卡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板固设在童车上骨杆的一侧,其上一前一后各开设有一个定位孔,且前方定位孔较低、后方定位孔较高;枢杆装置具有一对中空的枢杆及连设在二枢杆近下端处的一个连杆,二枢杆在连杆以下更往外对称弯设成一对横杆部,二枢杆的上端对应枢装在骨杆的两侧,并至少在其中一个枢杆枢设处稍下方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应的一个大套孔与一个小套孔;卡制装置包括有一个卡制柱、一个弹簧与一个把手,卡制柱可插抵在枢杆的大、小套孔中,由外往内分别设有一个柱本体、一个挡体与一个卡体,柱本体外部可供套装弹簧,由内往外对应穿过大、小套孔,并与把手卡固成一体,弹簧内、外端弹性抵压在挡体与小套孔外围,提供往内抵推挡体的弹力,挡体穿置于大套孔中,卡制柱的卡体往内凸伸而能选择性地对应卡抵入定位板的一个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代
申请(专利权)人:育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