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303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下胶框、光学组件、上胶框、液晶显示屏和前框,所述下胶框与上胶框连接,所述下胶框通过连接件与前框连接,在所述下胶框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防脱槽、第二卡筋和第一卡筋,所述连接件一侧设有第三卡筋、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四卡筋,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配合的防脱卡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一体化液晶模组采用螺钉方式固定需要增加的面框宽度以及液晶模组厚度,从而美化了液晶电视机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电视机安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平板电视外观的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液晶电视一体机的设计中,对电视机的边框宽度要求是越来越窄,越来越薄,现有一体机模组的设计在塑料前框的外围一周成型一圈筋与胶框,模组背板配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要求筋与前框内壁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模具强度,以及前框与胶框、模组背板需采用螺钉固定方式占用从而加大了前框宽度,因此现有结构已无法再降低全塑一体机的边框宽度,妨碍了人们对电视机的美观性更高的需求,影响了液晶电视的美观性,从而降低了液晶电视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结构已无法再降低全塑一体机的边框宽度,妨碍了人们对电视机的美观性更高的需求,影响了液晶电视的美观性,从而降低了液晶电视的竞争力的不足,提供一种美化液晶电视机外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下胶框、光学组件、上胶框、液晶显示屏和前框,所述下胶框与上胶框连接,所述下胶框通过连接件与前框连接,在所述下胶框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防脱槽、第二卡筋和第一卡筋,所述连接件一侧设有第三卡筋、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四卡筋,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配合的防脱卡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胶框边缘设有与第一卡筋配合的上胶框卡勾,并且所述下胶框和上胶框卡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胶框和上胶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框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卡筋配合的前框卡勾,所述前框卡勾下方设有与第三卡筋配合的第二卡槽。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胶框采用胶带粘贴在背板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件采用金属板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在上胶框上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有上胶框卡勾,对应的在下胶框上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有与上胶框卡勾配合的第一卡筋,通过上胶框卡勾和第一卡筋的配合实现了上胶框与下胶框的卡接,从而将光学组件固定在上胶框和下胶框之间;本技术方案中然后在前框上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有前框卡勾,对应的在下胶框上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有与前框卡勾配合的第二卡筋,通过前框卡勾和第二卡筋的配合实现了前框和下胶框的初步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最后再连接件上成型有第三卡筋、第四卡筋和防脱卡筋,然后在对应的设置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以及防脱槽,通过滑动的方式分别将第三卡筋、第四卡筋和防脱卡筋对应的插入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以及防脱槽,从而实现了前框和下胶框的固定连接,从而液晶显示屏固定在前框与上胶框之间。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背板、下胶框、光学组件、上胶框、液晶显示屏和前框安装完成,从而形成了整个液晶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克服了现有一体化液晶模组采用螺钉方式固定需要增加的面框宽度以及液晶模组厚度,从而美化了液晶电视机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前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I背板,2下胶框,21第一卡筋,22第二卡筋,23防脱槽,24第一卡槽,3光学组件,4上胶框,41上胶框卡勾,5液晶显示屏,6前框,61第二卡槽,62前框卡勾,7连接件,71第三卡筋,72防脱卡筋,73第四卡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5所示,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1、下胶框2、光学组件3、上胶框4、液晶显示屏5和前框6,所述下胶框2与上胶框4连接,所述下胶框2通过连接件7与前框6连接,在所述下胶框2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24、防脱槽23、第二卡筋22和第一卡筋21,所述连接件7 —侧设有第三卡筋71、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24配合的第四卡筋73,所述连接件7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23配合的防脱卡筋7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胶框4边缘设有与第一卡筋21配合的上胶框卡勾41,并且所述下胶框2和上胶框4卡接,所述前框6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卡筋22配合的前框卡勾62,所述前框卡勾62下方设有与第三卡筋(71)配合的第二卡槽6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胶框2和上胶框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胶框2采用胶带粘贴在背板I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7采用金属板制成。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能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技术的启示下,本
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1)、下胶框(2)、光学组件(3)、上胶框(4)、液晶显示屏(5)和前框¢),所述下胶框(2)与上胶框(4)连接,所述下胶框(2)通过连接件(7)与前框(6)连接,在所述下胶框(2)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24)、防脱槽(23)、第二卡筋(22)和第一卡筋(21),所述连接件(7)一侧设有第三卡筋(71)、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24)配合的第四卡筋(73),所述连接件(7)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23)配合的防脱卡筋(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框(4)边缘设有与第一卡筋(21)配合的上胶框卡勾(41),并且所述下胶框(2)和上胶框(4)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胶框(2)和上胶框(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卡筋(22)配合的前框卡勾(62),所述前框卡勾(62)下方设有与第三卡筋(71)配合的第二卡槽(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胶框(2)采用胶带粘贴在背板(I)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采用金属板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下胶框、光学组件、上胶框、液晶显示屏和前框,所述下胶框与上胶框连接,所述下胶框通过连接件与前框连接,在所述下胶框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防脱槽、第二卡筋和第一卡筋,所述连接件一侧设有第三卡筋、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四卡筋,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配合的防脱卡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克服了现有一体化液晶模组采用螺钉方式固定需要增加的面框宽度以及液晶模组厚度,从而美化了液晶电视机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IPC分类】G02F1-13, H04N5-64【公开号】CN204479865【申请号】CN201520079930【专利技术人】何林 【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申请日】2015年2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窄超薄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1)、下胶框(2)、光学组件(3)、上胶框(4)、液晶显示屏(5)和前框(6),所述下胶框(2)与上胶框(4)连接,所述下胶框(2)通过连接件(7)与前框(6)连接,在所述下胶框(2)边缘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卡槽(24)、防脱槽(23)、第二卡筋(22)和第一卡筋(21),所述连接件(7)一侧设有第三卡筋(71)、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24)配合的第四卡筋(73),所述连接件(7)的上表面设有与防脱槽(23)配合的防脱卡筋(7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