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2932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通过多层气管的气流使水和药自然吸入,水流大小由进水阀控制,水进入装置内后,通过外边多层钢管内腔的压缩机,以逐次增压的方式,在混药腔内向前形成足够的动力,使水和药在混药腔内充分混合,再由喷口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进水口和进药口分离,可同时进入代替了人工掺料,比人工掺的更匀,节约了用工成本,即混即用,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换药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业作业中,为了防止病虫害,打药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作业越来越普遍,从播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打药已由纯机械化打药机代替之前的单人背桶。现有的打药机在工作时都是事先将药物和水混合好进行作业。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浪费,或者更换药物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通过多层气管的气流使水和药自然吸入,水流大小由进水阀控制,水进入装置内后,通过外边多层钢管内腔的压缩气,以逐次增压的方式,在混药腔内向前形成足够的动力,使水和药在混药腔内充分混合,再由喷口喷出,使其达到即混即用的目的,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换药的不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方案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其包括,压缩机1,进气管2,进气阀3,壳体4,进药管5,进药阀6,进水管7,进水阀8,吸管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混药腔12,喷口13。所述压缩机1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进气阀3位于进气管2上,所述进水阀8位于进水管7内,所述进药阀6位于进药管5内,所述进药管5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吸管9位于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位于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与吸管9相连,所述喷口13位于壳体4外并与混药腔12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1与吸管9相连并从其穿过,且第一气管10的直径大于第二气管11,进药管5和进水管7同时与吸管9相连且进药管5位于进水管7下方。有益效果1、进水口和进药口分离,可同时进入,代替了人工掺料,比人工掺的更匀,节约了用工成本。2、即混即用,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换药的不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通过多层气管的气流使水和药自然吸入,水流大小由进水阀控制,水进入装置内后,通过外边多层钢管内腔的压缩气,以逐次增压的方式,在混药腔内向前形成足够的动力,使水和药在混药腔内充分混合,再由喷口喷出,使其达到即混即用的目的,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换药的不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方案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包括,压缩机1,进气管2,进气阀3,壳体4,进药管5,进药阀6,进水管7,进水阀8,吸管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混药腔12,喷口13。所述压缩机1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进气阀3位于进气管2上,所述进水阀8位于进水管7内,所述进药阀6位于进药管5内,所述进药管5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吸管9位于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位于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与吸管9相连,所述喷口13位于壳体4外并与混药腔12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1与吸管9相连并从其穿过,且第一气管10的直径大于第二气管11,进药管5和进水管7同时与吸管9相连且进药管5位于进水管7下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中,1-压缩机,2-进气管,3-进气阀,4-壳体,5-进药管,6-进药阀,7-进水管,8-进水阀,9-吸管,10-第一气管,11-第二气管,12-混药腔,13-喷口。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阀3位于进气管2上,控制从压缩机1流向第一进气管10和第二进气管11气流的大小,所述进水阀8位于进水管7内控制进水的速度,所述吸管9连接进水管7和进药管5并与混药腔12相连同,所述混药腔12位于壳体4内,所述第一进气管10和第二进气管11与吸管9相连并从其穿过,且第一进气管10的直径大于第二进气管11,所述进水管7和进药管5与吸管9相连,进水管7位于进药管5上方,所述压缩机1与进气管2相连。实施例使用时水从进水管7,药从进药管5通过吸管9进入混药腔12,在进入混药腔12时第一进气管10和第二进气管11的气流以逐次增压的方式在混药腔12内搅拌均匀,并向前形成足够的推力,从喷口13喷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压缩机(1),进气管(2),进气阀(3),壳体(4),进药管(5),进药阀(6),进水管(7),进水阀(8),吸管(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混药腔(12),喷口(13);其中,所述压缩机(1)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进气阀(3)设置在进气管(2)上,所述进水阀(8)设置在进水管(7)内,所述进药阀(6)设置在进药管(5)内,所述进药管(5)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吸管(9)设置在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设置在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与吸管(9)相连,所述喷口(13)设置在壳体(4)外并与混药腔(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混即用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压缩机(1),进气管(2),进气阀(3),壳体(4),进药管(5),进药阀(6),进水管(7),进水阀(8),吸管(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混药腔(12),喷口(13);其中,所述压缩机(1)与进气管(2)相连,所述进气阀(3)设置在进气管(2)上,所述进水阀(8)设置在进水管(7)内,所述进药阀(6)设置在进药管(5)内,所述进药管(5)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吸管(9)设置在混药腔(12)内并与进水管(7)相连,所述第一气管(10)、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传喜代晓磊连科宾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东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