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38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其包括:    固定件,其成型设置在摩托车部件上,该固定件具有柱体,在柱体末端设置孔;    悬挂件,其成型设置在另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悬挂件具有翼片,在翼片上设置穿孔,该翼片的穿孔套设在固定件的柱体上;    结合件,其成型设置在又一摩托车部件上,该结合件具有穿孔,在穿孔内侧端周缘形成环圈,在该环圈中形成凹槽,该凹槽用于定位固定件的柱体,并通过螺丝穿入穿孔及螺设在柱体末端的孔中,以使得多件摩托车部件组合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组 合多件摩托车部件、而在组合时能同时具有较好定位性功能及组 立性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部件的零组件中,在车架主体外围可设置各种壳体 加以包覆组装,使其能呈现出各种不同造型的车体型式。在目前较常见的部件组合结构中,如图6所示,其主要是将定位杆63、 71设置在待组合的摩托车部上,以及利用螺丝穿设螺合的方式, 将数个摩托车部件连续组合。例如,将定位杆63、 71分别设置在 摩托车部件的车灯壳体60及车侧壳体70上。并且,在车灯壳体 60的定位杆63侧设置翼片61,该翼片61具有穿孔62,使车侧壳 体70组合在车灯壳体60侧。可通过定位杆71来靠合翼片61,并 以螺丝穿入翼片61的穿孔62及拧入定位杆71中加以紧固,以及 在车灯壳体60及车侧壳体70后侧的面板壳体80上设置穿孔81, 使另一螺丝可穿过穿孔81及对准定位杆63螺设,而将车灯壳体 60、车侧壳体70及面板壳体80等摩托车部件加以组合定位。在上述摩托车部件的组合定位中,其定位杆63及翼片61设 置在摩托车部件的车灯壳体60上,并且在车侧壳体70上设置定 位杆71,而可通过螺丝的螺合设置使摩托车部件形成三件式组合。 然而,此种组合结构无法加强车灯壳体60的结合性,并且必须配合其它夹片的设置才能稳定结合,这样造成组装成本增加。并且, 三件摩托车部件的任一接合部位都要用二根螺丝才能螺合定位, 也造成工时及制造成本增加的缺点。再者,三件摩托车部件在空 间中形成立体三维空间的组合,用二根螺丝分别螺设在不同轴向交错的定位杆63、 71端。螺设组合的操作空间小,螺丝长度受到 限制。并且,在螺设组合时容易造成彼此干涉的缺点。因此,其 组装困难,组立性不佳,因而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其具有固 定件、悬挂件及结合件,且分别设置在待结合的各种摩托车部件 上,同时在进行结合时可通过悬挂件的穿孔悬挂在固定件上,并 以结合件靠合固定件,而可通过一根螺丝的螺合操作就完成多件 摩托车部件的组合。因此,能方便组合操作,达到节省物料成本 及组装工时的效果。并且,还能同时具有定位功能增强以及组立 性良好的绝佳功效。这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结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包括固定件,其成型设置在一摩托车部件上,该固定件具有柱体, 在柱体末端设置孔;悬挂件,其成型设置在另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悬挂件具有翼 片,该翼片上设置穿孔,该翼片穿孔套设在固定件的柱体上;结合件,其成型设置在又一摩托车部件上,该结合件具有穿 孔,在该穿孔内侧端周缘形成有环圈,该环圈中形成凹槽,凹槽 用于定位固定件的柱体,并以螺丝穿入穿孔及螺设在柱体末端的孔中,使得多件摩托车部件能组合一起。通过该设计,可使工作人员迅速地进行组合螺设而达到方便 组合操作的目的,并使摩托车部件具有较好的定位性及组立性。 不需额外加装零附件,而只要使用一根螺丝即能螺设固结,更能 达到降低成本及节省工时的绝佳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摩托车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摩托车部件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另一种摩托车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另一种摩托车部件的组合外观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结合另一种摩托车部件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传统摩托车部件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包括固定件10,其成型设置在摩托车部件上,该固定件IO具有柱体11,在柱体11的末端设置孔12;悬挂件20,其成型设置在另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悬挂件20 