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雄贤专利>正文

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54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停放自行车时能自动上锁、钥匙能在开完锁而抽出随身携带的车锁装置。它是在由锁芯、转卡、锁环、长拉簧、扳把、锁夹板构成的普通侧开式环形车锁上,在锁芯增设一排小孔、一个小盖板等结构,自行车支架的外形也略作改变,停放自行车时放下支架撑杆即可将自行车锁上,从而实现不会忘记锁车。(*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钥匙能在开完锁即抽出而随身携带、停放自行车时能自动将自行车锁上的装置。普通的自行车锁是留匙式车锁,它是锁住车轮的,也是好用的。但它有一个缺点停放自行车时容易忘记上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能在停放自行车,放下支架时自动上锁,开锁时从身上取出钥匙开锁,开完锁则可抽出钥匙而随身携带。这样就可以解决自行车忘记上锁的问题了。本技术是通过改进侧开式环形车锁、后轴左花盘及支架来实现的。改进的车锁与普通用锁环锁住后轮钢丝的车锁的区别,在于它是以锁环锁住后轴左花盘来达到锁车的目的的。车锁装在平叉上,用固定片(5)在平叉(10)离后轴约3厘米处固定。改进后的车锁由锁芯(14)、锁环(4)、扳把(3)、长拉簧(12)、锁夹板组成,在锁芯内增设一排小孔,这排小孔设在与锁芯原有的那排小孔成90°的平面,即开锁后钥匙与铜弹子的位置,孔径以铜弹子刚能进出为宜。孔内分别有小弹簧(18),小弹簧上端用小盖板(20)压着固定在锁芯上,下端刚好与转卡(15)相平。小孔的数目与转卡内铜弹子数目一致,一般是五个。增设这排小孔的目的是使开锁后能抽出钥匙(此时转卡的铜弹子分别进入这排小孔内)。后轴左花盘(2)增设三个锁叉(3),其作用是上锁。它们与后轴心连线互成120°角(见图7),锁叉伸出约0.8厘米,以行车时能顺利转动为宜。为实现停车放下支架时能自动上锁,须将支架撑杆(6)改成如图8、图9所示的形状。支架撑杆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扳把(8)相连,能灵活转动。在距上端约5厘米处(与锁环半径一致)弯折成120°(见图8),这个夹角所在的平面是与后轮平面平行的,在此曲折处呈略增大的圆形,中间开圆孔,由固定片(5)上的铆钉(23)定位,也能灵活转动。但支架还承担有放自行车时将它支撑住的作用,故在离支架撑杆转动中心(即固定片上的铆钉处)约5厘米处向外侧弯曲(见图9),所成角度约为150°-160°。由此可见、改进后的支架省去了支架弹簧,固定片(5)兼作支架座。锁车时,放下支架撑杆,支架撑杆上端与扳把相连,故可以带动扳把、锁环而上锁,锁环落在后轴左花盘及后轴之间,花盘转动不了,即锁住了自行车。开锁时,钥匙使转卡转动90°,转卡内的铜弹子转动到增设的那排小孔的位置,抽钥匙即可把转卡内的铜弹子压入增设的那排小孔内,从而可将钥匙抽出。抽出钥匙后,铜弹子由于小孔内的小弹簧作用而返回转卡。开锁后,转卡转过90°后锁环即可退回锁身,锁环靠弹簧力带动扳把,将支架撑杆弹起。本技术只需在普通侧开式环形车锁的锁芯内增设一排小孔,一个小盖板等结构,后轴左花盘焊接或铸上三个锁叉,支架外形略作改变,并省去支架弹簧。却能较好地解决了自行车忘记上锁的问题,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在自行车上的装配位置图。图2是整体装配图。其中1是车锁(包括锁芯、锁环、扳把、锁夹板等),2是后轴左花盘,3是锁叉,4是锁环,5是固定片,6是支架撑杆,7是螺丝钉,8是扳把,9是撑杆与扳把相连所用的铆钉,10是平叉,11是立叉。图3是车锁,后轴左花盘及后轴的纵向剖视图。其中12是长拉簧,13是后轴,14是锁芯,15是转卡,16是定位鞘,17均是转卡内的铜弹子(绘有斜线)。图4是锁芯增设的小孔、小弹簧及小盖板装配图。其中18均为小弹簧,19是微孔,20是小盖板,21是固定小盖板用的小螺钉。图5是普通车锁沿转卡中轴线的横向剖视图。22是使转卡复位的短拉簧。图6是改进的锁芯沿车锁转卡中轴线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后轴左花盘示意图。其中3是花盘上增设的三个锁叉。图8、图9均是支架示意图。图10是固定片示意图。其中23是在固定片上的铆钉。图11是车锁,固定片及支架撑杆相连的示意图。图12是支架带动扳把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3是车锁后视示意图。图示是锁车的状态。参看图2,是锁车的状态,固定片(5)通过两颗螺丝钉把车锁固定在平叉离后轴约3厘米处,撑杆(6)通过铆钉(23)与固定片相连,撑杆上端则通过铆钉(9)与扳把(8)相连。参看图3,是插进钥匙要开锁的情形。一根具有良好弹性的长拉簧(12)与锁环(4)相连,长拉簧另一端固定在锁夹板上。锁环上有扳把(8)通过铆钉(9)与支架撑杆(6)的上端相连。参看图5、图6,均为图3的转卡转动90°角(即由锁的状态到开的状态)时的剖视图。图5是未改进的情形,此时转卡内的铜弹子与锁芯相碰,故抽不出钥匙。图6是改进后的,锁芯增设了一排小孔,数目是五个,其内分别有小弹簧(18),小弹簧的下端则好与转卡相平,上端各插一点进各自的微孔(19),小盖板(20)压着小弹簧的上端,从而固定了小弹簧,小盖板则用两颗小螺丝钉(21)固定在锁芯(14)上。使转卡定位的定位销(16)和使转卡复位的短拉簧(22)均不作改动。增加一排小孔的目的是使开锁后能抽出钥匙,(此时转卡的铜弹子进入各自的小孔内)。再参看图3,后轴左花盘上有三个锁叉(参见图7)。三个锁叉与后轴心连线互成120°角,锁叉数目以三个为合适。(放下支架时,锁环恰好落在三个锁叉之中的一个与后轴之间,从而达到锁车的目的。)参看图12,A点即铆钉(23)的位置,C即为铆钉(9)的位置,支架撑杆转动轴心A与后轴心O共线(共在平叉外侧MN直线上),放下支架时,AB绕A点顺时针转动60°到AE处,∠CAB=120°,而∠OAB约为30°,故此时AE即撑杆垂直地面。B到E点,则CA也绕A点转动60°而到达DA的位置(立叉PQ与平叉MN的交角是略大于60°的)。支撑杆是刚性体,这样转动是可行的。而扳把由C到D转过60°则可带动锁环顺时针转动60°而将锁锁上。开锁后锁环又可带动扳把,将支撑杆回复到CAB的位置,如此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装置由开锁后钥匙能抽出的环形车锁、上端与车锁扳把相连的单支架,和带有三个与轴心互为120°角的锁叉的后轴左花盘组成,所说的单支架在将它放下时能带动车锁锁环将自行车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装置由开锁后钥匙能抽出的环形车锁、上端与车锁扳把相连的单支架,和带有三个与轴心互为120°角的锁叉的后轴左花盘组成,所说的单支架在将它放下时能带动车锁锁环将自行车锁上。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锁自行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锁在锁芯与已有的弹子孔成90°位置处还开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雄贤
申请(专利权)人:黄雄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