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032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及输送管,所述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及与漏斗本体连接的衔接管,该衔接管与漏斗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该过渡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第二弧面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三弧面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与漏斗的侧壁相切连接,第三弧面的尾端与衔接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包括首部、连接部及尾部,该首部与衔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改变了传统人工烘干的方式,玻璃珠通过漏斗运动至输送管内,通过输送管的内孔径输送至后续的烘干设备内,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上料的工作效率,能实现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玻璃珠在清洗之后,基本人工采用烧木材等方式对玻璃珠进行烘干处理,该中烘干方式中均需要人工实现上料,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且木材资源浪费严重,不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且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烘干机的上料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及输送管,所述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及与漏斗本体连接的衔接管,该衔接管与漏斗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该过渡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第二弧面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三弧面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与漏斗的侧壁相切连接,第三弧面的尾端与衔接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包括首部、连接部及尾部,该首部与衔接管连接,连接部的内孔径依次增大,尾部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人工烘干的方式,玻璃珠通过漏斗运动至输送管内,通过输送管的内孔径输送至后续的烘干设备内,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上料的工作效率,能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在输送管的尾部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保证了输送管的尾部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连接时,该开口处实现了对玻璃珠数量的放大与缩小,该开口实现了对玻璃珠的缓冲,当玻璃珠堵塞于输送管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的连接处时,该开口还可实现导通的功能,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送管尾部的下侧设置有集漏机构,该集漏机构包括包括集漏槽、集漏箱及连接管,连接管分别连通集漏槽及集漏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将输送过程中洒落的玻璃珠进行集漏收集,便免了成品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集漏槽的截面呈半圆状,该集漏槽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集漏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管尾部放置的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漏槽设置成半圆状,有效的增大了开口的面积,便于收集洒落的玻璃珠,且半圆状的集漏槽可利用弧形面将收集好的玻璃珠滚落入连接管内,在集漏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管尾部放置的弧形槽,有效的使输送管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的连接处正好位于该集漏槽内,保证了对玻璃珠的集漏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集漏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渡弧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一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I及输送管2,所述的漏斗I包括漏斗本体11及与漏斗本体11连接的衔接管12,该衔接管12与漏斗本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6,该过渡弧面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61、第二弧面62及第三弧面63,第二弧面62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61与第三弧面63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611与漏斗本体11的侧壁相切连接,即第一弧面的首端611与漏斗本体11的侧壁相切,第三弧面63的尾端与衔接管12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2包括首部21、连接部22及尾部23,该首部21与衔接管12连接,连接部22的内孔径Dl依次增大,尾部23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 231,改变了传统人工烘干的方式,玻璃珠通过漏斗运动至输送管内,通过输送管的内孔径输送至后续的烘干设备内,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上料的工作效率,能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在输送管的尾部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保证了输送管的尾部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连接时,该开口处实现了对玻璃珠数量的放大与缩小,该开口实现了对玻璃珠的缓冲,当玻璃珠堵塞于输送管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的连接处时,该开口还可实现导通的功能,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管尾部23的下侧设置有集漏机构,该集漏机构包括包括集漏槽3、集漏箱5及连接管4,该集漏槽3可设置于输送管2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的连接处,连接管4分别连通集漏槽3及集漏箱5,有效的将输送过程中洒落的玻璃珠进行集漏收集,便免了成品的浪费。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集漏槽3的截面呈半圆状,该集漏槽3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集漏槽3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管尾部放置的弧形槽31,将集漏槽3设置成半圆状,有效的增大了开口的面积,便于收集洒落的玻璃珠,且半圆状的集漏槽可利用弧形面将收集好的玻璃珠滚落入连接管内,在集漏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管尾部放置的弧形槽,有效的使输送管与烘干设备中的管道的连接处正好位于该集漏槽内,保证了对玻璃珠的集漏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及输送管,所述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及与漏斗本体连接的衔接管,该衔接管与漏斗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该过渡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第二弧面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三弧面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与漏斗的侧壁相切连接,第三弧面的尾端与衔接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包括首部、连接部及尾部,该首部与衔接管连接,连接部的内孔径依次增大,尾部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尾部的下侧设置有集漏机构,该集漏机构包括包括集漏槽、集漏箱及连接管,连接管分别连通集漏槽及集漏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漏槽的截面呈半圆状,该集漏槽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集漏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管尾部放置的弧形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及输送管,所述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及与漏斗本体连接的衔接管,该衔接管与漏斗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该过渡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第二弧面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三弧面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与漏斗的侧壁相切连接,第三弧面的尾端与衔接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包括首部、连接部及尾部,该首部与衔接管连接;本技术在于:改变了传统人工烘干的方式,玻璃珠通过漏斗运动至输送管内,通过输送管的内孔径输送至后续的烘干设备内,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上料的工作效率,能实现产业化生产。【IPC分类】B65G65-40, B65G11-02, F26B25-00【公开号】CN204473909【申请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干机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漏斗及输送管,所述的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及与漏斗本体连接的衔接管,该衔接管与漏斗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该过渡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第二弧面为向上凸起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三弧面为向内凹陷设置,第一弧面的首端与漏斗的侧壁相切连接,第三弧面的尾端与衔接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输送管包括首部、连接部及尾部,该首部与衔接管连接,连接部的内孔径依次增大,尾部的上端面设置有V型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法卿
申请(专利权)人:天台精工西力玻璃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