具有翼片21,翼片21上设置穿孔22,该翼片21的穿孔22套设 在固定件10的柱体11上;结合件30,其成型设置在又一摩托车部件上,该结合件30 具有穿孔32,在穿孔32内侧端周缘形成环圈33,在环圈33中形成凹槽331,该凹槽331用于定位固定件10的柱体11,并利用螺 丝34穿入穿孔32及螺设在柱体11末端的孔12中,使多件摩托 车部件能组合一起。所述穿孔32外侧端形成有凹入的沉头孔31。该沉头孔31可 供螺设的螺丝34的头部埋入其中。上述固定件10的柱体11周面上成型出数道肋片13。数道肋 片13可以是相同长度,使悬挂件20的翼片21的穿孔22套设在 柱体11时可抵靠在肋片13上,而且可以作为翼片21抵靠距离的 长度限位。所述固定件IO成型设置在摩托车部件上。该摩托车部件可定 义为第一部件41,该第一部件41可作为摩托车的车灯壳体。所述悬挂件20成型设置在另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摩托车部件 可定义为第二部件42,该第二部件42可作为摩托车的车侧壳体。所述结合件30成型设置在又一摩托车部件。,该摩托车部件 可定义为第三部件43,该第三部件43可作为摩托车的面板壳体。上述结合件30在穿孔32内侧端周缘形成环圈33,即一体成 型在第三部件43的面板壳体背面,并且在环圈33中形成凹槽331。 当悬挂件20的翼片21的穿孔22套设在固定件IO的柱体ll上时, 结合件30的凹槽331可抵靠在固定件10的柱体11末端,且环圈 33的顶端可抵靠在悬挂件20的翼片21表面。这样能使各个摩托 车部件稳固地螺设一起。配合参看图3、 4、 5所示,其中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固定件10成 型设置在摩托车部件上,该摩托车部件定义为第一部件51,该第 一部件51可作为摩托车的车座壳体。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悬挂件20成型设置在另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摩托车部件定义为第二部件52,该第二部件52为摩托车的尾部壳体。所述结合件30成型设置在 又一摩托车部件上,该摩托车部件定义为第三部件53,该第三部 件53可作为摩托车的座侧壳体。上述固定件10成型设置在第一部件51的车座壳体上,可在 车座壳体51处设置延伸片511,使固定件10的柱体11底缘成型 设置在延伸片511上。在柱体11周面也成型出数道肋片13,数道 肋片13可以是相同长度。肋片13对于柱体11具有补强强度和定 位的功能。当悬挂件20的翼片21的穿孔22套设在柱体11时, 翼片21可抵靠在肋片13上,即肋片13亦能作为翼片21抵靠距 离的长度限位。上述结合件30在穿孔32内侧端周缘形成环圈33,即一体成 型在第三部件53的座侧壳体背面,且在环圈33中形成凹槽331。 当悬挂件20的翼片21的穿孔22套设在固定件10的柱体11上时, 凹槽331可抵靠于固定件10的柱体11的末端,且环圈33顶端抵 靠在悬挂件20的翼片21表面。这样使得上述车座壳体的第一部 件51、尾部壳体的第二部件52以及座侧壳体的第三部件53通过 螺丝34穿入穿孔32及拧入柱体11的孔12中而稳固地螺设一起。因此,经过对上述结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及组合设置的详细说 明,可清楚地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部件组合结构在各摩托车部件上分 别设置固定件、悬挂件及结合件;在进行组合装设时,可以悬挂 件的穿孔悬挂在固定件的柱体,并通过结合件的抵靠以及利用螺 丝进行快速的螺合定位,从而能达到方便组合操作的功效,以避免产生干涉及无法螺合的情况。并且,不需额外装设夹片,可用 一根螺丝即完成组装,从而能达到节省物料成本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弘韩政君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